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附丸

QUE F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腎經 16%
肺經 13%
肝經 13%
胃經 11%
心經 8%
大腸經 5%
心包經 2%
膽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雀附丸中加入麻雀肉,主要原因有二:

一、補腎壯陽: 麻雀肉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傳統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與男性生殖功能密切相關。因此,麻雀肉可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遺精早泄等症狀。

二、溫補脾胃: 麻雀肉亦能溫補脾胃,增進食慾。脾胃為後天之本,主管消化吸收,若脾胃虛弱,則會影響營養的吸收和代謝,導致身體虛弱。雀附丸中加入麻雀肉,可溫補脾胃,增強消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等症狀。

雀附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腎陽虛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其組成中含有補骨脂。補骨脂,學名為補骨脂子,是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中藥,主要用於強壯筋骨、補腎助陽。它富含多種有效成分,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增強腎功能,有助於改善由腎陽虛導致的虛寒症狀,如腰痛、畏寒、乏力等。

在雀附丸中添加補骨脂,是基於它對於腎陽虛的補益作用。該藥材以其溫補特性,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人體的陽氣,並有助於改善陽虛所引起的疲乏無力。同時,補骨脂也有助於滋養陰液,平衡體內的陰陽,從而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因此,雀附丸的組方中選用補骨脂,不僅適合治療腎陽虛,還能增強整體的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雀附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功效。

  1.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肝經,能理氣解鬱,行氣止痛,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2. 燥濕健脾: 木香能燥濕健脾,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濕氣困脾導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雀附丸主要用於治療因脾胃虛弱、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木香的加入,不僅可以緩解疼痛,還能促進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達到整體療效。

雀附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胃止嘔: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效。雀附丸主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等症,吳茱萸可溫暖脾胃,降逆止嘔,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溫中和胃、止嘔止瀉的效果。
  2. 疏肝理氣:吳茱萸還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雀附丸中,吳茱萸與其他疏肝理氣藥物相配伍,可協同作用,達到疏肝理氣、和胃止嘔的效果。

雀附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效果。雀附丸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胸悶、腹痛、嘔吐等症狀,乾薑可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邪對臟腑的影響。
  2. 助藥力:乾薑性溫燥,能提升其他藥材的藥效。雀附丸中含有附子、川烏等寒性藥物,乾薑可協同這些藥物,達到溫中散寒、止痛的效果,並減少寒性藥物對脾胃的刺激。

雀附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 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理氣解鬱、化痰消積之效。雀附丸中含有附子、肉桂等溫熱藥性較強的藥物,容易造成燥熱,橘皮的加入可以起到緩和藥性,防止燥熱傷陰,並促進藥力流通,增強消積效果。
  2. 調和藥性: 雀附丸以溫補腎陽爲主,而橘皮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避免溫熱藥性太過,導致上火。同時,橘皮還能幫助減輕附子、肉桂等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藥效的安全性。

雀附丸中加入木瓜,主要是基於其消食健脾活血化瘀的功效。

木瓜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健脾胃舒筋活絡之效。對於雀附丸中所治療的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筋骨不健等症狀,木瓜能起到調理脾胃,促進營養吸收,改善氣血循環的作用,並輔助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此外,木瓜還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對於雀附丸所治療的咳嗽痰多等症狀,也有所助益。

雀附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附子為大熱之藥,具有溫陽散寒之效,對於陽氣不足、寒邪入侵所致的畏寒肢冷、脾胃虛寒等症狀,可起到溫陽驅寒的作用。雀附丸中以附子為主藥,配合其他溫陽藥物,可有效改善因陽氣不足所致的寒凝血瘀、經絡不通等病症。
  2. 回陽救逆:附子可回陽救逆,對於因陽氣衰微、心陽不振所致的昏迷、脈微欲絕等危重症狀,可起到急救作用。雀附丸中以附子搭配其他回陽藥物,可迅速回補心陽,改善氣血運行,起到救治危重病症的效果。

雀附丸是一個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艾葉,這是由於艾葉在中醫藥中具有重要的治療價值。艾葉性溫、味苦,具有散寒止痛、調和經絡的功效。它能夠幫助驅散體內的寒邪,對於寒凝血滯引起的痛症尤其有效。此外,艾葉對於女性的月經不調、腹痛等症狀也有輔助療效,能夠達到溫經的作用。

