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艾湯

JIAO A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傷續斷方》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7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1%
心經 17%
肺經 17%
腎經 13%
膽經 7%
心包經 7%
脾經 7%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膠艾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膠艾湯中加入生地黃,可以緩解艾葉的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防止對身體造成損傷。
  2. 補益陰血: 生地黃可滋陰補血,與膠艾湯中補氣固表、止血生肌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平衡陰陽、調理氣血的效果。

膠艾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止血:阿膠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止血生肌的功效。膠艾湯常用於治療血虛、血瘀、經血過多等症,阿膠能有效補充血虛,並促進血凝止血,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狀。
  2. 調和藥性:膠艾湯中常含有艾葉、川芎等辛溫之品,而阿膠則性平,加入阿膠可以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使藥效更加溫和,更利於患者接受。

膠艾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膠艾湯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等,而川芎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經絡瘀阻,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升陽舉陷: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升陽舉陷的功效。膠艾湯中使用艾葉,性溫,味苦,入脾經,具有溫經止血的作用。川芎配合艾葉,可以協同升陽舉陷,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提升治療效果。

膠艾湯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止血: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血化瘀之效。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艾葉能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血止痛的效果。
  2. 補氣固表:艾葉亦具補氣固表的作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對於因氣虛導致的體虛乏力、容易感冒等症,艾葉能補氣固表,改善體質,提高抵抗力。

因此,膠艾湯中加入艾葉,既能溫經止血,又能補氣固表,對於治療寒凝血瘀、氣虛導致的婦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膠艾湯主治功效分析

膠艾湯,又名芎歸膠艾湯,為中醫婦科經典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婦人經血不調、崩漏不止、妊娠下血、產後惡露不絕等症狀。

組成與功效

膠艾湯由以下七味藥材組成:

  • 生地黃:滋陰降火、潤燥止渴。
  • 阿膠:補血養顏、調經安胎。
  •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解鬱。
  • 艾葉:溫經散寒、止痛安神。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芍藥:養血斂陰、柔肝止痛。
  • 甘草:調和諸藥、益氣補中。

治療原理

膠艾湯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補血止血:方中阿膠、當歸、芍藥、生地黃皆有補血之功,其中阿膠尤擅長止血。針對血虛引起的出血症狀,可起到補血止血的作用。

  2. 活血化瘀: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改善因瘀血引起的疼痛、出血等症狀。

  3. 溫經散寒: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可改善因寒邪引起的經脈不通、疼痛等症狀。

  4. 調和氣血:甘草調和諸藥,使各藥相互協調,共同發揮補血、活血、溫經、止血的作用,從而達到調和氣血、固攝衝任的目的。

古籍論述與現代應用

  • 《金匱要略》記載:「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此湯主之。」,明確指出膠艾湯可用於治療婦人漏下、產後出血不止、妊娠下血等症狀。

  • 《本經逢原》曰:「艾性純陽,故可以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肝脾腎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和。」,說明艾葉的溫經散寒作用。

  • 《本經疏證》指出:「妊娠之病,亦係六淫外加附子湯治寒,當歸芍藥散、葵子茯苓散治水,當歸𦮷母苦薓丸治溼,白朮散、當歸散治火,七情內蘊,捨此而外,則實者有舊病不除,以妬害新結之生氣;有新去過多,以陷溺纔凝之元氣,則桂枝茯苓丸、膠艾湯之用矣。」,說明膠艾湯可用於治療妊娠期間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出血症狀。

  • 《皇漢醫學》曰:「惡露之血色淺淡者,為脫血之候,則宜用芎歸膠艾湯以止血。」,說明膠艾湯可用於治療產後惡露不絕,血色淺淡者。

  • 《類證治裁》曰:「謝氏,右腋氣瘤碗大,經先期,至則渾身牽痛,結褵十載,從未孕育。頭暈帶下,食後吐酸,脈沉弦。症由郁久傷肝,肝經氣逆,致生風火,動血震絡,腑氣失降,嘔眩濁逆,營衛失調,脈隧阻痹。治用兩通厥陰、陽明法。黃連、山梔(俱薑汁炒)、香附(童便制)、枳殼、鬱金、茯苓、當歸、貝母、橘絡、絲瓜絡,數服症減。改用加味逍遙散去柴胡、白朮,加貝母、鬱金汁,合膠艾湯。數服而經漸調。」,說明膠艾湯可與其他方劑合用,治療更為複雜的婦科疾病。

