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制膏

電制膏

DIAN ZH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袖珍》卷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9

熱/寒比例

(0.2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21%
心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11%
膽經 11%
腎經 9%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電制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用於治療因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疾病。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經,具有顯著的清熱瀉火作用。電制膏多用於治療熱毒攻心、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咽喉腫痛、胃火亢盛等症,黃連可有效清熱瀉火,緩解上述症狀。
  2. 解毒燥濕: 黃連亦有解毒燥濕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脾胃濕困、腹瀉、痢疾等症。電制膏中加入黃連,可以有效抑制濕熱,促進脾胃運化,達到止瀉的效果。

電制膏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艾葉性溫,味苦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電制膏多用於治療寒濕凝滯、血脈瘀阻導致的疼痛、瘙癢等症狀,艾葉的溫熱之性可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達到止癢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艾葉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減輕疼痛和腫脹。電制膏中加入艾葉,可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加速病症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電制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電制膏」為外治眼疾之方,主要用於治療各類眼部不適。其製法特殊,以火燒灰後濾汁點眼,推測其適應症可能包含:

  1. 目赤腫痛:因黃連清熱解毒、艾葉散寒除濕,二者合用可緩解熱毒或濕熱上攻所致之眼紅、腫痛。
  2. 眼瞼濕爛或眵多黏膩:灰汁具收斂之性,可清潔眼部分泌物,改善濕癢潰爛。
  3. 風火目疾:艾葉性溫,能散風邪;黃連苦寒,可瀉火,寒溫並用或針對風熱夾雜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主藥分析

  1. 宣黃連(4錢)

    • 性味功效: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眼疾應用:善治心肝火旺所致目赤腫痛,《本草綱目》載其「治目痛眥傷」,現代研究證實其抗菌、抗炎作用,可抑制結膜充血。
  2. 大艾葉(2錢)

    • 性味功效:辛溫,溫經散寒、祛濕止癢。
    • 眼疾應用:外用能活血通絡,《藥性論》稱其「止赤白痢及五藏痔瀉血」,其揮發油成分可促進局部循環,緩解風寒或濕滯型眼瞼浮腫。

配伍邏輯

  • 寒溫相制:黃連瀉火、艾葉散寒,二者相反相成,既能清熱解毒,又可避免純寒涼冰伏病邪,適合寒熱錯雜之眼疾。
  • 外治取效:燒灰後濾汁,類似「淋灰」法,使藥物轉為微細粒子,易於眼部吸收;灰汁具吸附性,可清除眼部分泌物,輔以新汲水(潔淨冷水)清澄,減少刺激。

作用原理推測

  1. 抗菌消炎:黃連所含小檗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眼部常見病原體有抑制作用。
  2. 收斂生肌:艾葉灰可輕度收斂黏膜,促進眼瞼濕疹或潰瘍癒合。
  3. 物理清潔:灰汁過濾後藥液能沖洗目眥附著的穢濁,類似現代洗眼液概念。

三、古法思路延伸

此法體現「簡便廉效」特色,以火燒灰增強藥物穿透性(類似「煅存性」),銅盞隔水加溫則避免藥液過寒傷目,符合中醫「外用貴在緩和」原則。然其劑型與現代眼科用藥規範有異,臨床應用需進一步考證。

傳統服藥法


宣黃連4錢,大艾葉2錢。
上藥火燒作灰,以細生絹作篩於盞上,新汲水濾過如淋灰汁狀,候得1中盞許,除去滓,以清澄藥水用銅盞坐熱湯中,通手洗,臨臥點兩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面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電制膏, 出處:《袖珍》卷三。 組成:宣黃連4錢,大艾葉2錢。 主治:眼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