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氣丸中包含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止痛止血: 艾葉性溫,味苦,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血的功效。二氣丸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引起的腹痛、經痛、崩漏等症,艾葉的溫經散寒作用能緩解寒邪對經絡的阻滯,止痛止血作用能改善出血症狀。
- 扶正祛邪,增強療效: 艾葉具有較強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二氣丸中加入艾葉,能夠扶正祛邪,增強藥物的整體療效,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二氣丸中含有阿膠,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滋陰: 阿膠為補血滋陰之良藥,能補血養血,滋陰潤燥,對於氣虛血虧、陰虛火旺所致的咳嗽、咯血、燥咳等症狀,能起到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 固本培元: 二氣丸主要用於治療肺虛久咳,而阿膠具有固本培元之功效,能補益脾腎,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有助於緩解肺虛導致的咳嗽等症狀。
阿膠在二氣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組成,能有效改善肺虛久咳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氣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胎漏:指妊娠期間陰道無規律出血,量少且持續或間斷出現,多因衝任不固、氣血失調所致,可能伴隨腰痠腹墜。此證與現代「先兆流產」症狀相似,中醫認為與腎虛、血熱、氣血虛弱等因素相關,而二氣丸以溫經止血、養血安胎為主要治法。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艾葉(醋製):
- 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傳統用於溫經止血、散寒止痛。
- 醋浸後加強其入肝經、收斂止血之效,且醋性酸澀,能固澀衝任,針對胎漏下血。
- 煮乾後減其燥烈之性,避免動胎,側重止血安胎。
阿膠(炒):
- 性平味甘,歸肺、肝、腎經,為補血止血要藥,尤善治陰血不足之出血證。
- 炒後增強其止血作用,且質黏稠能滋養衝任,固護胎元。
治療原理
- 溫經止血:艾葉醋製後側重止血,溫煦胞宮以固衝任;阿膠補血兼止血,二者相配,標本兼顧。
- 養血安胎:阿膠滋陰養血,填補衝任虧虛;艾葉溫養胞脈,改善子宮虛寒環境,促進胎元穩固。
- 醋糊為丸:醋能引藥入肝經(肝主藏血且司衝任),增強收斂止血之效;粟米湯送服取其甘平和胃,輔助補益中焦。
方劑特點
此方藥簡力專,針對虛寒型胎漏(血色淡紅、質稀,伴小腹冷痛、畏寒脈沉)而設,以溫補為核心,止血與養血並行,符合「產前宜清涼」之說中「虛寒當溫」的變通原則。
傳統服藥法
艾葉1兩(醋浸一宿,煮乾為度),阿膠0.5兩(銼,炒)。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粟米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睪丸疼痛腫脹胎漏
相同名稱方劑
二氣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組成:石硫黃(研)1兩,黑鉛1兩。 主治:陰疝,上而不下,臍腹疼痛。
二氣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九。 組成:艾葉1兩(醋浸一宿,煮乾爲度),阿膠半兩(銼,炒)。 主治:胎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