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艾散

ZONG A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脾經 33%
腎經 33%
肝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棕艾散中包含艾葉,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重要作用:

  1. 溫經止痛:艾葉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血之效。對於因寒邪侵襲而引起的腹痛、腰痛、痛經等症狀,能起到溫暖經絡、驅散寒邪的作用,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消瘀止血:艾葉還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等病症,能起到消瘀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主治功效


棕艾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腸風,瀉血不止。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籍《聖濟總錄》記載,棕艾散由棕櫚灰和熟艾組成,主要用於治療腸風瀉血。

  • 熟艾(艾葉): 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止血、祛濕驅寒的功效。在棕艾散中,熟艾的主要作用是溫經止血,針對腸風瀉血的症狀,能夠收斂止血,並溫暖腸道,緩解出血。

  • 棕櫚灰: 棕櫚灰在方中主要起到收澀止血的作用。古籍中並未詳細說明棕櫚灰的藥理,但結合其“灰”的屬性,可以推斷其具有一定的收斂固澀之效,有助於加強止血的作用。

綜合分析:

棕艾散的組方簡潔,僅兩味藥材,卻能有效針對腸風瀉血。方中熟艾溫經止血,棕櫚灰收澀固澀,兩藥合用,共奏溫經收澀、止血之功。因此,棕艾散可用於治療腸風瀉血不止的病症。

總結:

棕艾散是一個以溫經止血為主要機理的方劑,通過熟艾的溫經止血與棕櫚灰的收斂止血作用,達到治療腸風瀉血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棕櫚灰2兩,熟艾(搗羅成者)1兩。
上用熟雞子2個,同研得所,別用炮附子(去皮臍)為末。每服用水1盞,附子末1錢,煎數沸放溫,調前藥2錢匕,空心、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棕艾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組成:棕櫚灰2兩,熟艾(搗羅成者)1兩。 主治:腸風,瀉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