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斷下湯

加減斷下湯

JIA JIAN DUAN XIA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婦科治療學》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6.2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4%
肝經 22%
脾經 20%
肺經 15%
心經 12%
胃經 3%
腎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斷下湯」中加入「黨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斷下湯以瀉下為主,容易損傷脾胃之氣。黨參性甘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氣之功效,能緩解斷下湯的寒涼之性,保護脾胃,避免過度耗傷正氣。
  2. 扶正祛邪: 黨參補氣,能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抵抗力,使機體更有利於抵抗外邪,配合斷下湯瀉下邪氣,達到扶正祛邪,治療疾病的效果。

「加減斷下湯」中的「熟地黃」主要作用為滋陰補血,其加入的原因如下:

  1. 補腎益精: 熟地黃性溫,入腎經,能補腎陰,益精血,對於因腎陰不足而導致的虛弱、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2. 滋養肝血: 熟地黃亦能滋養肝血,對於肝血不足導致的頭暈目眩、視力模糊、口乾舌燥等症狀也有療效。

整體而言,熟地黃的加入有助於補益肝腎,滋養精血,改善因氣血不足而引發的各種病症。

「加減斷下湯」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止痛: 艾葉性溫,味苦辛,具有溫經止痛、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凝滯、氣血瘀阻所導致的腹痛、腰痛等症狀,艾葉能溫通經絡,驅散寒氣,起到止痛的效果。
  2. 溫陽化濕: 艾葉還具有溫陽化濕的功效,能溫暖脾胃,化解濕氣。對於寒濕凝滯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艾葉能溫陽化濕,促進腸胃蠕動,起到止瀉止痛的作用。

因此,在「加減斷下湯」中加入艾葉,可以有效地溫經止痛、溫陽化濕,起到治療寒邪凝滯、寒濕凝滯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的作用。

加減斷下湯中加入乾薑,主要考量其溫中散寒、止嘔降逆之效。

  1. 溫中散寒: 加減斷下湯多用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乾薑溫中散寒,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腹痛、腹瀉等症狀。
  2. 止嘔降逆: 乾薑具有止嘔降逆之效,可緩解寒邪客胃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同時,乾薑亦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排泄寒邪,改善消化功能。

「加減斷下湯」中的阿膠,其作用主要在於:

  1. 補血止血: 阿膠具有補血滋陰、止血的功能,可改善因血虛引起的斷下症狀,如血崩、月經過多、腸胃出血等。
  2. 固澀止瀉: 阿膠能固澀止瀉,能收斂腸道,減少腸蠕動,進而緩解腹瀉等斷下症狀。

此外,阿膠性溫,與方中其他寒涼藥材相配,可達到寒熱相濟、溫而不燥的效果,更能促進藥效的發揮。

「加減斷下湯」中加入附子,主要是針對寒邪凝滯、脾陽虛弱導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膀胱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散寒止痛之效。在斷下湯中,附子可以溫陽散寒,振奮脾陽,促進腸胃蠕動,緩解寒凝氣滯導致的腹痛,並溫腎固元,減少腹瀉。

此外,附子可增強藥效,幫助其他藥物發揮更佳的療效。因此,附子的加入對於治療寒性腹瀉具有重要意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減斷下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氣血虛寒」所致的崩漏下血,特徵為經血「黑多紅少」,並伴隨以下證候:

  • 下焦虛寒:臍下冷痛、脈遲無力,乃陽氣不溫、血行凝滯之象。
  • 氣血兩虛:飲食漸減、四肢無力、舌淡苔薄,反映中焦失運、化源不足。
  • 崩漏特徵:經血色黑質稀,為寒凝血瘀兼失於固攝所致,屬虛寒性出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溫陽固攝,散寒止崩

    • 附子、乾薑:大辛大熱,直入少陰,溫補命門之火以散下焦沉寒,陽氣復則血自歸經。
    • 艾葉:溫經止血,兼能暖宮,針對冷痛與黑血,取「寒者熱之」之法。
    • 烏鰂骨(海螵蛸):咸澀性溫,固澀止血,專治崩中漏下,為治標之要藥。
  2. 益氣補血,養陰和營

    • 黨參:甘溫益氣,補脾助運,解決氣虛無力攝血之本。
    • 熟地、阿膠:滋陰養血,填補精血虧虛。阿膠兼能止血,與溫藥相配,防燥熱傷陰。
  3. 配伍特點

    • 溫澀並用:附子、乾薑配烏鰂骨,既溫通又收澀,治標顧本。
    • 氣血雙補:黨參配熟地、阿膠,氣足則血生,血充則氣附,復其統攝之權。
    • 剛柔相濟:薑、附之剛燥得熟地、阿膠柔潤制約,免傷陰血。

三、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以「溫陽固本」為核心,針對虛寒性崩漏的病機關鍵:

  • 寒凝血瘀→以薑、附、艾葉溫化寒凝,使血行歸經。
  • 氣不攝血→以黨參益氣,復脾統血之職。
  • 血虛失養→以熟地、阿膠補血,助陰陽互根。
    全方寒熱並調,標本兼治,契合《內經》「散者收之,損者溫之」之旨。

傳統服藥法


黨參1兩,熟地1兩,艾葉1兩,烏鰂骨2兩,乾薑5錢,阿膠7錢5分,附子3錢。
溫經補血。
上為粗末。
每次5錢,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貧血子宮崩漏月經期間過長月經淋漓不止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斷下湯, 出處:《中醫婦科治療學》。 組成:黨參1兩,熟地1兩,艾葉1兩,烏鲗骨2兩,乾薑5錢,阿膠7錢5分,附子3錢。 主治:溫經補血。主治:氣血虛寒,崩中漏下,黑多紅少,臍下冷痛,飲食漸減,四肢無力,舌質淡苔薄,脈遲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