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滴眼方中含有黃連,主要因為黃連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痛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能清心火、瀉肝火、降胃火。對於眼部炎症,如紅腫熱痛、眼屎多、視物模糊等,黃連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生長,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也能有效控制眼部感染。
黃連滴眼方為傳統中醫用於治療眼部疾病的方劑之一,其組成中包含黃連與艾葉等多種草藥。艾葉,學名Artemisia argyi,在中醫裡被視為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佳品,其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良好的溫通作用。在黃連滴眼方中加入艾葉,主要是利用其溫經散寒之效,以調節眼部周圍的微循環,促進血液流通,緩解因寒邪引起的目疾症狀,如冷淚、畏光等。此外,艾葉還能增強其他草藥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艾葉與黃連的結合,既可清熱解毒,又可溫通散寒,共同發揮協同作用,對治療因風寒濕邪侵襲引起的眼部疾病有著獨特的功效。
「黃連滴眼方」的組成中,加入杏仁,其作用並非直接針對眼部疾病,而是透過潤肺止咳的功效,間接改善眼部問題。
杏仁味苦性溫,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作用。眼部疾患如眼乾、眼癢、眼紅等,可能與肺燥熱或風熱上擾有關。杏仁入肺經,可潤肺止咳,降低肺熱,進而緩解眼部不適。
因此,在「黃連滴眼方」中加入杏仁,是為了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達到治療眼部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黃連滴眼方」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黃連(淨,二錢)
- 乾艾葉(少許)
- 真杏仁(一個,去皮)
古文記載:
《仁齋直指方論》記載:「黃連滴眼方,治熱眼赤腫疼痛。」
主治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熱眼赤腫疼痛」,即眼睛因熱毒所致的紅腫、疼痛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 黃連: 方中黃連為君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其性苦寒,能直瀉心肝之火,並清解濕熱,針對熱毒上攻所致的眼部紅腫熱痛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艾葉: 艾葉在此方中為佐藥,其性溫,具有溫經止血、散寒除濕之效。考量眼部炎症可能伴隨有局部微循環障礙,艾葉的溫散作用有助於改善局部氣血運行,緩解炎症反應。同時,艾葉的溫性亦可平衡黃連的苦寒之性,避免過於寒涼傷及眼部。
- 杏仁: 杏仁在此方中為使藥,其性平,具有潤肺化痰、平喘定咳之效。雖然杏仁在眼科疾病中並非主要用藥,但此處可能取其潤澤之性,有助於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眼部乾燥不適。此外,杏仁本身亦具一定祛痰功效,或可輔助清除眼部因炎症產生的分泌物。
綜合分析:
本方以苦寒之黃連為主,清熱解毒,直瀉上炎之火;輔以溫性之艾葉,溫散寒濕,調和藥性;並佐以杏仁潤澤,共奏清熱解毒、散寒除濕、潤澤止痛之效,故能有效治療熱毒上擾所致的「熱眼赤腫疼痛」。滴眼給藥,使藥力直達病所,更能發揮藥效。
總結:
黃連滴眼方以黃連為核心,針對熱毒上攻所致的眼部炎症,搭配艾葉和杏仁,達到清熱解毒、調和藥性、緩解眼部不適的綜合治療效果。其藥性平和,作用直接,為治療熱眼赤腫疼痛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鷹爪黃連(淨)2錢,乾艾葉少許,真杏仁1個(去皮)。
上為末,新汲水浸一日夜,濾清汁。
仰臥,以帛蘸,滴入眼中,鼻內見苦味,即藥透也。或新水浸黃連,瓷器盛,重湯燉濃汁,以熟艾燒存性,入藥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滴眼方, 出處:《直指》卷二十。 組成:鷹爪黃連(淨)2錢,乾艾葉少許,真杏仁1個(去皮)。 主治:熱眼赤腫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