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艾湯

SHU A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翼》卷八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20%
心經 16%
肺經 15%
腎經 11%
胃經 7%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熟艾湯中加入艾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止痛:艾葉性溫,味苦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血的功效。對於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痛經、腹痛、腰痛等症狀,熟艾湯中加入艾葉可以起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2. 補氣益血:艾葉也具有一定的補氣益血作用。對於氣血虛弱導致的月經不調、面色蒼白等症狀,熟艾湯中加入艾葉可以起到補益氣血、改善面色、增強體質的作用。

因此,熟艾湯中加入艾葉,不僅可以溫經止痛,還可以補氣益血,對於寒凝血瘀、氣血虛弱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熟艾湯中加入竹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燥熱,清熱止嘔: 熟艾湯以溫熱藥物為主,用於治療寒濕痹痛、宮寒不孕等症。竹茹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加入竹茹,可以緩解熟艾湯的燥熱之性,防止藥物過於溫燥,並起到清熱止嘔的作用,避免因溫熱藥物刺激胃腸道而導致嘔吐等不適。
  2. 保護胃腸: 熟艾湯中含有較多溫熱藥物,可能對胃腸造成刺激。竹茹能保護胃黏膜,減少溫熱藥物對胃的損傷,避免藥物對胃腸造成過度刺激,確保藥物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在中藥方劑「熟艾湯」中,伏龍肝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溫中散寒、止血止痛的功效。伏龍肝性溫味甘,能夠溫中散寒、止血止痛,適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腹脹腹痛、出血等問題。與艾葉等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伏龍肝能夠增強方劑的溫中散寒作用,對改善脾胃虛寒非常有益。

熟艾湯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蒲黃性涼,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熟艾湯以熟艾為主,溫熱性強,用於治療寒凝血瘀、經絡不通等症狀。加入蒲黃可緩解熟艾的溫熱之性,並協同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的情況。

二、清熱涼血:蒲黃亦具清熱涼血之效,可解熱毒,消腫止痛。熟艾湯用於治療寒凝血瘀,但亦可出現熱象。蒲黃的清熱作用可平衡熟艾的溫熱之性,防止藥性過於偏燥,避免出現上火等副作用。

熟艾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溫經活血、補血止痛的功效。熟艾湯本身以溫經止痛為主,而當歸則可加強此功效,共同改善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如痛經、腹痛等。
  2. 補血活血: 熟艾湯中加入艾葉,其性溫,可溫經散寒止痛,但同時也可能造成燥熱。當歸則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可緩解艾葉的燥熱之性,並與艾葉共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虛氣滯的情況。

熟艾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涼血:熟艾性溫燥,易於耗傷陰血,生地黃性寒,能清熱涼血,滋陰潤燥,可與熟艾相配,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性平和。
  2. 緩解瘀血:生地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與熟艾共同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效改善因瘀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生地黃的加入,既能緩解熟艾的燥熱之性,又能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使熟艾湯更具臨牀療效。

熟艾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為了緩解艾葉的燥熱之性。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具有涼血止痛、柔肝養血、斂陰止汗之功效。與艾葉辛熱的性質相配,可起到中和作用,防止艾葉燥熱傷陰,避免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不適。

同時,白芍還能幫助艾葉更好地發揮止血、消腫、止痛的作用,起到協同作用。因此,熟艾湯中加入白芍,不僅可以調節藥性,更能提高藥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熟艾湯中加入桂枝,是為了溫經散寒,調和營衛

熟艾性溫,能溫經散寒止痛,而桂枝性溫,亦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兩者合用,溫經散寒之力更強,可有效驅散體內寒邪,改善寒性疾病的症狀。

此外,桂枝還有調和營衛的作用。營衛是人體的兩種氣,營氣滋養肌膚,衛氣抵禦外邪。寒邪入侵,可導致營衛不和,出現畏寒肢冷、面色蒼白等症狀。桂枝能調節營衛,使之協調運作,進一步改善寒邪所致的疾病。

熟艾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止血: 阿膠具有補血滋陰、止血生肌之效。熟艾湯多用於治療婦科病症,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而這些病症常伴隨血虛、血瘀等症狀。阿膠可補血養血,改善血虛,同時有助於止血,緩解出血量過多等情況。
  2. 溫陽補腎: 阿膠還具溫陽補腎的作用,能溫煦脾腎,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熟艾湯中常含有艾葉等溫陽藥物,阿膠的加入可協同溫陽補腎,有助於改善因腎虛陽衰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

總而言之,阿膠的加入不僅能補血止血,還可溫陽補腎,與熟艾湯中的其他藥物相互配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熟艾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溼、寧心安神之功效。熟艾湯以溫經散寒、止痛止血爲主,加入茯苓可助其健脾利溼,避免藥性過於燥烈,防止傷及脾胃。
  2. 調和藥性: 熟艾湯中以艾葉爲主,性溫燥,茯苓性平,二者配伍,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燥傷陰,使藥效更加平和。

熟艾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熟艾性溫燥,易傷陰,而甘草性甘平,能緩和艾葉的燥性,防止藥物過於辛烈而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加協調,並能增強艾葉的溫經止痛作用,促進藥效發揮。

總之,甘草在熟艾湯中扮演著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重要角色,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其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熟艾湯 」主要治療婦女出現崩漏症狀,陰道持續出血不止,同時伴有逆氣上衝、精神煩躁不安等症狀。

熟艾湯方劑組成及功效介紹: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蒲黃:**具有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竹茹:**性涼、味甘,入肺、胃、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熟艾湯 」主要治療婦女出現崩漏症狀,陰道持續出血不止,同時伴有逆氣上衝、精神煩躁不安等症狀。方劑組成包括桂枝、甘草、艾葉、白芍、當歸、阿膠、茯苓、蒲黃、生地黃、竹茹等,具有清熱止血、補血調經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熟艾三雞子許。
水5升,煮取2升,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熟艾湯具有活血止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子宮崩漏嗜眠症(嗜睡症)胃腸出血心情煩燥吐血月經淋漓不止

相同名稱方劑


熟艾湯, 出處:《千金》卷十二。 組成:熟艾3雞子許。 主治:忽吐血1-2口,或是心衄,或是內崩。

熟艾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九。 組成:熟艾(用糯米半合炒)半兩,松黃半兩,柏葉(炙)半兩。 主治:心經蘊熱,舌上血出,及諸失血。

熟艾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組成:熟艾(炒)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甘草(炙,銼)半兩,乾薑(炮)半兩,赤石脂半兩,黃連(去須)1兩,阿膠(炙令燥)3分。 主治:洞泄冷痢。

熟艾湯, 出處:《千金翼》卷八。 組成:熟艾1升,蟹爪1升,淡竹茹1把,伏龍肝半斤,蒲黃2兩,當歸1兩,乾地黃2兩,芍藥2兩,桂心2兩,阿膠2兩,茯苓2兩,甘草5寸(炙)。 主治:婦人崩中,血出不息,逆氣虛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