在雀附丸的方劑中,艾葉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整體的療效,還能夠調和其他藥材之間的關係,使方劑的作用更加均衡和協調。這樣的配伍考慮到藥性互補,能夠達到增強整體療效的目的。總的來說,艾葉的運用使雀附丸在舒緩疼痛、調理經絡等方面具備了優勢,是其組成的重要一環。運用艾葉的智慧,展現了中醫藥對於自然資源的尊重與擅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雀附丸」,主要成分是:麻雀肉、補骨脂、木香、吳茱萸、乾薑、橘皮、木瓜、附子、艾葉。

麻雀肉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氣養血、滋陰益精、強筋壯骨、溫腎壯陽、祛風除濕、安神補腦、補虛益氣等功效。麻雀肉可以補氣養血,增強體力,滋陰益精,強筋壯骨,溫腎壯陽,祛風除濕,安神補腦,補虛益氣。

補骨脂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可以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激素,增加陽氣能量,起到補陽作用。此外,其富含營養成分,能促進能量合成,增強免疫,補充營養,從而補氣。補骨脂還含有生物鹼類物質,可以刺激腸道運動,促進蠕動,止瀉。另外,它性溫,味苦、辛,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溫腎壯陽的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木瓜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具體來說,木瓜可以促進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滋潤皮膚,延緩衰老,促進鈣吸收,預防骨質疏鬆,幫助消化蛋白質,促進腸胃蠕動,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流感等疾病,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此外,木瓜蛋白酶可以幫助消化蛋白質,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木瓜含有維生素 A、C、E、鉀、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有助於人體健康,並能夠通經絡、祛濕、治咳、止血、解熱等。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它可以促進尿液生成,增加尿量,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橘皮還能疏通氣滯、理氣行氣,緩解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它還有清熱利尿、健脾胃、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的功效。

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艾葉能夠溫經散寒,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症狀。此外,艾葉還具有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婦科疾病、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等疾病。艾灸療法是通過艾葉的燃燒、灸熱或貼敷等方式,刺激特定穴位,進而達到通經絡的作用。

傳統服藥法


雀兒30枚(取肉),附子4兩(炮裂,去皮臍,搗羅為末),萆薢2兩(銼),胡椒1兩半,白蕪荑1兩半,乾薑1兩半(炮裂,銼),茴香子1兩半,青橘皮1兩(酒浸,去白瓤,焙),艾葉4兩(搗羅為末,與附子、雀兒同於鍋中,先鋪艾葉末1重,次鋪雀兒1重,次鋪附子1重,以釅醋1鬥,慢火熬成膏),川椒1兩半(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上為末,以雀兒膏和,更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空心以溫酒送下30丸;鹽湯送下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雀附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溫補脾腎、散寒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發熱、口乾、便秘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雀附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雀兒30枚(去嘴腳毛羽胃腸胸骨,用好酒1升煮爛,熟研),補骨脂1兩(微炒),木香1兩,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乾薑1兩(炮裂,銼),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木瓜1兩(搗羅爲末),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熟艾末2兩(以米醋2升,煎如膏)。 主治:臟腑久積虛冷,腹脅多氣,脾胃乏弱,少思飲食,羸瘦無力。

雀附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雀兒30枚(取肉),附子4兩(炮裂,去皮臍,搗羅爲末),萆薢2兩(銼),胡椒1兩半,白蕪荑1兩半,乾薑1兩半(炮裂,銼),茴香子1兩半,青橘皮1兩(酒浸,去白瓤,焙),艾葉4兩(搗羅爲末,與附子、雀兒同于鍋中,先鋪艾葉末1重,次鋪雀兒1重,次鋪附子1重,以酽醋1鬭,慢火熬成膏),川椒1兩半(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主治:脾胃久積虛冷,心腹氣痛,時自泄痢,水谷不消,少思飲食,顔色萎黃。

雀附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 雀附丸(《聖惠》卷九十八。)出處:《聖惠》卷九十八。組成:雀兒40隻(去毛嘴足腸胃,以酒5升煮令爛,去骨爛研,井酒都絞取汁),硇砂2兩(細研,以湯化澄濾于銀器中,煎成霜,將小大瓜1枚,去皮子細切,以酒1斤半煮令爛,同研用之),川椒紅2兩(微炒,搗羅爲末),菟絲子3兩(酒浸3日,曬乾别搗爲末,上藥并入雀兒煎中相和,攪令勻,以慢火熬如膏,入後藥),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天麻1兩,鹿茸2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補骨脂1兩(微炒),沉香1兩,木香1兩,茴香子1兩,石斛1兩(去根,銼)。主治:補虛冷,暖下元,壯腰腳,祛風氣,充肌膚,益顔色。 。 主治:補虛冷,暖下元,壯腰腳,祛風氣,充肌膚,益顔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