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神飲

獨神飲

DU SHEN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選粹》卷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脾經 33%
腎經 33%
肝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獨神飲中包含艾葉,主要是因為艾葉具有溫經止痛、散寒除濕、止血消腫的功效。

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脾、肝經,能溫經散寒,並能止血消腫,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有較好的療效。獨神飲主要用於治療頭痛、頭風、風寒濕痹、寒濕腹痛等症,而艾葉的溫經止痛、散寒除濕的功效正好可以與其他藥材相配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艾葉還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幫助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因此,獨神飲中包含艾葉,不僅可以有效緩解疼痛,還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獨神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咽喉腫痛」,屬中醫「喉痹」範疇。古代醫籍記載,咽喉腫痛多因風熱外襲、火毒上攻,或陰虛火旺所致,症見咽喉紅腫、灼熱疼痛,甚則吞嚥困難。青艾葉取汁直接灌服,取其辛散苦降之性,能速達病所,缓解急症。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青艾葉(生艾)特性

    • 性味:辛、苦,溫(鮮品偏涼)。
    • 傳統功效
      • 溫經止血(炙用),但鮮品生用偏清涼,可散熱毒。
      • 《本草綱目》提及艾葉能「散瘀消腫」,外治癰瘡。
      • 民間用鮮艾搗汁外敷,治癤腫、蛇蟲傷,顯示其清熱解毒潛力。
  2. 用藥邏輯

    • 直接作用:鮮艾搗汁保留揮發成分(如桉油精、樟腦等),辛香走竄,能開鬱結、散邪熱,局部灌喉可迅速抑制腫痛。
    • 解毒機制:艾葉中的黃酮類成分(如槲皮素)具抗炎、抗菌作用,或能減輕咽喉黏膜充血。
    • 溫通效應:雖性溫,但鮮汁涼潤,反佐其溫性,適用於熱毒初起未化火者,或寒熱錯雜之喉痹。
  3. 治法原理

    • 「急則治標」:喉症危急時,直接以藥汁局部作用,避開脾胃吸收環節,取效更速。
    • 「辛以散結,苦以降火」:艾葉辛味散風熱之結,苦味瀉局部之火,符合「火鬱發之」治法。

三、潛在辨證要點

此方適用於咽喉腫痛屬「熱毒輕證」或「風熱初襲」,若見咽喉糜爛、化膿,或伴高熱,需配合其他清熱涼血藥。青艾溫性,純實熱證者單用恐力不足。

總結:獨神飲以鮮艾葉汁直攻病所,體現中醫「簡、便、效」的急救思路,其速效原理在於局部抗炎與辛散透邪的協同作用。

傳統服藥法


青艾葉。
取汁,灌入喉中,立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獨神飲, 出處:《瘍科選粹》卷三。 組成:青艾葉。 主治:咽喉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