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物膠艾湯
SAN WU JIAO A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方出《千金》卷二,名見《張氏醫通》卷十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5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三物膠艾湯中加入阿膠,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止血: 阿膠為補血要藥,能滋陰補血、止血生肌。三物膠艾湯用於治療血虛所致的崩漏、月經過多等症,阿膠的補血作用可改善血虛狀態,同時也能起到止血的作用。
- 固本培元: 阿膠性溫,能補益氣血,滋養腎陰,對女性虛弱體質有較好的調理作用。三物膠艾湯中加入阿膠,有助於固本培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發生。
三物膠艾湯是一個著名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艾葉,這是其療效的重要組成部分。艾葉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特性,對於寒凝血瘀所引起的各類痛症,如經痛、胃痛等,具有明顯的改善效果。此外,艾葉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對於體寒、氣虛的人特別有益。艾葉中含有的揮發油和各種活性成分,可以促進腸胃的消化功能,有助於食慾不振的患者恢復健康。三物膠艾湯的配方設計,正是希望通過艾葉的特性,來達到溫經散寒、調和氣血的目的。而在實際的熬煮過程中,艾葉的香氣還能有效增強整方的藥效,使患者在服用時有更好的接受度和療效體驗。因此,艾葉在三物膠艾湯中的運用,體現了中醫藥對自然療法的深刻理解,旨在通過調和人體內部的陰陽平衡,促進健康。
三物膠艾湯中加入石榴皮,主要是取其收澀止瀉的功效。
石榴皮性澀,味酸,入脾、腎經,具有收斂止瀉、固精縮尿的功效。三物膠艾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泄瀉,症狀包括大便溏薄、腹痛、食慾不振等。石榴皮的收澀作用可以幫助固澀腸道,減少腸蠕動,改善腹瀉症狀。同時,石榴皮還能收斂脾氣,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三物膠艾湯》解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妊娠注下不止」與「妊娠血痢」,意指孕婦出現腹瀉不止或下痢帶血的症狀。此類病症多因孕期氣血失調、沖任不固,或感受外邪(如濕熱、寒濕)導致腸道功能紊亂,甚則損傷血絡所致。傳統認為,妊娠期間用藥需兼顧安胎止瀉、止血固脫,而本方以阿膠、艾葉、酸石榴皮三藥配伍,正針對此病機。
二、組成藥物分析與邏輯推理
阿膠(2兩)
- 功效:滋陰補血、止血安胎。
- 作用:阿膠為血肉有情之品,能補益沖任,固攝胎元,尤擅止血。《神農本草經》載其「主心腹內崩,勞極洒洒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本方取其止血兼養血之功,緩解血痢及妊娠陰血耗傷之虞。
艾葉(2兩)
- 功效:溫經止血、散寒安胎。
- 作用:艾葉性溫,能暖宮散寒、固攝沖任。《名醫別錄》言其「主灸百病,止下痢,吐血,下部䘌瘡,婦人漏血。」其與阿膠配伍,既可增強止血之效,又能溫養胞宮,防止寒邪內侵加重下痢。
酸石榴皮(2兩)
- 功效:澀腸止瀉、收斂止血。
- 作用:石榴皮酸澀性溫,《本草綱目》謂其「止瀉痢,下血,脫肛,崩中帶下。」其具強力收澀之性,能直接固攝腸道,減少泄瀉與出血,佐阿膠、艾葉標本兼治。
三、配伍原理與治療機制
本方以「止血—溫經—固澀」為核心:
- 阿膠補血止血,針對陰血虧虛之本;
- 艾葉溫經散寒,改善子宮及腸道寒濕環境;
- 酸石榴皮澀腸固脫,急則治標以止瀉痢。
三藥協同,既能止血止瀉,又不傷胎元,符合妊娠病「治病與安胎並舉」的原則。從現代角度推測,其可能通過收斂黏膜、抑制腸道蠕動、促進凝血等途徑發揮作用。
四、總結
《三物膠艾湯》為妊娠下痢而設,組方簡練而力專,融養血、溫裡、固澀於一體,體現中醫對婦科血證及泄瀉的標本兼治理念。尤其針對虛寒性血痢,通過調理沖任、修復腸道功能,達到止瀉止血之效。
傳統服藥法
阿膠2兩,艾葉2兩,酸石榴皮2兩。
嚼碎。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內膠令烊,分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服用三物膠艾湯前,最好諮詢醫生。
- 三物膠艾湯有收斂作用,如果孕婦有便秘的症狀,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三物膠艾湯, 出處:《千金》卷二。 組成:阿膠2兩,艾葉2兩,酸石榴皮2兩。 主治:妊娠註下不止,妊娠血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