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續斷止血方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功效: 續斷性味苦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止血等功效。其補肝腎之效能,可改善肝腎虛弱導致的出血,而其強筋骨之效能,則可收斂止血,固攝血行。
2. 促進傷口癒合: 續斷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進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綜上所述,續斷在續斷止血方中,發揮著補肝腎、強筋骨、止血、活血化瘀等多重功效,對於止血和促進傷口癒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續斷止血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補血止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對於因血虛引起的出血,當歸可補血益氣,促進血液生成,達到止血的效果。
二、活血化瘀: 當歸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續斷止血方中加入當歸,不僅可以補血止血,還可活血化瘀,起到協同止血的作用,提高方劑的療效。
續斷止血方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通血脈,活血止痛: 桂枝性溫,具有溫通經絡,活血止痛的作用。續斷止血方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桂枝可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瘀滯,緩解疼痛,有助於止血。
- 助續斷收斂止血: 桂枝辛溫,可助續斷收斂止血,增強止血效果。續斷本身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而桂枝的溫通特性能促進續斷藥力發揮,達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總而言之,桂枝在續斷止血方中起到溫通血脈、活血止痛,以及助續斷收斂止血的作用,提升方劑整體療效。
續斷止血方中加入乾薑,其目的主要有二:
- 溫陽散寒,止血固脫:續斷止血方以止血為主,但若患者體質虛寒,血行不暢,則止血效果不佳。乾薑性溫,可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止血。
- 助續斷止血:續斷本身有補肝腎、強筋骨、止血的功效,但單用續斷止血效果有限。乾薑與續斷配伍,可增強續斷止血效果,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乾薑在續斷止血方中起著溫陽散寒、止血固脫及助續斷止血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更好的療效。
續斷止血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血:生地黃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對於熱毒瘀血所致的出血,生地黃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達到止血的目的。
- 滋陰養血:生地黃能滋陰養血,對於因陰虛血燥而引起的出血,生地黃可以滋陰補血,改善血虛狀態,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
此外,生地黃還能與方中其他藥物相配合,起到協同作用,進一步增強止血的效果。
續斷止血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續斷性溫,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止血生肌的功效。但其溫燥之性容易傷陰,而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燥性、益氣和中之功效,可以緩解續斷的燥性,避免其過於溫燥而傷陰。
2. 增強止血效果:甘草具有止血、生津、潤燥的功效,與續斷相配,可以增強止血效果,並防止血燥傷陰。同時,甘草還可以緩解續斷的毒性,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續斷止血方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止血化瘀: 蒲黃性涼,味甘,歸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凝固,減少出血量,同時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達到止血化瘀的目的。
- 疏通血脈: 續斷止血方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蒲黃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效快速到達病竈部位,加速止血消腫的效果。
續斷止血方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止血:阿膠性味甘平,入血分,具有補血止血之效。續斷則擅長補肝腎、強筋骨、止血生肌。二者合用,能有效改善因血虛所致的出血症狀,並促進傷口癒合。
- 滋陰潤燥:阿膠滋陰潤燥,可緩解因血虛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續斷則擅長補肝腎,潤燥止血。二者相輔相成,能達到更好的滋陰潤燥效果,使身體更加強健,抵抗疾病。
主治功效
續斷止血方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備急千金要方》記載,續斷止血方主治「下焦虛寒損,或先便轉後見血,此為遠血,或利或不利,好因勞冷而發。」
此處描述的病症主要包括:
- 下焦虛寒損: 指的是下焦(涵蓋腎、膀胱、大腸等)因虛寒而受損,功能失調。
- 先便轉後見血,此為遠血: 指的是大便開始時正常,之後才出現血便,這種情況屬於中醫所說的「遠血」,暗示出血部位距離肛門較遠,多與脾胃、大腸相關。
- 或利或不利: 指的是排便狀況可能正常,也可能出現便秘或腹瀉等排便不順暢的情況。
- 好因勞冷而發: 指的是上述症狀容易因勞累或受寒而加重或誘發。
治療原理:
續斷止血方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溫補下焦、活血止血」的原則。其藥物組成包括:
- 續斷: 補肝腎,強筋骨,且能活血化瘀。針對「下焦虛寒損」的核心病機,續斷能補益肝腎,增強下焦功能,為君藥。
- 當歸: 養血活血,調經止痛。當歸能補血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虛寒引起的血瘀,有助於止血,為臣藥。
- 桂枝: 溫通經脈,發汗解表。桂枝能溫暖下焦,驅散寒邪,且能促進氣血運行。
- 乾薑: 溫中散寒,健胃消食。乾薑與桂枝相配,加強溫中散寒之力,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運化。
- 生地黃: 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生地黃能夠滋陰,防止溫燥藥物過於傷陰,同時兼顧清熱涼血的作用。
- 甘草: 調和諸藥,益氣補中。甘草能夠調和各藥藥性,並能補益脾胃之氣。
- 蒲黃: 化瘀止血,利尿消腫。蒲黃直接針對「遠血」症狀,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 阿膠: 滋陰補血,止血安胎。阿膠能滋陰補血,增強止血效果,並有助於修復受損組織。
綜合以上藥物,續斷止血方通過溫補下焦、活血化瘀、滋陰止血等多方面作用,達到治療「下焦虛寒損」引起的遠血症狀。方中溫補與滋陰並用,使全方溫而不燥,補而不滯,止血而不留瘀,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續斷1兩,當歸1兩,桂心1兩,乾薑4兩,乾地黃4兩,甘草2兩,蒲黃1兩,阿膠1兩。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半,去滓,下膠取烊,下蒲黃,分3服。
忌海菘菜、生蔥、蕪荑。
(《聖濟總錄》卷四十)。本方方名,《外台》引作「續斷止痢湯」,《普濟方》引作「續斷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經散寒、止血止痛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出血傾向、月經量過多、孕婦等人群,不宜服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續斷止血方, 出處:《千金》卷二十。 組成:續斷1兩,當歸1兩,桂心1兩,乾薑4兩,乾地黃4兩,甘草2兩,蒲黃1兩,阿膠1兩。 主治:下焦虛寒損,或先便轉後見血,此爲遠血,或便或不利,好因勞冷而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