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子附歸丸
BAI ZI FU GU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攝生眾妙方》卷十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6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百子附歸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阿膠,這是因為阿膠具有獨特的補血和滋陰效果。阿膠主要由駱駝皮熬製而成,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多種氨基酸,能有效促進血液生成,改善貧血癥狀。在百子附歸丸中,阿膠的加入能夠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尤其對女性的月經不調和產後虛弱有良好的輔助作用。此外,阿膠還具備潤燥和滋養的特性,能夠調和脾胃,增進消化吸收,提升整體的健康狀態。在寒冷的季節,服用含有阿膠的方劑,能夠幫助身體抵禦寒氣,保持內部的溫暖,進一步增強免疫力。因此,百子附歸丸中的阿膠不僅提升了補血的效果,還對整體的身體機能起到了協同促進的作用。
百子附歸丸方中包含艾葉,主要由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止痛、散寒止痛: 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百子附歸丸主治婦科寒凝血瘀之證,如痛經、經期不順等。艾葉可溫暖子宮,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方中其他藥材如附子、肉桂等,皆為溫熱藥物。艾葉的加入,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增強整體療效。
百子附歸丸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血養心、調和陰陽。其中的重要成分之一,當歸,擔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當歸被稱為“ herbs of blood”,具有極佳的補血功效,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貧血癥狀。此外,當歸還具有調經的作用,能幫助女性調整月經不規律的問題,因此在許多補血的方劑中均有應用。
在百子附歸丸中,當歸不僅能補充血液,還能滋潤臟腑,平衡陰陽,使整體方劑的效果更加協調。它的風味甘溫,能深入血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此外,當歸還能協助調和脾胃,避免因血虛而引起的消化問題。綜合而言,當歸在百子附歸丸中的作用不僅限於單純的補血,更是調和整體健康的關鍵成分,使其成為古代醫學中廣泛使用的珍貴藥材之一。
百子附歸丸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活血行氣,止痛: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方中以附子、肉桂溫補陽氣,但同時亦可造成血行不暢,瘀阻經絡,川芎可輔助其活血化瘀,改善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
二、 引藥入肝:方中以附子、肉桂溫補腎陽,而肝腎同源,川芎性升,可引藥上行,將藥力引至肝經,協調補腎陽之效,使藥力更為全面,治療效果更佳。
百子附歸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方中以附子、肉桂溫陽助陽,易耗血津,加入熟地黃則可滋陰補血,避免燥熱傷陰,維持陰陽平衡。
- 調和藥性: 方中以附子、肉桂、桂枝等溫熱藥為主,而熟地黃則偏於滋陰,二者相配,可起到調和藥性,使藥效更為平和、協調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損傷脾胃。
百子附歸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附子毒性:附子性熱,有毒性,易傷陰耗血。白芍性寒,能緩解附子之熱,保護陰血,避免其毒性傷及人體。
- 調和藥性:白芍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功效,能與附子、肉桂等溫陽藥相配伍,使其溫陽而不傷陰,補火而不助熱,達到溫陽補火、祛寒止痛而不傷陰的功效。
