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補益當歸丸

DA BU YI DANG GU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四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7%
心經 15%
肺經 13%
腎經 13%
胃經 11%
膀胱經 2%
膽經 2%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大補益當歸丸中以當歸為主要藥材,原因如下: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能改善氣血不足、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
  2. 潤燥養血: 當歸能潤腸通便,改善血燥便祕,並滋養陰血,使皮膚潤澤,氣色紅潤。

故大補益當歸丸以當歸為君藥,能有效改善氣血不足、血虛血燥等症狀,達到補血益氣、調經止痛、潤燥養血的功效。

大補益當歸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行氣,引血歸經:川芎味辛溫,性微燥,能活血行氣,通經止痛。與當歸、黃芪等藥材共同作用,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使補益藥材的藥效能更好地發揮,並避免補而不通,造成瘀滯。
  2. 增強補益效果:川芎具有升陽舉陷之功效,能幫助補益藥材更有效地提升陽氣,改善體質,達到更好的補益效果。同時,川芎還能疏散風邪,有助於預防補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寒之症。

「大補益當歸丸」方劑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肝腎,強筋骨: 續斷性味甘苦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與當歸、黃芪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加強補益肝腎,改善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狀,提升整體的補益效果。
  2. 活血化瘀,止痛: 續斷亦具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不足、瘀血阻滯所致的腰膝疼痛,能起到緩解作用,配合當歸等藥材,可更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大補益當歸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藥力: 當歸性偏寒涼,若單獨服用,易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乾薑辛溫,能溫中散寒,助藥力,使其更好地發揮補血活血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
  2. 調和藥性,平衡寒熱: 方中含有其他涼性藥材,如當歸、熟地、川芎等,乾薑的加入,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盛,使藥性溫和,不易損傷脾胃。

因此,乾薑的加入,既能溫陽助藥力,又能調和藥性,使大補益當歸丸的藥效更佳,更適合寒性體質的人服用。

大補益當歸丸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滋陰:阿膠性溫,味甘,入血分,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與當歸、黃芪等藥材搭配,可有效改善氣血不足、陰虛血燥等症狀,達到補益氣血、滋陰潤燥之效。
  2. 固本培元:阿膠富含膠原蛋白,可促進骨骼生長,增強體質,並有助於改善血虛所致的貧血、面色蒼白等症狀。與其他補益藥材共同使用,可起到固本培元、強健體魄的作用。

因此,阿膠在該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補血滋陰、固本培元的功效,有助於整體提升身體機能。

大補益當歸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當歸性溫,補血活血力強,但若單用,容易燥熱傷陰。甘草與之配伍,能減輕當歸的燥熱之性,使其補而不燥,更利於人體吸收。
  2. 增強補益效果: 甘草補脾益氣,與當歸合用,相輔相成,能增強補血益氣之效,更能有效改善氣血虛弱所致的各種症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補益當歸丸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益氣,助藥力: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當歸性溫,補血活血,但偏於滋膩,易傷脾胃。白朮加入可健脾胃,提升脾胃運化功能,使當歸補血之力得以更好地發揮,避免滋膩傷脾。
  2. 固本培元,增強療效: 白朮能補脾氣,增強體質,為補益之本。與當歸共同作用,可增強補益效果,使身體恢復元氣,達到固本培元之效。

大補益當歸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是為了溫補脾胃,助藥力行氣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等功效。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二者搭配,可溫補脾胃,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並能減緩當歸滋補過於滋膩之弊,使藥力平和,不致造成身體負擔

大補益當歸丸中包含附子,主要是因其溫陽補腎之效。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能溫煦陽氣,振奮心陽,對於寒性體質、陽虛氣弱者,可起到溫補脾腎、驅散寒邪的作用。

當歸補血活血,與附子溫陽補腎相配,既能補益氣血,又能溫補腎陽,對於氣血不足、腎陽虛弱導致的各種虛寒症狀,如畏寒肢冷、腰膝痠軟、面色蒼白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大補益當歸丸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一、助當歸活血行氣:白芷味辛性溫,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作用,能助當歸活血行氣,並加強其補血功效。當歸補血潤燥,白芷則通竅止痛,二者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改善氣血運行,改善虛寒疼痛等症狀。

