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丸

SI SHE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婦人良方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16%
脾經 16%
肺經 16%
腎經 8%
膽經 8%
胃經 8%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四生丸方劑是由艾葉、荷葉、生地黃組成,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導致身體的左側癱瘓、右側無法正常活動、嘴巴和眼睛歪斜、流口水且情況嚴重、右側的身體無法正常活動、無法舉起等症狀。

艾葉

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艾葉能夠溫經散寒,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症狀。此外,艾葉還具有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婦科疾病、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等疾病。艾灸療法是通過艾葉的燃燒、灸熱或貼敷等方式,刺激特定穴位,進而達到通經絡的作用。

荷葉

中藥荷葉性涼,味苦澀,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固澀收斂、止血、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破血消癥、利尿消腫、健脾養心、安神寧心等功效。荷葉主要用於治療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瘀血腫痛、瘡瘍腫痛、水腫、心悸失眠、煩躁不安等症。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總結

四生丸方劑由艾葉、荷葉、生地黃組成,具有溫經、清熱瀉火、滋陰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身體左側癱瘓、右側無法正常活動、嘴巴和眼睛歪斜、流口水且情況嚴重、右側的身體無法正常活動、無法舉起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附子1兩,乾薑1兩(炮),舶上硫黃1兩,半夏(薑制)1兩。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10-15丸,空心艾湯送下,日2次。

方劑組成解釋


艾葉性味苦、辛,溫,歸肝、脾、肺經。具有溫經散寒、止血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四生丸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月經期間流鼻血吐血動脈粥樣硬化坐骨神經痛胰臟炎貝爾氏癱瘓半身不遂子宮崩漏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男性勃起障礙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腹痛

相同名稱方劑


四生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一引《海南四時攝生論方》。 組成:川狠毒、黑附子、海桐皮、天南星各等分。 主治:腳膝骨節毒風,行履不得。

四生丸, 出處:《百一》卷三。 組成:五靈脂、當歸、骨碎補、川烏頭(去皮尖)各等分。 主治:左癱右瘓,口眼歪斜,中風涎急,半身不遂,不能舉者。

四生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一。 組成:草烏頭半兩,白僵蠶1兩,苦參1兩,黑牽牛1兩(并生用)。 主治:皮膚風癢,瘡癬,(疒帬)麻冷痹,熱毒癰癤。

四生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組成:烏頭半兩(生,去皮臍),木鱉子半兩(去殼,研),狗脊(去毛)半兩,苦參1兩。 主治:腎臟風毒攻註,腰腳生瘡。

四生丸, 出處:《婦人良方》卷四。 組成:白僵蠶(炒去絲)、地龍(去土)、白附子(生)、五靈脂、草烏(去皮尖)各等分。 主治:活血祛風,通絡止痛。主治:血風骨節疼痛,擡舉臂不起,行履不得,並渾身麻痹。

四生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 組成: 四生丸(《普濟方》卷一○四。)出處:《普濟方》卷一○四。組成:生半夏1兩,生南星1兩,生白礬1兩,南康蚌粉1兩。主治:治風順氣,化痰逐飲。 。 主治:治風順氣,化痰逐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