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斷止血湯

XU DUAN ZHI XU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8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19%
肺經 16%
脾經 11%
腎經 11%
胃經 8%
心包經 5%
膽經 2%
膀胱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0

方劑組成解釋

續斷止血湯中包含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續斷具備止血功效: 續斷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筋接骨的功效,亦能止血。其能補益肝腎,使血氣充盈,從而達到止血之效。

二、續斷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續斷常與其他止血藥材配伍,如當歸、地榆等,共同發揮止血作用,並能起到補益肝腎、固本培元之效,使止血效果更佳。

續斷止血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補血止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凝,有助於止血。對於因血瘀或血虛引起的出血,當歸能有效改善症狀,達到止血的目的。
  2. 補益氣血:續斷止血湯多用於治療失血過多引起的虛弱症狀。當歸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能補充失血後不足的血液,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虛弱乏力,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續斷止血湯中加入當歸,既能活血止血,又能補益氣血,使止血效果更佳,更能促進患者恢復。

續斷止血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止血:阿膠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止血生肌之效。續斷止血湯多用於瘀血阻絡、血不歸經所致的出血症狀,阿膠可補血養血,使血脈充盈,減少出血。

二、固本培元:阿膠性滋膩,能固本培元,補益氣血。續斷止血湯往往針對失血過多、氣血虧虛的患者,阿膠可滋陰養血,改善患者的體質,從而達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續斷止血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 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通絡止痛的功效。其通絡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配合續斷、當歸等藥物,增強止血效果。
  2. 引藥下行,助藥力達病所: 桔梗具有開宣肺氣、利氣下行的作用,能引導其他藥物下行,使其藥力直達病所,更有效地發揮止血功效。

續斷止血湯中加入桂枝,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一、溫經散寒止痛: 桂枝性溫,能溫經散寒,緩解因寒邪凝滯導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對於因寒凝血瘀而導致的出血,桂枝能溫經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止血。

二、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 桂枝入膀胱經,具有調和營衛、疏通經絡的作用。對於外傷出血,桂枝能促進氣血運行,加速瘀血消散,進一步促進止血。

因此,桂枝在續斷止血湯中,既能溫經散寒止痛,又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達到止血的效果。

續斷止血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止血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心包經。其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瘀滯,有助於止血止痛。
  2. 疏散風寒,調和營衛: 川芎能疏散風寒,調和營衛,對於因風寒引起的出血,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川芎在續斷止血湯中,可以起到活血止血、止痛、疏散風寒等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續斷止血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止血止痛: 乾薑性溫,具有溫陽散寒、止痛止血之效。續斷止血湯常用於寒凝血瘀所致的出血,乾薑可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止血止痛。
  2. 助續斷活血化瘀: 續斷性溫,善於補肝腎,續筋骨,而乾薑則能助續斷活血化瘀,溫通經絡,使藥效更顯著。二者相配,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化瘀,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療效。

續斷止血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用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續斷止血湯用於跌打損傷、骨折出血,生地黃可清熱涼血,緩解血熱壅盛,促進血液凝固,達到止血的目的。
  2. 滋陰補血: 生地黃還具有滋陰補血的作用,可以改善因血熱耗傷陰血導致的出血症狀。續斷止血湯中的續斷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而生地黃則滋養陰血,兩者協同作用,能夠更有效地緩解跌打損傷、骨折出血引起的疼痛和瘀血。

續斷止血湯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止血生肌: 蒲黃性涼,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生肌的功效。其能涼血止血,對於因熱毒血熱導致的出血有較好的效果;同時其活血生肌之性,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2. 輔助續斷: 續斷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擅長補肝腎,強筋骨,止血生肌。蒲黃性涼,能與續斷的溫性相配,起到協調作用,既能避免續斷溫燥傷陰,又能增強止血生肌的效果。

續斷止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方中續斷、地榆等藥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而甘草性甘溫,具有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弊的作用,避免傷及脾胃。
  2. 增強止血效果:甘草具有補氣健脾、和緩血脈的作用,能增強藥效,促進血液凝固,進一步提高止血的效果。

甘草的加入,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並提高止血的效果,使方劑更加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續斷止血湯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分析

續斷止血湯主要用於治療近血,即先便後血的症狀。從病機分析,此症多由下焦虛寒胃中寒邪損傷陰絡,導致清陽失守,迫血下溢所致。

治療原理

《千金翼方》的記載:

  • 組成: 續斷、當歸、阿膠、桔梗、桂心、芎藭、乾薑、乾地黃、蒲黃、甘草
  • 主治: 先便後血(近血)
  • 方解:
    • 續斷、當歸: 活血化瘀、補肝腎、調經止痛、養血活血。
    • 阿膠: 滋陰潤燥、補虛止血,與地黃合用以固護陰血。
    •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膿(此處可能為理氣、通利腸腑)。
    • 桂心、乾薑: 溫中散寒,溫通經脈,驅除下焦及胃中寒邪。
    • 芎藭: 行氣活血、散寒除濕。
    • 乾地黃: 滋陰降火、涼血消斑,與阿膠合用,加強滋陰養血之功。
    • 蒲黃: 收斂止血、清熱解毒。
    • 甘草: 調和諸藥、和中緩急、益氣固本。

《張氏醫通》的觀點:

  • 病機: 胃中寒邪,並傷陰絡,致清陽失守,迫血下溢二陽,遂成本寒標熱之患。
  • 治法: 溫胃助陽,祛散陰絡之寒,並固護陰血。
  • 提示: 此方適用於血色瘀晦不鮮者,若血色紫赤濃厚光澤者,則不宜使用。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的觀點:

  • 續斷止血湯主治: 下焦虛寒損,先便轉後見血(遠血),或利或不利,好因勞冷即發。
  • 與千金伏龍肝湯的區別:
    • 千金伏龍肝湯: 治下焦虛寒損,先見血後便轉(近血)。
    • 續斷止血湯: 治下焦虛寒損,先便轉後見血(遠血)。
    • 丹波元簡認為: 可見治血,但取歸經,不必究其先後遠近耳。

總結

續斷止血湯以溫中散寒、活血止血、滋陰養血為主要治療原則。通過溫補脾胃、祛除寒邪,恢復脾胃運化功能,使清陽得守,陰絡得固,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同時,方中滋陰養血藥物的應用,也有助於修復受損的陰絡,防止出血的再次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張氏醫通》的提示,此方更適用於血色瘀晦不鮮的患者,對於血色鮮紅者,則應慎用。

傳統服藥法


續斷3兩,當歸3兩,阿膠(炙)3兩,桔梗3兩,桂心3兩,芎藭4兩,乾薑4兩,乾地黃4兩,蒲黃1升,甘草1兩(炙)。
上(口父)咀。水1鬥,煮取5升5合,去滓,下膠消盡,入蒲黃,分為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續斷止血湯, 出處:《千金翼》卷十八。 組成:續斷3兩,當歸3兩,阿膠(炙)3兩,桔梗3兩,桂心3兩,川芎4兩,乾薑4兩,乾地黃4兩,蒲黃1升,甘草1兩(炙)。 主治:近血,先便後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