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

艾葉

AI YE

  • 英文名稱: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Artemisiaargyilevl.Etvant. Chinese Mugwort Leaf, Argy Worm Wood Lea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Artemisia Leaf
  • 別名:蘄艾,灸草,狼尾蒿子,甜艾,醫草,艾,冰臺,艾蓬,香艾,草蓬,黃草,野蓮頭,家艾,冰台,阿及艾,艾蒿
  • 藥品來源: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葉,夏季花未開時採摘,除去雜質,曬乾。
  • 道地藥材:河北, 甘肅, 陝西, 雲南, 四川, 廣東, 廣西, 遼寧, 吉林, 山東, 黑龍江,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 生長環境:草地, 路旁, 林緣, 荒地, 荒野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02-22

艾葉的傳統功效


1. 通經絡

艾葉性溫,味苦、辛,入脾、肝、腎經。具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消腫散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經閉、痛經、月經不調、不孕不育等婦科疾病,也可以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等疾病。艾灸療法是通過艾葉的燃燒、灸熱或貼敷等方式,刺激特定穴位,進而達到通經絡的作用。

古代典籍

2. 燥濕止癢

  1. 抗菌消炎:艾葉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生長,減少皮膚感染的風險。
  2. 促進血液循環:艾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血液供給,從而促進組織修復,加速炎症的消退。
  3. 疏經通絡:艾葉具有疏經通絡的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局部水腫,減輕瘙癢症狀。
  4. 溫陽散寒:艾葉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以溫暖身體,驅散寒氣,從而緩解因風寒引起的瘙癢症狀。
  5. 止痛鎮靜:艾葉具有止痛鎮靜的作用,可以緩解瘙癢引起的疼痛,並安撫神經,減輕壓力,從而緩解瘙癢症狀。

3. 活絡止痛

艾葉,內含艾蒿素、芳香族酮類化合物、揮發油、黃酮等,具活絡筋骨、舒筋止痛效用。

艾葉廣泛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腰痛等疼痛性疾病治療。可局部貼敷、灸法、按摩使用,艾灸尤為常見,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舒緩疼痛。

4. 溫裡溫中

「溫裡溫中」乃中醫用語,指溫暖脾胃、增進消化吸收的功能。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脾、肝、腎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安胎止血之效。古文中提及艾葉可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湯服二錢即可;亦可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熟艾如雞子大,阿膠(炒為末)半兩,乾薑一錢,水五盞,先煮艾、薑至二盞半,入膠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盡。

古代典籍

5. 止咳化痰

艾葉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發揮作用:

  1. 祛痰:艾葉中的揮發油成分具有祛痰作用,可以幫助稀釋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
  2. 抗菌消炎:艾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幫助抑制引起咳嗽的細菌或病毒,從而緩解咳嗽。
  3. 鎮咳:艾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鎮咳作用,可以幫助抑制咳嗽反射,從而減少咳嗽的次數和嚴重程度。
  4. 促進肺部氣血循環:艾葉可以幫助促進肺部氣血循環,從而改善肺的功能,增強肺的排痰能力,從而緩解咳嗽。

艾葉的止咳化痰功效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應用:

  1. 艾葉茶:將艾葉葉片烘乾後,泡水代茶飲,可以幫助緩解咳嗽。
  2. 艾葉燻蒸:將艾葉葉片點燃,讓其煙霧燻蒸,可以幫助緩解咳嗽。
  3. 艾葉外敷:將艾葉葉片搗爛後,敷於胸部或背部,可以幫助緩解咳嗽。

6. 安胎

艾葉具有溫經止痛、活絡氣血、安胎之效。艾葉可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盡等。此外,艾葉還可安胎,防止流產。

艾葉安胎的機理,可能是由於其活絡氣血、溫經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子宮的血液循環,使胎兒得到充足的營養,從而促進胎兒的生長髮育。

7. 祛風除濕

艾葉有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的功效。中醫認為,濕疹是由於風濕熱邪侵襲肌膚所致,艾葉的祛風除濕作用可以幫助祛除體內的風濕熱邪,緩解濕疹的症狀。

此外,艾葉還有溫經止痛的作用,可以幫助緩解濕疹引起的疼痛和瘙癢。

艾葉炭、枯礬、黃柏等中藥材組合使用,可以增強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濕疹的治療有較好的效果。

8. 止血

艾葉性溫,味苦、辛,入脾、肝、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散寒止痛之效。

艾葉止血的機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溫經散寒:艾葉溫熱辛散,能溫通經脈,散寒止痛,可緩解因虛寒引起的出血。
  2. 活血化瘀:艾葉活血化瘀,能促進血行,化解瘀血,可緩解因瘀血引起的出血。
  3. 收斂止血:艾葉收斂止血,能使出血部位的血管收縮,減少出血量。
  4. 補益氣血:艾葉補益氣血,能增強機體的正氣,改善氣血運行,可增強止血效果。
古代典籍

