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艾附女珍丸]的組成中包含[香附],因為香附具有理氣解鬱和調經的功效。香附能夠舒解氣滯,減少因情緒不穩定或壓力大而引起的經痛,同時有助於調節月經周期。它能夠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由氣滯血瘀導致的經期不適。其調經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經期不規則,使[艾附女珍丸]在調理女性生理周期和緩解經期症狀方面更加有效。
中藥方劑[艾附女珍丸]的組成中包含[艾葉],因為艾葉具有溫經止痛和驅寒的作用。艾葉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由寒冷引起的經痛,並且具有溫經散寒的功能。它能夠舒緩因寒邪入侵所引起的經絡不暢,使經期不適得到緩解。艾葉的溫經效果對於改善經期寒冷症狀具有顯著效果,使[艾附女珍丸]在調理經期和舒緩經痛方面更加有效。
艾附女珍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為補血活血之要藥,能滋陰養血,潤燥滑腸,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流動性,對於女性經期不順、痛經、月經量少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 協調藥性,增強功效:艾附女珍丸以溫補腎陽、調經止痛為主要功效,而當歸性味甘溫,既可補血養血,又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協調,避免溫燥傷陰,提高藥物的療效。
艾附女珍丸中加入川芎,是為了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此方以艾葉、附子溫陽散寒,而川芎則可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從而協同溫陽散寒,緩解疼痛,改善宮寒、痛經等症狀。
艾附女珍丸中添加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 緩解疼痛,調和氣血: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解痙的功效。對於女性經期腹痛、腰痛、乳房脹痛等症狀,白芍能有效緩解疼痛,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
- 滋陰養血,改善面色:白芍能滋陰養血,改善面色蒼白、面容憔悴等症狀,使氣色紅潤,容光煥發。這對於女性而言,尤為重要,可改善整體氣色,提升自信。
艾附女珍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是由於其補血滋陰的功效,針對女性常見的氣血不足、經期不順、腰膝酸軟等症狀,起到重要的調理作用。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能補益精血,滋潤陰液,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循環不良導致的各種症狀。此外,熟地黃還能與其他藥材相配,如當歸、白芍等,協同作用,增強補血滋陰的效果,達到整體改善女性健康的目的。
艾附女珍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燥濕,止血安胎: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心、膽、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孕婦常因體內濕熱蘊積,導致胎動不安、出血等症狀。黃芩能清熱燥濕,並能收斂止血,有助於安胎止血,穩定孕婦胎兒狀態。
- 調和藥性: 艾附女珍丸以艾葉、附子等溫熱藥為主,可溫陽散寒,補氣固腎。黃芩性寒,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溫燥的作用,避免藥物對孕婦造成過大的刺激,使藥效更平和穏定。
艾附女珍丸中加入阿膠,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補血滋陰,溫腎助陽: 阿膠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固精益腎的功效。與方中艾葉、附子等溫陽藥物配合,能溫腎助陽,改善女性腎虛、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宮寒等症狀。
2. 改善氣血不足,增強體質: 阿膠能補益氣血,改善女性氣血不足,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對於因氣血不足導致的體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艾附女珍丸主治功效分析
艾附女珍丸,乃針對婦人氣血失調所致諸證而設之方。其組成藥味各司其職,共同發揮調經止帶、補血滋陰之效。
主治病症:
本方主治婦人氣盛血衰所致的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體虛乏力等症狀。具體而言,可見以下表現:
- 月經不調: 經期不準,或提前或延後,經血顏色紫多淡少,量亦不正常。
- 帶下異常: 赤白帶下,淋漓不斷。
- 虛弱症狀: 面色萎黃,肌膚消瘦,四肢無力,倦怠嗜臥,精神短少。
- 其他症狀: 目暗耳鳴,頭暈眩,懶言少語,五心煩熱,咽乾口燥,夜寐不安。
治療原理分析:
艾附女珍丸之治療原理,乃在於調和氣血,溫經散寒,補益肝腎,清熱除溼。其組成藥味之功效,可歸納如下:
- 理氣止痛,調經和血:
- 香附: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為調經要藥,能使氣機暢達,血行順暢。
- 川芎: 行氣活血,開鬱止痛,助香附疏理氣機,並可活血化瘀。
- 溫經散寒,止血安胎:
- 艾葉: 溫經散寒,止血調經,善治虛寒性月經不調,並有安胎之效。
- 補血活血,滋陰養血: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為婦科聖藥,能養血調經,使血海充盈。
- 白芍: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助當歸養血,並可平肝斂陰。
- 熟地黃: 滋陰補腎,益精填髓,能補益腎陰,充養精血,為滋陰要藥。
- 阿膠: 補血滋陰,潤燥止血,擅長補益陰血,並能止血。
- 清熱除溼,瀉火解毒:
- 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可清泄體內之濕熱,並防諸藥溫燥之弊。
- 佐藥應用:
- 臭椿根皮: 其功用雖未於古文詳述,但可推測其具收澀止帶之效,輔助其他藥物治療帶下病。
綜合作用:
綜合以上分析,艾附女珍丸之組方,既有理氣活血之品,以疏通氣機,暢達血脈;又有溫經散寒之藥,以祛除體內寒邪;更有滋陰補血之劑,以充養氣血,滋養肝腎。諸藥合用,共奏調經止帶、補血滋陰之效。其治療機制在於糾正婦人氣血失調之病機,使氣血和暢,陰陽平衡,則諸症自解。對於氣血不足、陰虛內熱所致之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簡明醫彀》之補充:
《簡明醫彀》提及 “血積成塊加三稜、蓬朮、官桂、乾漆(炒)、蘇木、紅花,丸服”,可見本方在臨牀應用時,可根據不同病況進行加減化裁。若見血瘀凝結成塊,則可加入活血化瘀之品,以增強其化瘀散結之力。此外,書中也詳細描述了部分藥材的炮製方法,如香附需分別以童便、米醋、人乳、鹽酒浸泡,蘄艾醋煮,熟地黃酒蒸,阿膠酒蒸等,說明瞭藥材炮製對於藥效的重要性,亦可見古人對中藥臨牀應用的嚴謹態度。
傳統服藥法
香附5兩(分四份:一童便,一米醋,一人乳,一鹽酒浸),蘄艾(醋煮)2兩,當歸2兩,川芎1兩半,白芍1兩半,熟地黃(酒蒸)1兩半,黃芩1兩半,阿膠(酒蒸)1兩,臭椿根皮1兩。
上為末,搗地黃、阿膠和勻,加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空心米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養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艾附女珍丸, 出處:《簡明醫彀》卷七。 組成:香附5兩(分4份:1童便,1米醋,1人乳,1鹽酒浸),蕲艾(醋煮)2兩,當歸2兩,川芎1兩半,白芍1兩半,熟地黃(酒蒸)1兩半,黃芩1兩半,阿膠(酒蒸)1兩,臭椿根皮1兩。 主治:婦人氣盛血衰,經期不準,或前或後,紫多淡少,赤白帶下,崩漏淋瀝,面黃肌瘦,四肢無力,倦怠嗜卧,精神短少,目暗耳鳴,頭眩懶言,五心煩熱,咽乾口燥,夜寐不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