蒿豉丹
HAO CHI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草綱目》卷十五引《聖濟總錄》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蒿豉丹中包含青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暑: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暑、除濕止痢、截瘧止痙的功效。蒿豉丹主要用於治療暑熱病症,如中暑、發熱、口渴、煩躁等,青蒿的清熱解暑作用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症狀。
- 疏風解表:青蒿還具有一定的疏風解表功效,能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蒿豉丹中添加青蒿,除了清熱解暑外,還能起到疏風解表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蒿豉丹是一種具有獨特療效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艾葉,這是因為艾葉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艾葉性溫,味苦,具有驅寒散熱、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治療寒邪外侵、氣滯血瘀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經絡不通、疼痛或月經不調時,艾葉的應用能夠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感。
此外,艾葉還被認為能夠調理脾胃,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因此在蒿豉丹的配方中,艾葉不僅能增強其他藥材的效能,還能調和整個方劑的性質,使其更加平衡。總的來說,蒿豉丹中包含艾葉是基於其溫暖身體、疏通經絡及改善氣血的綜合效果,使得該方劑在臨牀上能夠達到更佳的療效,從而符合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的原則。
主治功效
蒿豉丹:清熱瀉火,退虛熱,除骨蒸
蒿豉丹,出自《溫病條辨》,由青蒿、艾葉組成,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清熱解毒、驅蟲殺蟲等功效。主治赤白痢下,即大便中含有紅色和白色的黏液或膿液,通常伴有腹痛、發燒等症狀。
艾葉:溫經散寒,止血安胎
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艾葉能夠溫經散寒,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症狀。此外,艾葉還具有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婦科疾病、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等疾病。艾灸療法是通過艾葉的燃燒、灸熱或貼敷等方式,刺激特定穴位,進而達到通經絡的作用。
青蒿:清熱瀉火,退虛熱,除骨蒸
青蒿為中藥中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清熱解毒、驅蟲殺蟲等功效。青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其中,清熱瀉火是青蒿的主要功效之一,可清透陰分伏熱、退虛熱、除骨蒸,治療溫病、暑熱、骨蒸勞熱等病。此外,青蒿也具有解毒功能,可降低內毒素誘導的組織病理損傷,降低內毒素血漿濃度,並降低內毒素休克致死率。在驅蟲殺蟲方面,青蒿所含青蒿素及其他有效成分,對多種寄生蟲,如瘧原蟲、蛔蟲、鉤蟲等,具有明顯的殺滅作用。
總結
蒿豉丹由青蒿和艾葉組成,具有清熱瀉火、解毒、驅蟲殺蟲等功效。主治赤白痢下,即大便中含有紅色和白色的黏液或膿液,通常伴有腹痛、發燒等症狀。艾葉能夠溫經散寒,常被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症狀。青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退虛熱、除骨蒸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溫病、暑熱、骨蒸勞熱等病。
傳統服藥法
青蒿(五月五日採)、艾葉各等分。
上同豆鼓搗作餅,曬乾。
每用1餅,以水1盞半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蒿豉丹, 出處:《本草綱目》卷十五引《聖濟總錄》。 組成:青蒿(5月5日採)、艾葉各等分。 主治:赤白痢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