百子附歸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百子附歸丸主治癥瘕積聚、經行腹痛、痛經,香附可幫助疏通肝氣,緩解氣滯血瘀,從而減輕腹痛症狀。
- 調理脾胃,促進消化: 香附還能調理脾胃,促進消化。百子附歸丸中還含有理氣化痰的藥物,香附可配合這些藥物,幫助脾胃運化,減輕消化不良所致的腹痛。
總體而言,香附在百子附歸丸中發揮着疏肝解鬱、理氣止痛、調理脾胃等作用,爲方劑整體功效的發揮提供了重要支持。
百子附歸丸方劑中加入醋,主要原因有二:
一、增強藥效:
醋性酸,可以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溶解和吸收,提高藥效。例如,醋可以軟化附子,使其毒性降低,藥效增強,同時也能增加桂枝的溫散寒濕之效。
二、引藥入經:
醋具有引藥入經的作用,可以將藥物引導至特定的經絡,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例如,醋可以將附子和桂枝引導至脾經和腎經,達到溫補脾腎、散寒止痛的效果。
總之,百子附歸丸中加入醋,是為了增強藥效,引藥入經,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百子附歸丸】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陰陽不利,氣血不足,不孕,胎前産後,月事參差,有餘不足諸證」,核心在於「調經養血,安胎順氣,種子」。
- 調經養血:針對月事不調,經血過多、過少或周期紊亂,皆因血虛或氣滯所致,需補血兼理氣。
- 安胎順氣:妊娠期間氣血不調易致胎動不安,故需養血固胎,兼疏肝理氣以防氣滯傷胎。
- 種子(助孕):不孕多因衝任虛損、氣血失和,故補益肝腎、調和氣血以助受孕。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一)組成邏輯
四物湯變方(當歸、川芎、熟地、白芍):
- 熟地、當歸滋陰補血,填補肝腎根基;
- 白芍斂陰柔肝,川芎活血行氣,使補血而不滯血。
- 基礎作用:直接解決「血虛」之本,提供生成經血、養胎的物質基礎。
香附(重用12兩):
- 味辛微苦,性平,為「氣病之總司」,疏肝解鬱、調理三焦氣機。
- 經水醋製後,增強入肝理血分之效,與四物湯相配,達成「氣血雙調」,避免純補致瘀。
阿膠(蛤粉炒)、蘄艾葉:
- 阿膠滋陰補血,尤擅止血安胎,蛤粉炒後減其滋膩,增其清肺之性,防上焦瘀熱;
- 蘄艾葉醋煮後溫經止血、散寒安胎,與阿膠一溫一潤,共固衝任。
石榴皮麵糊為丸:
- 石榴皮酸澀收斂,輔助固攝下焦,防經血過泄;
- 東流水(活水)熬製,取其「流動之性」,寓「通補兼施」之意。
(二)治療原理推導
氣血同治:
- 以四物湯補血,香附理氣,氣血互生,符合「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理論。
肝腎同調:
- 熟地、阿膠補腎填精,當歸、白芍養肝血,針對婦科病「肝腎不足」核心病機。
標本兼顧:
- 補血為本(熟地、阿膠),行氣活血為標(香附、川芎),佐以收澀(石榴),防補而過溢。
寒溫平衡:
- 蘄艾性溫,白芍微寒,阿膠平潤,避免過燥或過涼,適於長期調理。
三、總結
此方以「四物湯」為底,加重香附以強化解鬱之力,配阿膠、艾葉溫養衝任,再以石榴收斂,全方兼顧氣血、肝腎、寒熱、通澀,契合婦科「以血為用,易虛易滯」的特點,故能廣泛用於經、孕、產諸疾。
傳統服藥法
真阿膠(蛤粉炒成珠)2兩,蘄艾葉(去筋梗,醋煮乾)2兩,當歸(肥大者,酒洗,去蘆)2兩,川芎(去蘆)2兩,懷慶熟地黃(去腦,取沈水者)2兩,白芍藥(肥長者)2兩,香附(赤心者,去毛,杵成米,水、醋各淹1宿,曬,煉乾)12兩。
調經養血,安胎順氣,種子。
上為極細末,用大陳石榴1枚,連皮搗碎,東流水3升熬去滓,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空心陳米醋點沸湯送下,日1次。
滋血暖宮丸(《醫統》卷八十四)、百子建中丸(《回春》卷六)、百子歸附丸(《濟陰綱目》卷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作用,月經量過多者慎用。
- 本方有溫熱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百子附歸丸,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十一。 組成:真阿膠(蛤粉炒成珠)2兩,蕲艾葉(去筋梗,醋煮乾)2兩,當歸(肥大者,酒洗,去蘆)2兩,川芎(去蘆)2兩,懷慶熟地黃(去腦,取沉水者)2兩,白芍藥(肥長者)2兩,香附(赤心者,去毛,杵成米,水、醋各淹1宿,曬,煉乾)12兩。 主治:調經養血,安胎順氣,種子。主治:陰陽不利,氣血不足,不孕,胎前産後,月事參差,有餘不足諸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