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煎丸

木瓜煎丸

MU GUA JI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4.57)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1%
脾經 21%
肝經 17%
肺經 11%
心經 11%
胃經 7%
心包經 3%
膀胱經 3%
腎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木瓜煎丸」方劑中含有木瓜,主要原因如下:

  1. 消食健胃: 木瓜性溫味甘,具有消食積、健脾胃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木瓜,旨在改善消化不良、胃口不佳等症狀,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2. 活血化瘀: 木瓜亦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此方若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木瓜的活血作用能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綜上所述,木瓜在「木瓜煎丸」方劑中,發揮著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相關病症。

「木瓜煎丸」方劑中加入艾葉,主要是基於其溫經散寒、止痛止血的功效。

木瓜性溫,善於消食健脾,但其偏於溫補,對於寒性體質或寒邪凝滯所致的病症,單獨使用效果有限。艾葉性溫,味苦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血的作用,與木瓜相配,可加強溫陽散寒之力,並助木瓜消食健脾,更有效地治療寒性體質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此外,艾葉還有止血作用,對於伴有出血的症狀,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木瓜煎丸中加入花椒,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之功效。木瓜性溫,味甘,能健脾胃,消食積,二者合用,可溫中散寒,止痛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積不化、腸鳴泄瀉等症。
  2. 協調藥性:花椒能促進藥物吸收,並可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例如,花椒與木瓜同用,可增強木瓜的健脾消食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木瓜煎丸方中加入乾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溫中散寒。木瓜性涼,入脾胃經,善於消食積、化癥結。而乾薑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緩解木瓜性涼帶來的寒涼之氣,防止脾胃虛寒。

二是協調藥性。木瓜煎丸中常加入其他性涼或偏寒的藥材,如山楂、陳皮等,加入乾薑可溫和藥性,使藥效更平和,避免藥性過寒,對脾胃造成負擔。

木瓜煎丸中添加附子,主要是爲了增強其 溫陽散寒、止痛 的功效。

附子 性溫,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止痛、利水消腫的功效。木瓜煎丸多用於脾胃虛寒、寒溼凝滯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附子可以溫補脾腎陽氣,驅散寒邪,從而達到緩解疼痛、止瀉的效果。

此外,附子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木瓜煎丸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分析:木瓜煎丸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瀉不止」,即久瀉或寒瀉。其特點為腹瀉反覆發作,可能伴隨腹痛、腸鳴、四肢不溫等症狀,推測病機與脾胃虛寒或下焦陽氣不足有關。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主藥:木瓜

    • 味酸澀,性溫,傳統用於收斂止瀉、舒筋活絡。此方取其酸收之性,固澀腸道以止瀉。
    • 現代理解:木瓜含有鞣質,可能具收斂作用,減少腸道水分流失。
  2. 輔藥:艾葉、椒子(花椒)、乾薑、炮附子

    • 艾葉:辛溫,溫經散寒,傳統用於寒性腹痛、裡寒泄瀉。
    • 花椒(椒子):辛熱,溫中止痛,驅散腸胃寒濕,抑制腸道異常蠕動。
    • 乾薑:大辛大熱,溫中止瀉,通過提振脾陽改善虛寒腹瀉。
    • 炮附子:補火助陽,針對腎陽不足所致「五更瀉」或完穀不化。
  3. 炮製與配伍邏輯

    • 將辛熱藥(艾葉、花椒)與木瓜同煮,結合醋酸收斂,增強止瀉效果,再配伍乾薑、附子末,形成「溫澀並用」之方。
    • 作用推測
      • 溫陽散寒:炮附子、乾薑、花椒逐裡寒,恢復脾胃運化。
      • 酸收固脫:木瓜醋製後強化收澀,減少腸液過度分泌。
      • 標本兼治:既治寒瀉之本(陽虛),又緩解瀉利之標(滑脫)。

三、治療原理歸納

此方適用於「虛寒型泄瀉」,推測其作用機制為:

  • 抑制腸道蠕動:花椒、附子成分可能減少腸痙攣。
  • 調節水分代謝:木瓜與醋的結合收斂腸黏膜,乾薑促進消化吸收。
  • 改善能量代謝:溫熱藥提升腹腔血液循環,助營養物質轉化。

四、潛在應用延伸(傳統範疇)

若患者伴隨「腹冷痛」「手足厥冷」等陽虛症狀,此方可能進一步發揮溫通之效,符合中醫「寒者熱之」「滑者澀之」的法則。

傳統服藥法


木瓜1個,艾葉1兩,椒子49個,乾薑、炮附子各等分(為末)。
以木瓜切去蓋子,入艾葉、椒子,蓋定簽之,入瓷器內以好醋1升煮乾,去艾並椒,研木瓜為糊,用和乾薑、炮附子末(不拘多少),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瀉不止。若是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者,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陰道炎腳氣病麻痺白帶慢性肝硬化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四肢麻痺癱瘓子宮頸炎眼睛模糊下肢水腫頭部發冷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腰膝軟弱無力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木瓜煎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引《十便良方》。 組成:木瓜1個,艾葉1兩,椒子49個,乾薑、炮附子各等分(爲末)。 主治:瀉不止。

木瓜煎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六。 組成:甜瓜子(炒)1兩,天麻1兩,薏苡仁1兩,乳香半兩(别研),白龍骨半兩(去沙)。 主治:腳氣腫滿不仁,或時作痛。

木瓜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組成:木瓜(去皮瓤,切作片子秤)1斤半,牛膝1斤(酒浸潤,去苗,切,焙),天麻1斤(銼),乾蠍1斤(去土,炒)。 主治:腎臟風毒註腳膝,筋脈拘急,行步艱難,骨肉痠痛。

木瓜煎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全方》。 組成:巴戟天1兩(去心),肉蓯蓉1兩(酒浸3宿,切,焙乾),大附子1兩(炮),補骨脂(微炒)1兩,椒紅2兩,牛膝3分,茴香3分,防風3分,木香3分,青橘皮3分。 主治:腎臟虛冷。

木瓜煎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一。 組成:木瓜3枚(開頂去瓤作(穴瓦)子,入硇砂末,用新罐子盛蒸爛研),菊花3兩(蒸),地骨皮3兩,骨碎補3兩,牛膝3兩(酒浸,切焙),吳茱萸(湯浸焙炒)3兩,胡椒1兩,蓽澄茄1兩。 主治:壯筋骨。主治:腎肝虛損,腰膝無力疼痛,及婦人虛冷,赤白帶下。

木瓜煎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引《博濟》。 組成:木瓜(去子,蒸令熟)2枚,黑豆(揀細緊者)1升,陳皮(酒浸,去白)4兩,吳茱萸4兩,附子(炮裂,去皮臍)4兩,桂(去粗皮)1兩,川芎1兩,羌活(去蘆頭)1兩,肉豆蔻(去殼)1兩,檳榔(銼)1兩。 主治:補暖。主治:臟腑虛弱,眼目昏暗,腰膝無力,或腦冷痠痛,飲食減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