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士湯

HUANG S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二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16%
心經 15%
肺經 15%
腎經 10%
胃經 10%
膽經 3%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黃士湯中包含伏龍肝,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補肝腎,益精血:伏龍肝味甘鹹,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之效。對於肝腎虛損、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鬚髮早白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潤燥,止咳化痰:伏龍肝性潤,能潤燥止咳,化痰止喘。對於燥咳、痰少、咽喉乾燥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

因此,黃士湯中加入伏龍肝,能起到補肝腎、益精血、潤燥止咳等多重作用,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疾病。

黃士湯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經散寒,通陽化氣:桂枝性溫,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之效。黃士湯常用於治療寒邪客於經絡,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畏寒等症狀,桂枝能溫煦經絡,驅散寒邪,改善血液循環,起到溫通經脈的作用。
  2. 調和營衛,扶正祛邪:桂枝能調和營衛之氣,使氣血運行通暢。黃士湯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如芍藥、甘草等,共同發揮調和營衛、扶正祛邪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治療效果。

黃士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黃士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加入乾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2. 配合藥性:黃士湯中其他藥物如黃芪、黨參、白朮等,多偏於補氣健脾,而乾薑則可協同其溫陽散寒之效,使藥性更加協調,更利於藥物的發揮。

黃士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黃士湯主治血虛、氣虛所致的各種病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可以改善氣血不足,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症狀。
  2. 調和藥性: 黃士湯中包含多種藥材,如黃芪、黨參、白朮等,這些藥材性質偏溫燥。而當歸則性溫而不燥,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烈,減少對人體的負擔。

黃士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調和營血: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鎮痛、止痛、養血調經之效,能緩解患者因肝氣鬱結而引起的胸脅疼痛、腹痛等症狀,同時補益氣血,改善面色蒼白,促進血液循環。
  2. 斂陰止汗,固澀止瀉: 白芍還具有斂陰止汗、固澀止瀉的作用,對於因脾虛氣弱、氣血不足導致的盜汗、虛汗、腹瀉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白芍的加入,不僅能有效緩解疼痛,同時也兼具補益氣血、斂陰止汗的作用,與黃士湯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黃氏湯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散風解表,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黃氏湯主治風寒感冒,症狀包括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白芷能疏散風寒,通利鼻竅,改善鼻塞、頭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解表散寒、通竅止痛之效。
  2. 兼顧鼻淵:白芷亦能治療鼻淵,即鼻腔黏膜長期發炎、分泌物增多,伴有鼻塞、嗅覺減退等症狀。黃氏湯中加入白芷,能改善鼻淵的症狀,使其療效更全面。

黃氏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功效。黃氏湯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熱的藥物,甘草能中和藥性,使藥力平和,避免藥物過於偏燥或偏寒,更易於人體吸收。

二、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氣益脾,並能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與黃芪配伍,可增強補氣作用;與桂枝配伍,可增強溫陽散寒作用。

黃士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 阿膠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黃士湯主治血虛、氣虛、陰虛等證,而阿膠的滋陰補血作用正好可以補充氣血,改善陰虛,緩解患者的虛弱狀態。
  2. 固澀止血: 阿膠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能固澀止血,對於黃士湯所治療的出血症狀,如咯血、吐血、便血等,起到輔助止血的作用,加強藥效。

黃士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活血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作用。黃士湯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川芎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改善頭暈目眩症狀。
  2. 疏散風寒: 川芎還能散風寒,解表散寒。黃士湯中常加入其他辛溫解表藥,如荊芥、防風等,與川芎協同作用,可以更好地疏散風寒,緩解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總而言之,川芎在黃士湯中起到活血止痛、疏散風寒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黃氏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助散寒解表: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解表、溫肺止咳之功效。黃氏湯主治風寒感冒,症見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痰白等,細辛可助藥物散寒解表,溫肺止咳,以達到緩解症狀之目的。

2. 助藥力透達: 細辛辛散之性,能引藥物之力直達病所,促進藥效發揮。黃氏湯中其他藥材如麻黃、桂枝等,皆屬溫散之品,細辛加入能增強其溫散寒邪之力,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黃士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為了其清熱涼血的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其清熱涼血的作用,可以滋陰降火,對於熱病導致的心煩失眠、口乾舌燥、尿赤便祕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效果。此外,生地黃還能養陰生津,對於陰虛火旺引起的燥熱、口渴、咽乾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黃士湯中加入生地黃,可以有效地清熱涼血、滋陰降火,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黃士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吳茱萸能溫中散寒,緩解不適。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黃士湯的組成藥物中,部分藥物偏寒涼,而吳茱萸則起到溫中調和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其他藥物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黃士湯」

黃士湯組方:伏龍肝、桂枝、乾薑、當歸、白芍、白芷、甘草、阿膠、川芎、細辛、生地黃、吳茱萸。

黃士湯組方介紹:

  1. 桂枝: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2.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3. 白芍: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4. 白芷: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5.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6. 當歸: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7. 阿膠: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8. 乾薑: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9. 生地黃: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10. 吳茱萸: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11. 細辛: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黃士湯主治:

吐血:從口中吐出血液。 衄血:從鼻孔流出血液,也就是俗稱的流鼻血。

傳統服藥法


伏龍肝(雞子大)2枚,桂心1兩,乾薑1兩,當歸1兩,芍藥1兩,白芷1兩,甘草1兩,阿膠1兩,芎藭1兩,細辛半兩,生地黃2兩,吳茱萸2升。上(口父)咀。以酒7升,水3升,合煮取3升半,去滓,納膠,煮取3升,分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牙齦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黃士湯, 出處:《千金》卷十二。 組成:伏龍肝(雞子大)2枚,桂心1兩,乾薑1兩,當歸1兩,芍藥1兩,白芷1兩,甘草1兩,阿膠1兩,川芎1兩,細辛半兩,生地黃2兩,吳茱萸2升。 主治:吐血,衄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