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岩蜜湯

DA YAN M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肝經 18%
脾經 17%
肺經 15%
腎經 12%
胃經 8%
膀胱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三焦經 0%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巖蜜湯」方劑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善於清解心火,對於心火亢盛所致的煩躁不安、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此外,梔子還能涼血解毒,對於熱毒壅盛、瘡瘍腫毒等症狀也有一定作用。

因此,在「大巖蜜湯」中加入梔子,旨在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相關病症。

大巖蜜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大巖蜜湯藥性偏寒,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度,減輕對脾胃的刺激,提高患者耐受性。
  2. 解毒護胃: 甘草具有解毒作用,可減輕其他藥材對人體的毒副作用,同時也能保護脾胃,防止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總而言之,甘草在中藥方劑中常起着調和藥性、解毒護胃的作用,在大巖蜜湯中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大巖蜜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內蘊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口渴、咽痛、便祕等。
  2. 養陰生津: 生地黃能滋養陰液,生津止渴,對於因陰虛津傷引起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大巖蜜湯中加入生地黃,可有效協調其他藥材的功效,達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治療目的。

大巖蜜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通鼻竅的功效。大巖蜜湯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肺,症見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細辛的溫肺散寒之效,可有效驅散寒邪,改善鼻塞、咳嗽等症狀。
  2. 行氣止痛: 細辛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大巖蜜湯中,細辛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痛、腹痛等症狀。

總之,細辛在 大巖蜜湯中,發揮溫肺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寒邪客肺引起的諸多症狀。

大巖蜜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功效。大巖蜜湯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病症,茯苓可助其健脾利濕,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濕邪排出。
  2. 寧心安神:茯苓還具有一定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濕熱上蒸而引起的煩躁不安、失眠等症狀,使患者精神狀態得到改善。

因此,茯苓在大巖蜜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大巖蜜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能溫經散寒,止痛止嘔。其辛溫之性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適用於寒邪凝滯,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等症狀。

大巖蜜湯本身具有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而吳茱萸的加入,可加強其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效果,更能有效改善寒邪客胃所致的胃痛、嘔吐等症狀。

大巖蜜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疼痛,調和營血: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大巖蜜湯多用於治療因血虛、氣滯、瘀阻所致的疼痛,白芍能滋養肝血,緩解疼痛,並能調和營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白芍與其他藥材如川芎、當歸等配伍,能增強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協調,療效更佳。同時,白芍還能起到緩解其他藥材的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

中藥方劑[大岩蜜湯]的組成中包含乾薑,是因為乾薑具有溫中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乾薑能夠有效地緩解由寒濕引起的腹痛、胃寒等問題。其成分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溫中散寒效果,提升整體療效。

大巖蜜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大巖蜜湯主治婦女經期不順、痛經、崩漏等症,當歸能補血養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血運行,緩解痛經等症狀。
  2. 潤燥養陰:當歸還具備潤燥養陰的功效,可滋養肝腎,改善血液品質,有助於改善因氣血不足而引起的皮膚乾燥、面色蒼白等症狀。大巖蜜湯中還含有其他滋陰潤燥的藥材,如生地、麥冬等,與當歸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滋潤養陰的作用。

「大巖蜜湯」方劑中含有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脾、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經絡不通、氣血瘀滯、疼痛等症狀,桂枝可以起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大巖蜜湯中其他藥物如石斛、黃精等,多具有滋陰潤燥、補益脾胃之效。桂枝的溫陽作用可以與之相配,避免滋陰藥物過於寒涼,同時也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巖蜜湯」,主要成分包括:梔子、甘草、生地黃、細辛、茯苓、吳茱萸、白芍、乾薑、當歸、桂枝,具有賊風、腹中絞痛、發作無時、發即搶心脹滿、脅下如錐刀刺、並主少陰傷寒等病症。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大巖蜜湯」,具有賊風、腹中絞痛、發作無時、發即搶心脹滿、脅下如錐刀刺、並主少陰傷寒等病症。其組成包括梔子、甘草、生地黃、細辛、茯苓、吳茱萸、白芍、乾薑、當歸、桂枝等多種中藥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傳統服藥法


梔子15枚,甘草1兩,乾地黃1兩,細辛1兩,羊脂(青羊角亦得)1兩,茯苓1兩,吳茱萸1兩,芎窮(《千金》用芍藥)1兩,乾薑1兩,當歸1兩,桂心1兩。
若痛甚者,加羊脂3兩,當歸、芍藥、人參各1兩;心腹脹滿堅急者,加大黃3兩。
嚼碎。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納脂令烊,溫分3服,每服相去如人行10里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岩蜜湯具有疏風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神經性厭食症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四肢麻痺癱瘓風濕性心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手腳冰冷腰背反折,身體後仰如弓狀

相同名稱方劑


大岩蜜湯, 出處:《外台》卷十四引《小品方》。 組成:茯苓1兩,川芎1兩,當歸1兩,甘草1兩(炙),桂心2兩半,梔子14枚(擘),吳茱萸3兩,細辛2兩,乾薑2兩,乾地黃2兩。 主治:中風,身如角弓反張;並主卒心腹絞痛。

大岩蜜湯, 出處:《外台》卷三十四引《集驗方》。 組成:乾地黃1兩,當歸1兩,獨活1兩,甘草(炙)1兩,芍藥1兩,桂心1兩,小草1兩,細辛1兩,吳茱萸1升,乾薑3兩。 主治:産後心痛。産後陽氣虛寒,心腹作痛,不食嘔吐,四肢厥逆。

大岩蜜湯, 出處:《千金》卷八(小字注)引《小品方》。 組成:梔子15枚,甘草1兩,乾地黃1兩,細辛1兩,羊脂(青羊角亦得)1兩,茯苓1兩,吳茱萸1兩,川芎(《千金》用芍藥)1兩,乾薑1兩,當歸1兩,桂心1兩。 主治:賊風,腹中絞痛;並飛屍遁註,發作無時,發即搶心脹滿,脅下如錐刀刺;並主少陰傷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