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經膠附丸

溫經膠附丸

WEN JING JIAO F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熱 (1.7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腎經 21%
脾經 21%
心經 14%
肺經 14%
肝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溫經膠附丸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 阿膠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溫經膠附丸以溫經散寒為主,但寒邪傷陽,亦易傷陰血,故加入阿膠可補益陰血,使陽氣得以溫煦,寒邪得以祛除。
  2. 固澀止血: 阿膠可固澀精血,止血止汗。溫經膠附丸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阿膠的止血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總而言之,阿膠的補血滋陰和固澀止血功效,與溫經膠附丸的溫經散寒、活血化瘀功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溫經膠附丸中加入附子,乃因其溫陽散寒之功。附子為烏頭類藥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中散寒、止痛之效。

方中以溫經散寒為主,附子可溫腎陽,激發陽氣,驅散寒邪,並助其他藥物發揮溫經止痛之效。同時,附子亦可溫補脾胃,改善因寒邪入侵所致的脾胃虛寒。故附子於此方中,既能溫陽散寒,又能扶正祛邪,為方中不可或缺之藥。

溫經膠附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滋陰涼血,清熱解毒: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作用。溫經膠附丸主治血瘀寒凝,經絡不通,常伴有發熱、口渴、小便赤等症狀。生地黃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發熱、口渴等症狀,同時也能滋陰養血,改善血瘀寒凝的症狀。
  2. 配伍調節,平衡藥性: 溫經膠附丸中其他藥物,如膠飴、附子等,性溫熱,容易燥熱傷陰。生地黃的加入,可以起到滋陰降火、平衡藥性的作用,避免溫熱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出現副作用。

溫經膠附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寒凝血瘀: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止汗之功。方中加入白芍,可以緩解寒凝血瘀,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經行腹痛、腰痠背痛等症狀。
  2. 調和藥性:溫經膠附丸以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為主,白芍的加入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白芍可緩和附子、乾薑等溫熱藥性,使其溫而不燥,更能溫經而不傷陰。

溫經膠附丸中包含艾葉,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經散寒: 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可溫暖子宮,改善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

二、 止痛消腫: 艾葉亦有止痛消腫的作用,能緩解因寒凝血瘀引起的腹部疼痛和下腹墜脹感,同時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炎症消退。

綜上所述,溫經膠附丸中加入艾葉,旨在溫經散寒,止痛消腫,改善寒凝血瘀導致的各種婦科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溫經膠附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於古代主要用於「月事過多」及「血氣諸疾」,其核心病機為血海虛寒、衝任不固所致。

  1. 月事過多:因寒凝血脈、氣虛不攝,或陰血虧損兼陽虛不溫,導致經血失於固攝,量多色淡或黯。
  2. 血氣諸疾:泛指因血虛、血寒引起的經行不暢、腹痛、崩漏、癥瘕等。此方通過溫補與固攝並行,調理衝任二脈,達到「除風冷,暖血海」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阿膠(蛤粉炒)

    • 主入肝、腎、肺經,以滋陰補血、止血為要,炒製後黏性減而更利於散瘀固攝。尤其適用於血虛夾瘀之崩漏。
  2. 附子(炮,去皮臍)

    • 大辛大熱,溫腎陽、逐寒濕,為回陽救逆、溫通經脈之關鍵。炮製後毒性減,專攻下焦虛寒,助血海得溫而經血自調。
  3. 熟乾地黃(洗,焙)

    • 補血填精,滋養腎陰,與附子配伍陰中求陽,防附子燥烈傷陰,亦固血海之本。
  4. 白芍藥(銼)

    • 酸寒斂陰,柔肝止痛,能制約附子之燥性,兼調和營血、防溫燥耗血
  5. 艾葉

    • 用量獨重(4兩),取其溫經止血、散寒調經之性,為婦科血寒證要藥,尤善治虛寒性出血。

全方配伍邏輯

  • 溫陽固本:附子、艾葉相配,直驅下焦寒邪,溫暖胞宮。
  • 滋陰攝血:阿膠、熟地補血養陰,奠定物質基礎,防溫燥之弊。
  • 動靜結合:白芍斂陰,附子行陽,使溫而不耗,補而不滯。

製法與服法深意

  • 米醋煮、烈火焙:醋性酸收,助藥力入肝經(衝脈隸屬肝腎),焙燥後增其溫澀之性。
  • 酒糊丸、溫酒送服:酒行藥勢,引藥直達血分,強化溫通之效。

總治則溫補下元,養血固衝,標本兼顧,適用於虛寒性經血失調諸症。

傳統服藥法


阿膠(蛤粉炒)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熟乾地黃(洗,焙)2兩,白芍藥(銼)2兩,艾葉4兩。除風冷,暖血海。
上以米醋2升,一處煮令醋盡,用烈火焙燥,碾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溫經膠附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組成:阿膠(蛤粉炒)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熟乾地黃(洗,焙)2兩,白芍藥(銼)2兩,艾葉4兩。 主治:除風冷,暖血海。主治:月事過多,血氣諸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