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巖蜜湯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通便的作用。小巖蜜湯針對的是熱毒壅盛,腸胃濕熱所致的症狀,大黃的清熱瀉火之效能,可有效去除體內積熱,緩解便祕、腹痛等症狀。
2. 推動藥力: 大黃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能促進腸胃蠕動,加速藥物吸收和代謝,有助於其他藥材發揮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小巖蜜湯」方劑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解毒闢穢: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闢穢之功效。古人認為雄黃能驅邪避疫,治療瘟疫、瘴氣等疾病。
- 活血化瘀:雄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一些由於血瘀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治療作用。
因此,小巖蜜湯中加入雄黃,旨在發揮其解毒闢穢、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小巖蜜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 小巖蜜湯主治脾胃虛寒,症見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大便溏泄等。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作用,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 助藥力: 乾薑辛溫,可助其他藥材發揮藥效,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小巖蜜湯中含有其他滋補藥材,乾薑的加入可以幫助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小巖蜜湯中包含桂枝,主要原因如下:
- 溫經散寒: 桂枝性溫,入足太陽膀胱經、手陽明大腸經,可溫經散寒,緩解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肢體冰冷、腹痛、嘔吐等症狀。
- 調和營衛: 桂枝具有調和營衛之功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改善面色蒼白、乏力、頭暈等症狀。
小巖蜜湯整體藥性偏溫,桂枝的加入有助於發揮溫經散寒、調和營衛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小巖蜜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小巖蜜湯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白芍能夠養血柔肝,緩解肝鬱氣滯,改善胸脅脹痛,調節月經。
- 緩肝脾之急: 小巖蜜湯常用於治療肝脾不和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白芍能緩肝脾之急,調和肝脾,促進脾胃消化功能,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
總體而言,白芍在小巖蜜湯中起到養血柔肝、緩肝脾之急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發揮療效,達到治療目的。
小巖蜜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小巖蜜湯中可能含有較為燥烈或寒涼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起到協同作用。例如,甘草能增強黃芪的補氣作用,提高人參的補益效果,從而提升小巖蜜湯的整體療效。
小巖蜜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鼻竅、止痛的作用。小巖蜜湯以溫經散寒為主,而細辛可助其溫暖經絡,驅散寒邪,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
2. 宣通鼻竅: 細辛亦具有宣通鼻竅的作用,可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小巖蜜湯主要治療風寒感冒,細辛可幫助疏散風寒,宣通鼻竅,改善鼻部症狀。
因此,細辛在小巖蜜湯中發揮着溫經散寒、宣通鼻竅的作用,有助於緩解風寒感冒的症狀。
小巖蜜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是因為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作用。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適用於熱病煩躁、血熱妄行、吐血、衄血、便血等症。此外,生地黃還具有養陰生津的作用,可滋養陰液,治療陰虛津傷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便祕等症。
因此,小巖蜜湯中加入生地黃,可以起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小巖蜜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吳茱萸可起到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溫中和胃、止痛止瀉的效果。
-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吳茱萸還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胃脘脹痛、噯氣、納呆等症狀,吳茱萸可起到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達到調理脾胃、緩解疼痛的效果。
小巖蜜湯中包含當歸,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小巖蜜湯多用於治療血虛、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恰好能改善這些症狀。
二、和藥性:小巖蜜湯中的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芍等也具有活血化瘀、養血柔肝的功效,而當歸則能與這些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其藥效,達到協調和諧的作用。
主治功效
小巖蜜湯,是以大黃、雄黃、乾薑、桂枝、白芍、甘草、細辛、生地黃、吳茱萸、當歸為主要成分的複方中藥。
大黃具有清熱瀉火、通導腸道、活血化瘀等功效。雄黃具有解毒殺蟲、清熱燥濕等功效。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健脾止瀉等功效。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脈等功效。白芍具有養血調經、緩急止痛等功效。甘草具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等功效。細辛具有散寒通竅、溫肺化痰等功效。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等功效。吳茱萸具有溫中行氣、燥濕化痰等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等功效。
小巖蜜湯具有畏寒、身體僵硬,像弓箭一樣向後彎曲;腹部作絞痛,悶絕而死,發作時間不定,筋骨急痛;少陰經受傷,口不能張開,說話不利。等功效。
小巖蜜湯主要用於治療寒邪侵襲人體,導致的畏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小巖蜜湯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小巖蜜湯的禁忌症: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不宜服用。
傳統服藥法
大黃2兩,雄黃1兩,青羊脂4分,乾薑4分,桂心4分,芍藥4分,甘草4分(炙),細辛4分,乾地黃4分,吳茱萸3兩,當歸4兩。
上切。
以水2鬥,煮取6升,分6服。重者加藥,用水3鬥,煮取9升,分10服。
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岩蜜湯具有較強的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岩蜜湯, 出處:《外台》卷十四引《深師方》。 組成:大黃2兩,雄黃1兩,青羊脂4分,乾薑4分,桂心4分,芍藥4分,甘草4分(炙),細辛4分,乾地黃4分,吳茱萸3兩,當歸4兩。 主治:惡風,角弓反張;飛屍入腹,絞痛悶絕,往來有時,筋急;少陰傷寒,口噤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