9. 調經

艾葉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調經止痛之效。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瘀血、胞衣不下等症。艾葉可益氣血,溫經通絡,有效改善因氣血虛弱、寒凝血瘀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此外,艾葉亦可安神助眠,緩解因月經不調導致的精神緊張、失眠等不適。

古代典籍

10. 補陽

艾葉具有補陽、溫經散寒、驅寒壯陽、活血通絡之效。能補充陽氣,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改善陽虛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軟、腹痛泄瀉、月經不調等症。

11. 溫經

艾葉具有溫經散寒、調經止痛、止血安胎之功。適用於下焦虛寒或寒客胞宮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胎漏下血、胎動不安等症。常配香附、當歸、肉桂等同用,如艾附暖宮丸;治胎漏下血,胎動不安,常配川斷、桑寄生等同用。

艾葉的現代功效


1. 提升免疫力

艾葉具有調節免疫功效。其多醣類化合物等成分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抵抗病原體能力,預防感染性疾病。此外,艾葉促進淋巴結構發育成熟,提高淋巴球數量活性,增強免疫功能。

2. 降血糖

艾葉中之多醣體、黃酮、揮發油等,有助於增強胰島素的分泌及提升身體對葡萄糖之利用率,進而降低血糖水平。此外,艾葉亦可促進葡萄糖代謝,減低肝臟中葡萄糖的合成,對糖尿病患者具備輔助治療功效。

3. 抗發炎

艾葉性溫、味苦、辛,入脾、肝、腎經,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消炎殺菌的作用。艾葉中含有揮發油、黃酮類、多糖等成分,具有抗炎、鎮痛、抗菌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艾葉中的艾蒿素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減輕發炎反應,舒緩疼痛,對於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腰痛等疼痛性疾病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此外,艾葉中的成分還可以減少細胞損傷、促進傷口癒合,對於皮膚感染、喉嚨疼痛、口腔潰瘍等問題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4. 抗菌、抗病毒

艾葉具抗菌作用,其成分揮發油、黃酮、單寧等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鏈球菌等細菌生長。艾葉亦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炎症,對皮膚感染、喉嚨疼痛、口腔潰瘍等有一定緩解作用。

5. 止痛功效

艾葉具有止痛的功效,因其內含艾蒿素、芳香族酮類化合物、揮發油、黃酮等成分。這些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活絡筋骨,進而舒緩筋骨疼痛。艾葉廣泛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腰痛等疼痛性疾病的治療,對女性經期疼痛也有良好的緩解效果。

艾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或搗汁。外用:適量,搗絨作炷或製成艾條熏灸;工搗敷;或煎水熏洗;或炒熱溫熨。

艾葉的炮製


  • 艾葉:揀去雜質,去梗,篩去灰屑。
  • 艾絨:取曬乾淨艾葉碾碎成絨,揀去硬莖及葉柄,篩去灰屑。
  • 艾炭:取淨艾葉置鍋內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用醋噴灑,拌勻後過鐵絲篩,未透者重炒,取出,晾涼,防止復燃,三日後貯存。(每艾葉100斤,用醋15斤)
  • 《本草衍義》:乾搗篩去青滓,取白,入石硫黃,為硫黃艾,灸家用。得米粉少許,可搗為末,入服食藥。
  • 《綱目》: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傷人肌脈。揀取淨葉,揚去塵屑,入石臼內木杵搗熟,羅去渣滓,取白者再搗,至柔爛如綿為度,用時焙燥,則灸火得力。治婦人丸散,須以熟艾,用醋煮乾搗成餅子,烘乾再搗為末用,或以糯糊和作餅,及酒炒者皆不佳。洪氏《容齋隨筆》雲,艾難著力,若入白茯苓三、五片同碾,即時可作細末,亦一異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血熱者慎用。
  • 《綱目》:苦酒、香附為之使。
  • 《本草備要》:血熱為病者禁用。
  • 《本經逢原》:陰虛火旺,血燥生熱,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
  • 孕婦禁忌:艾葉可以刺激子宮收縮,對胎兒不利,因此孕婦應避免使用艾葉。
  • 月經期間禁忌:艾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月經量過多的人不利,因此在月經期間應避免使用艾葉。
  • 過敏體質禁忌:部分人可能對艾葉產生過敏反應,對艾蒿素、挥发油等成分過敏者應避免使用。
  • 皮膚傷口禁忌:使用艾葉貼敷時應避免貼在傷口、燒傷等受損皮膚部位,以免加重傷口。
  • 高熱禁忌:艾葉可以增加身體熱量,對於體溫已經偏高的人不利,因此高熱患者應避免使用艾葉。

艾葉相關的方劑


艾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心絞痛霍亂白帶子宮崩漏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風濕性心臟病胃腸出血子宮頸炎上吐下瀉牙齦出血吐血大便膿血月經淋漓不止胎動不安月經不調腹痛痔瘡疥癬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