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湯

BAO Y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翼》卷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心經 16%
脾經 16%
腎經 16%
肺經 16%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鮑魚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鮑魚性寒,味甘鹹,有滋陰、清熱、補腎的功效。二者搭配,可以起到溫補氣血、滋陰潤燥的作用,適合氣血不足、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
  2. 增香提鮮:當歸本身具有一種獨特的香氣,加入鮑魚湯中可以提升湯的鮮美度,使湯的味道更豐富、更香醇。此外,當歸還可以與鮑魚的鮮味相互融合,讓整體口感更加鮮美。

總而言之,鮑魚湯中加入當歸,既能發揮其補血活血的藥效,又能提升湯的香氣和鮮味,是一款營養豐富、美味可口的滋補湯品。

鮑魚湯加入阿膠,主要基於兩方面原因:

  1. 滋陰補血:鮑魚性寒,味甘鹹,有滋陰養血之效。阿膠為補血聖藥,性質甘平,入肝腎經,能補血滋陰、潤燥止血。二者搭配,相輔相成,可增強滋陰補血的功效,適用於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
  2. 改善體質:阿膠具有膠原蛋白,可補充人體所需營養,有助於改善體質。鮑魚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增強免疫力,改善人體營養狀況。二者結合,可提升湯品營養價值,增強身體抵抗力。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鮑魚湯」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多部醫學典籍對「鮑魚湯」的記載,其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主治病症:

  1. 婦人血枯經閉、漏血崩中: 這是鮑魚湯最核心的應用。多部古籍如《聖濟總錄》、《千金翼方》、《醫學衷中參西錄》、《醫學芻言》等都提及此方用於治療婦女因血虛或肝傷引起的月經不調、經血量少甚至閉經,以及崩漏等症狀。
  2. 肝傷血瘀: 《素問》、《黃帝內經太素》、《醫學衷中參西錄》等多處記載此方可用於治療因肝傷導致的時時前後出血。其病機多與少年時期大失血,或醉後房勞,導致肝氣耗竭,肝血受損有關。此時不僅見出血,還可能伴隨胸脅脹滿、食欲不振、目眩等症狀。
  3. 產後虛損: 《千金翼方》中提及鮑魚湯可用於產後腹中虛極、水道閉絕等症。
  4. 其他: 鮑魚湯亦可輔助治療一些因血虛或血瘀引起的相關病症,例如脅痛、腰痛、腸中不利等。

治療原理分析:

鮑魚湯的治療核心在於 活血化瘀、補益肝腎、滋陰養血,通過多味藥材的協同作用,達到治療上述病症的目的。具體分析如下:

  1. 鮑魚(汁): 多部醫書如《黃帝內經太素》、《素問識》等均有解釋,鮑魚具有通血脈、益陰氣、利腸中、消瘀血的功效。其性味辛溫,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溫通經脈,對肝經血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鮑魚湯作為藥引,能引導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2. 烏賊骨與蘆茹(茜草根): 《內經》及後世醫家如王肯堂、張錫純等均指出此二藥合用是治療血枯、肝傷之要藥。烏賊骨(海螵蛸)主要功能為固澀止血、收斂止帶;茜草根則能活血化瘀,兼能止血。二藥合用,一散一收,既能祛瘀止血,又能防止出血過多,是治療血枯證的常用組合。《傷寒瘟疫條辨》亦指出茜草根具有“通經閉,止動血”的雙向調節作用,並強調其能“固澀下焦”。
  3. 雀卵: 古籍中多以雀卵與烏賊骨、蘆茹同用,認為其能補血、益腎。在鮑魚湯中,雀卵能增強藥物的補益作用,並能助於製丸。
  4. 當歸、阿膠: 此二藥在《千金翼方》所載鮑魚湯方中出現。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能改善血虛及血瘀之證。阿膠滋陰潤燥,養血安胎,適用於陰血虧虛之症。
  5. 其他配伍: 後世醫家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加入其他藥材。例如,《醫學讀書記》的方中加入了白芍、茯苓、丹皮、茜草、炙草,以加強滋陰養血、活血化瘀之效;《醫學芻言》中提到在歸脾湯中加入烏賊骨和茜草,並以鮑魚湯送服,以加強補氣養血的作用。

總結:

「鮑魚湯」并非單一藥物,而是以鮑魚湯為藥引,搭配烏賊骨、茜草根、雀卵等藥物,通過活血化瘀、補益肝腎、滋陰養血等作用,治療婦人血枯經閉、漏血崩中、肝傷血瘀等病症。其配伍靈活,後世醫家常根據具體病情進行加減,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鮑魚3兩,當歸3兩(切),阿膠(炙)4兩,艾(如雞子大)3枚。
上以酒3升,水2升合煮,取2升5合,去滓,納膠烊令盡,1服8合,日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麻疹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月經淋漓不止

相同名稱方劑


鮑魚湯, 出處:《千金翼》卷八。 組成:鮑魚3兩,當歸3兩(切),阿膠(炙)4兩,艾(如雞子大)3枚。 主治:婦人漏血崩中。

鮑魚湯, 出處:《千金翼》卷六。 組成:鮑魚1斤半,麻子仁1兩,細辛1兩,茯苓1兩,生薑(切)1兩,五味子1兩,地黃5兩。 主治:産後腹中虛極,水道閉絕逆脹,咽喉短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