  • 《仁齋直指方論》曰:「若夫衝任不固,下元久虛,以致血無關鎖,則用膠艾湯加當歸、木香,嚥下震靈丹為妙。」,說明膠艾湯可加減應用,治療因衝任不固導致的出血症狀。

  • 《衛生寶鑒》曰:「【膠艾湯】,治衝任虛損。月水過多。及妊娠胎動不安。腹痛下墜。」、「【丁香膠艾湯】,治崩漏走下不止。蓋心氣不足。勞役過度。及飲食不節所得。經隔少時。其脈兩尺俱弦緊而洪。按之。無力。其證自覺臍下如冰。求厚衣被以御其寒。白帶白滑之物多。間有如屋漏水下。時有鮮血不多。右尺時洪微也。屋漏水暴下多者。夫如屋漏水者。黑物多而赤物少。合而成也。急弦脈見。是寒多。洪脈時見。乃熱少。合而言之。急弦者、北方寒水多也。洪脈時出者、命門包絡之火少也。」,說明膠艾湯可用於治療衝任虛損、月經過多、胎動不安等症狀,並有丁香膠艾湯的變方應用。

  • 《沈氏女科輯要》曰:「齊仲甫曰:墮胎後血出不止:一則因熱而行;一則氣虛不能斂。瀉血多者,必煩悶而死。或因風冷墮胎,血結不出,搶上攻心,煩悶而死,當溫經逐寒、其血自行。若血淋漓不止,是衝任氣虛,不能約制故也,宜膠艾湯加伏龍肝散。」,說明膠艾湯可用於治療墮胎後血出不止的症狀。

  • 《濟生集》曰:「此因失跌動傷,惡血破,來如水流不止,急用膠艾湯,以止其血。眉批:(胎即欲墜,此方須一日頻服二三帖,方可安固。)再服安胎散,以護其胎。_膠艾湯_治妊婦下血不止。」,說明膠艾湯可用於治療因跌撲損傷導致的出血症狀。

  • 《祖劑》曰:「即芎歸膠艾湯去熟地艾葉,加吳茱萸、人參、桂枝、丹皮、生薑、半夏、麥門冬。治婦人帶下,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其證下利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說明膠艾湯可根據具體症狀進行加減應用。

總結

膠艾湯是一個療效確切的經典方劑,通過補血止血、活血化瘀、溫經散寒、調和氣血等作用,可有效治療婦人經血不調、崩漏不止、妊娠下血、產後惡露不絕等症狀。臨床應用時,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進行加減應用,以提高療效。

傳統服藥法


熟地黃一兩 艾葉(炒) 當歸 甘草(炙) 芍藥 川芎 阿膠(炙)各一兩 黃耆一兩
胸中逆冷,加生薑5片,大棗3枚。
安胎。
上銼散。
每服4錢,水1盞半,煎7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膠艾湯是一首中醫方劑,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的女性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妊娠腹痛胎漏氣喘陰道炎胰臟炎白帶子宮崩漏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子宮頸炎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小便疼痛面色發青吐血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膠艾湯, 出處:《理傷續斷方》。 組成:乾地黃3錢,阿膠1錢,川芎1錢,艾葉1錢。 主治:婦人經脈不通。

膠艾湯, 出處:《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 組成:阿膠2兩(炙),艾葉2兩。 主治:安胎。主治:妊娠胎動不安,腰腹疼痛,下血甚多。忽然下血。

膠艾湯, 出處:《靈驗良方匯編》卷上。 組成:當歸5錢,芍藥(炒)1錢,地榆(炒)1錢,熟地8錢,川芎2錢,阿膠(炒)3錢,艾葉5分,甘草4分。 主治:孕婦胎動不安兼漏血。

膠艾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七引《指南方》。 組成:阿膠2兩,川芎2兩,甘草(炙)2兩,艾葉3兩,當歸3兩。 主治:妊娠胞阻。胎動下血在8-9月內,及半産後因續下血不絕。

膠艾湯, 出處:《胎産救急方》引《楊氏産乳方》(見《醫方類聚》卷二二四)。 組成:川當歸2兩,熟地黃2兩,艾葉2兩,阿膠(炒)3兩,川芎3兩(1方無地黃有甘草;1方加人參、白茯苓)。 主治:婦人妊娠頓僕傷胎,腰腹疼痛,或胎上搶心,或下血不止,或短氣欲死。

膠艾湯,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 組成:阿膠(炙)3兩,艾葉(熬)3兩,芍藥3兩,乾地黃3兩,當歸2兩,乾薑2兩,芎藭2兩,甘草(炙)2兩。 主治:男子絕傷,或從高墮下,傷損五臟,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及金瘡傷經內絕;婦人産後及崩中傷下血多,虛喘欲死,腹痛下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