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子震落紅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源於其清熱涼血的功效。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滋陰潤燥。方劑中以生地黃來緩解熱毒蘊結所致的出血症狀,如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同時,生地黃還能滋陰生津,緩解因熱毒耗傷陰液所致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達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治療目的。
「子震落紅丸」方劑中加入蒲黃,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止血化瘀: 蒲黃性溫,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消腫之效。方劑中若出現血瘀證,如月經量多、色深、有血塊等,蒲黃可有效化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血目的。
2. 通經活絡: 蒲黃能通經活絡,疏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的經閉、痛經等症狀,可起到改善作用。
「子震落紅丸」方劑中加入阿膠,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止血: 阿膠味甘性平,入血分,具有補血滋陰、止血安胎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阿膠,可補益心血,改善氣血虛弱導致的崩漏、月經不調等症狀,同時也能起到止血作用。
- 潤燥生津: 阿膠質地滋潤,能潤肺滋陰、生津止渴。方劑中加入阿膠,可滋養肺陰,緩解燥熱,進而改善因氣血虧虛、燥熱津傷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
「子震落紅丸」方劑中使用桔梗,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宣肺利咽,引藥下行: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開宣肺氣,使藥物更易到達病竈的作用。此丸主治咳嗽痰多,咳血等症,桔梗能幫助藥物順利下行至肺部,發揮其清肺止咳、化痰止血的功效。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桔梗與其他藥材如川貝母、半夏等配合,能更有效地清熱化痰,宣肺止咳。同時,桔梗的升散作用,還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使藥效更加顯著。
子震落紅丸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方中因有活血化瘀之藥,容易傷及肝血,白芍可補肝血,防止瘀血傷肝,並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
- 調和藥性: 方中多用辛溫之藥,容易耗氣傷陰,白芍可緩和辛溫之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烈,保護脾胃,使藥物更平和有效地發揮作用。
子震落紅丸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一、補血活血,改善氣血運行:當歸性溫味甘,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當歸,可補益心脾、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症狀。
二、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當歸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芍、熟地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當歸的補血作用,可以加強其他藥材的活血化瘀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子震落紅丸方中含有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子震落紅丸方中多用辛溫燥烈之藥,甘草可緩解藥性之燥烈,使藥效更為平和,避免傷及脾胃。
- 補益脾氣:甘草能益氣健脾,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子震落紅丸方中多用攻伐之藥,可能會造成脾胃虛弱,甘草可補益脾氣,防止藥物損傷脾胃,使藥物更易被人體吸收,達到更好的療效。
子震落紅丸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經止痛: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子震落紅丸主要針對婦科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艾葉的溫經止痛之效能,有助於改善寒凝血瘀,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艾葉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子震落紅丸中加入艾葉,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減輕局部腫痛,改善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子震落紅丸(湯)傳統功效分析
本方主治「孕婦喉痛,胎動下血,兼見發熱惡寒、頭痛項強」,屬妊娠期外感風邪、血熱動胎之證。古代醫家認為,孕婦陰血下聚養胎,若外邪侵襲,風熱上攻咽喉,內擾衝任,則致胎動出血;風邪束表,故見表證。方以「止血安胎」為要,兼顧解表疏邪,標本同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涼血止血,固衝安胎
- 生地、阿膠:生地滋陰涼血,阿膠補血止血,二者合用清血熱、養胎元,為君藥。
- 蒲黃(醋炒)、芍藥(炒黑):炒黑增止血之效,蒲黃化瘀止血防留瘀,芍藥斂陰和營,緩急止痛。
調和氣血,養胎止漏
- 秦當歸:補血和血,與芍藥共調肝血,為安胎要藥。
- 艾葉:溫經止血,反佐涼藥,防寒凝滯血。
宣肺利咽,透表散邪
- 桔梗:宣肺利咽,載藥上行以治喉痛,兼開提氣機。
- 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 蔥白、豆豉(引藥):解表散寒,針對表邪未解者。
配伍特點
全方以「清熱涼血為主,佐以溫散」:生地、阿膠直折血熱;艾葉、當歸溫養衝任;桔梗、蔥豉宣散外邪。契合孕婦「血虛夾熱、外感引動」之病機,止血不凝滯,安胎不礙邪,表裏兼顧。
推論延伸
此方可能擴展用於「素體陰虛血熱,復感外邪」之妊娠出血,然須嚴格辨證。方名「落紅」非墮胎之意,實指「血熱妄行而見紅」,用藥反以固胎為本。古籍強調「有表邪方用蔥豉」,體現中醫「辨證加減」之靈活。
傳統服藥法
生地4錢,蒲黃1錢半(醋炒),真阿膠3錢(蒲黃末炒珠),桔梗1錢半,芍藥3錢(炒黑),秦當歸1錢半,甘草1錢,艾葉1錢。
有表邪者,以蔥白、豆鼓為引,否則不須用。
止血安胎。
水煎服。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為「子震落紅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喉痛,胎動來血,而見發熱、惡寒、頭痛項強者,可服用本方。
-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服用時,應注意避免過量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藥物性肝損傷。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子震落紅丸, 出處:《喉科種福》。 組成:生地4錢,蒲黃1錢半(醋炒),真阿膠3錢(蒲黃末炒珠),桔梗1錢半,芍藥3錢(炒黑),秦當歸1錢半,甘草1錢,艾葉1錢。 主治:止血安胎。主治:孕婦喉痛,胎動來血,而見發熱,惡寒,頭痛項強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