二、協調藥性:白芷性溫,能緩解當歸的偏寒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更適合體質偏寒的人服用。同時,白芷還能祛風濕,與當歸共同作用,改善氣血循環,提高藥效。

大補益當歸丸中加入桂枝,看似與補益之方相悖,實則有其深意。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調和營衛之功效。一方面,桂枝可助當歸活血化瘀,改善血行,使補益藥物更易於吸收,提高藥效。另一方面,桂枝溫經散寒,可緩解當歸補益之性偏寒,防止寒凝血瘀,避免藥性過於滋膩。

因此,桂枝的加入,不僅能提升藥效,更能平衡藥性,使補益功效更加全面,安全有效。

大補益當歸丸中加入白芍,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緩解當歸補血之燥熱: 當歸性溫,補血力強,但易燥熱。白芍性微寒,可緩解當歸的燥熱之性,防止補血過度,造成血熱上火等副作用。
  2. 調和營血,養血柔肝: 白芍能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並與當歸共同作用,使補血更為平和,減少肝氣鬱滯的風險,使血氣調和。

白芍與當歸相輔相成,互相調和,使補血功效更為溫和有效,避免補血過度而引起的不良反應。

大補益當歸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當歸則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二者合用,一寒一溫,相輔相成,既能滋陰養血,又能活血通絡,對於氣血不足、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2. 緩解燥熱: 當歸性溫,長期服用可能導致燥熱,而生地黃性寒,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平衡當歸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從而更安全有效地達到補血活血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大補益當歸丸 」

組成: 當歸、川芎、續斷、乾薑、阿膠、甘草、白朮、吳茱萸、附子、白芷、桂枝、白芍、生地黃。

功效: 產後體虛、氣血不足,胸中氣不足,腹中疼痛,或引發腰背疼痛;或產後出血過多,血不止,體虛乏力,晝夜失眠;及崩漏,面色蒼白,嘴脣乾裂,口乾舌燥;也治療男子因外傷或從高處墜落,內臟受傷,臟虛吐血,以及金瘡傷及皮肉。

組成介紹:

  • 桂枝: 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甘草: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 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白芷: 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白朮: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川芎: 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阿膠: 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 附子: 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乾薑: 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地黃: 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吳茱萸: 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 續斷: 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大補益當歸丸 」由當歸、川芎、續斷、乾薑、阿膠、甘草、白朮、吳茱萸、附子、白芷、桂枝、白芍、生地黃等藥物組成,具有補血益氣、活血化瘀、補肝腎、止血止痛、調理月經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產後體虛、氣血不足、崩漏、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4兩,芎窮4兩,續斷4兩,乾薑4兩,阿膠4兩,甘草4兩,白朮3兩,吳茱萸3兩,附子3兩,白芷3兩,桂心2兩,芍藥2兩,乾地黃10兩。若有真蒲黃,加1升,絕妙。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酒送下,日3夜1。不知,加至50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補益當歸丸具有補血、益氣、溫經、散寒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胃腸出血睡眠障礙背痛口乾口渴呼吸氣短言語無力肩前部肩痛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吐血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月經淋漓不止

相同名稱方劑


大補益當歸丸, 出處:《千金》卷四。 組成:當歸4兩,川芎4兩,續斷4兩,乾薑4兩,阿膠4兩,甘草4兩,白朮3兩,吳茱萸3兩,附子3兩,白芷3兩,桂心2兩,芍藥2兩,乾地黃10兩。 主治:産後虛羸不足,胸中少氣,腹中拘急疼痛,或引腰背痛;或所下過多,血不止,虛竭乏氣,晝夜不得眠;及崩中,面目脫色,唇乾口燥;亦治男子傷絕,或從高墮下,內有所傷,臟虛吐血,及金瘡傷犯皮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