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犀角五味散的組成中含有犀角,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1. 傳統觀念: 犀角在古代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且其性寒,能解熱毒,故被列為治療熱病、瘡瘍、中暑等症的藥物。
2. 藥物特性: 犀角的角質成分,具有一定的降溫、止血作用,古人認為其能有效治療發熱、出血等症狀。
然而,現今犀角已列為瀕危物種,使用犀角為藥材已屬於違法行為,應以其他藥物替代,確保生物多樣性與資源永續利用。
犀角五味散方劑中包含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 犀角性寒,五味子性酸,均具清熱解毒之效,但容易耗傷陰血。阿膠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之功效,能有效緩解犀角五味散清熱解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陰虛血燥症狀。
- 緩解毒性: 犀角性寒,直接服用可能引起寒涼之氣入胃,導致脾胃虛寒,阿膠具有補中益氣、固本培元之效,能溫和脾胃,緩解犀角的寒性,避免其毒性過重。
綜上所述,阿膠在犀角五味散中起到滋陰補血、緩解毒性的作用,使其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臨牀應用。
犀角五味散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善於清熱瀉火,尤其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症狀效果顯著。犀角五味散主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而黃柏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與犀角、生地黃等藥物相配伍,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為全面。
犀角五味散的組成中,包含艾葉,這並非傳統配方,而是後世醫家根據其藥性添加的。
犀角五味散的傳統組成以清熱解毒為主,而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消腫生肌等功效,並非清熱解毒藥。因此,後世醫家加入艾葉,可能是針對某些特定病症,例如血瘀疼痛、寒凝血滯等,以其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來輔助主方。
例如,若患者同時伴有寒凝血瘀的症狀,則可加入艾葉以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進一步改善病情。
犀角五味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犀角性寒,善清熱解毒,但容易傷及脾胃陽氣,導致脾胃虛寒。乾薑辛溫,能溫中散寒,補脾胃陽氣,與犀角相配,既能發揮犀角清熱解毒功效,又能避免其寒性傷及脾胃。
- 促進藥物吸收:乾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藥物吸收利用,提高藥效。此舉有利於犀角五味散中其他藥物的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犀角五味散」,主要成分為:犀角、阿膠、黃柏、艾葉、乾薑。
- 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
- 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
- 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犀角五味散的主治功效是:痢疾發作時,小腹絞痛,飲食無節制,腹瀉如水不止,而且還伴有血便。
犀角五味散的組成,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退溫熱,涼血止血;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的功效;黃柏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的功效;艾葉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的功效;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的功效。五味相合,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
犀角五味散為中醫治療痢疾的常用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痢疾發作時,小腹絞痛,飲食無節制,腹瀉如水不止,而且還伴有血便。臨牀上,犀角五味散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生犀角(末)5兩,阿膠(炙)4兩,黃柏4兩,艾葉3兩,乾薑3兩(一作乾藍)。
上為散。
初服1方寸匕,以飲下之,日2次。稍稍加至2-3匕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犀角五味散, 出處:《外台》卷二十五引《許仁則方》。 組成:生犀角(末)5兩,阿膠(炙)4兩,黃柏4兩,艾葉3兩,乾薑3兩(一作乾藍)。 主治:血痢之候,小腹絞痛,無期度食,不住如水,但兼血而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