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

AI YE

寒熱指數

22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

(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2-09-15

艾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或搗汁。外用:適量,搗絨作炷或製成艾條熏灸;工搗敷;或煎水熏洗;或炒熱溫熨。


艾葉的炮製

  1. 艾葉:揀去雜質,去梗,篩去灰屑。
  2. 艾絨:取曬乾淨艾葉碾碎成絨,揀去硬莖及葉柄,篩去灰屑。
  3. 艾炭:取淨艾葉置鍋內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用醋噴灑,拌勻後過鐵絲篩,未透者重炒,取出,晾涼,防止復燃,三日後貯存。(每艾葉100斤,用醋15斤)
  4. 《本草衍義》:乾搗篩去青滓,取白,入石硫黃,為硫黃艾,灸家用。得米粉少許,可搗為末,入服食藥。
  5. 《綱目》: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傷人肌脈。揀取淨葉,揚去塵屑,入石臼內木杵搗熟,羅去渣滓,取白者再搗,至柔爛如綿為度,用時焙燥,則灸火得力。治婦人丸散,須以熟艾,用醋煮乾搗成餅子,烘乾再搗為末用,或以糯糊和作餅,及酒炒者皆不佳。洪氏《容齋隨筆》雲,艾難著力,若入白茯苓三、五片同碾,即時可作細末,亦一異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血熱者慎用。
  • 《綱目》:苦酒、香附為之使。
  • 《本草備要》:血熱為病者禁用。
  • 《本經逢原》:陰虛火旺,血燥生熱,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

艾葉相關的方劑


艾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心絞痛霍亂白帶子宮崩漏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月經不調疥癬痔瘡阿米巴病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風濕性心臟病胃腸出血子宮頸炎腹痛上吐下瀉牙齦出血吐血大便膿血月經淋漓不止胎動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