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艾葙歸湯

JIAO AI XIANG GU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0%
腎經 19%
脾經 19%
肺經 10%
心經 10%
肝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膠艾葙歸湯中包含阿膠,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滋陰補血:阿膠性平味甘,入肺、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固精止汗之功效。膠艾葙歸湯用於治療血虛證,而阿膠可以補益血虛,使血充盈,改善症狀。
  2. 緩和藥性:膠艾葙歸湯中包含一些較燥熱的藥材,如艾葉、香附等,阿膠性平味甘,可緩和這些藥材的燥熱之性,避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使藥效更加平和。

膠艾葙歸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膠艾葙歸湯主要用於治療血虛、氣滯、瘀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能改善血虛,促進血行,有助於緩解疼痛,恢復月經週期。
  2. 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當歸與膠艾、葙、歸等藥材共同組方,能相輔相成,增強療效。例如,當歸與艾葉、歸芪能補血止痛,與葙能清熱解毒,共同達到滋陰補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

膠艾葙歸湯中加入青葙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明目: 青葙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明目的功效,能有效治療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膠艾葙歸湯常用於治療目赤腫痛、視物不清等眼部疾病,青葙子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明目的效果。

2. 瀉火除翳: 青葙子對於肝火上炎、目生翳膜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膠艾葙歸湯中加入青葙子,可輔助其他藥材,起到瀉火除翳,改善視力,恢復眼部健康的作用。

膠艾葙歸湯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止痛: 艾葉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血的功效。對於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痛經、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艾葉可以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祛濕止癢: 艾葉還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以治療濕疹、蕁麻疹、皮膚瘙癢等症狀。膠艾葙歸湯中加入艾葉,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瘙癢症狀。

總之,膠艾葙歸湯中加入艾葉,是為了發揮其溫經止痛、祛濕止癢的功效,以更好地治療相關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膠艾葙歸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匿蟲)蟲蝕下部癢,谷道中生瘡。

組成:

  • 阿膠:滋陰補血、潤燥止渴。
  • 當歸:活血調經、養血安神。
  • 青葙子:明目退翳、降火解毒。
  • 艾葉:溫經散寒、驅風除濕。

古文分析內容:

《張氏醫通》中關於蟲證的論述,提到了蟲證的成因、症狀及治療方劑。文中指出:「穀道生瘡,蟲蝕癢痛。膠艾葙歸湯。」,明確指出膠艾葙歸湯是用於治療蟲蝕肛門,導致痕癢及生瘡的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描述,「蟲由少陽風木。濕熱鬱蒸而成。」指出蟲證的病機為濕熱鬱蒸。而「谷道生瘡,蟲蝕癢痛」則指出了病位在肛門及周圍。結合膠艾葙歸湯的藥物組成及其功效,可以推測其治療原理如下:

  1. **清熱燥濕:**青葙子具有明目退翳、降火解毒的功效,可清除體內的濕熱,針對病機進行治療。
  2. **溫經散寒,驅風除濕:**艾葉能夠溫經散寒、驅風除濕,可以針對蟲證的病因,抑制蟲體的滋生,並改善局部的濕熱環境。
  3. **滋陰補血,活血調經:**阿膠和當歸具有滋陰補血,活血調經的作用。對於因蟲蝕導致的局部損傷,可以促進修復,改善血液循環,並緩解疼痛和痕癢。

綜合來看,膠艾葙歸湯通過清熱燥濕、溫經散寒、驅風除濕、滋陰補血、活血調經等多方面作用,達到驅蟲止癢,消瘡生肌的效果,從而治療「(匿蟲)蟲蝕下部癢,谷道中生瘡」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阿膠 當歸 青葙子各二兩 艾葉一把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散血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溫熱的作用,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膠艾葙歸湯, 出處:《千金》卷十八。 組成:阿膠2兩,當歸2兩,青葙子2兩,艾葉1把。 主治:(匿蟲)蟲蝕下部癢,穀道中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