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灸丸

TI JI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袖珍》卷四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脾經 23%
心經 11%
腎經 11%
胃經 6%
心包經 5%
膽經 5%
大腸經 5%
肺經 3%
三焦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肺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替灸丸」以茯苓、艾葉、香附、當歸、吳茱萸、川芎、白芍等七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補益氣血、通經活絡、消炎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女性白帶下、腹痛、經絡不暢、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胃、安神等功效,用於治療水腫、脾虛、失眠等症狀。

艾葉性溫味苦辛,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等症狀。

香附辛散苦降,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當歸性溫味甘,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等症狀。

吳茱萸性熱味苦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瀉、止嘔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陽虛、寒瀉、嘔吐等症狀。

川芎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白芍性微寒味酸,具有平肝息風、養血調經、緩解疼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火旺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中藥方劑「替灸丸」以茯苓、艾葉、香附、當歸、吳茱萸、川芎、白芍等七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補益氣血、通經活絡、消炎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女性白帶下、腹痛、經絡不暢、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茯苓、艾葉8兩,香附子、當歸4兩,吳茱萸3兩(炒),川芎2兩,白芍藥2兩。
溫中暖臍,調經脈,令人有子。
上用配醋5升,砂鍋煮乾,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用淡醋湯送下,1日2次。
方中茯苓、香附子用量原缺。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茯苓、艾葉、香附、當歸、吳茱萸、川芎、白芍等多味中藥組成。茯苓具有健脾益氣、滲濕利水的功效;艾葉具有溫經散寒、止血止痛的功效;香附具有理氣和血、止痛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調經止帶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女性不孕症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子宮頸炎面色發黃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替灸丸, 出處:《袖珍》卷四。 組成:茯苓、艾葉8兩,香附子、當歸4兩,吳茱萸3兩(炒),川芎2兩,白芍藥2兩。 主治:溫中暖臍,調經脈,令人有子。主治:婦人赤白帶下,久冷肚腹疼痛,經脈不調,面色萎黃,手腳疼痛,四肢無力,久無子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