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清虛熱]功效的中藥清單(2023年更新)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2-09-08

關於清虛熱

中醫所定義的「清熱藥」,是以清解裡熱為主要目的,用於調解發熱病患之體溫,發散體內的溫熱或抑制發熱而使體溫下降的作用。基於此,清熱藥的藥性寒涼,藥性多平而偏涼,味多苦,或甘,或辛鹹,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涼血、解毒及清虛熱...等等功效。

中醫定義的發熱,除了指體溫上升之外,也包含所謂的「熱象」,中醫又將熱分為「實熱」與「虛熱」,症狀差異如下:

  • 實熱症狀:面色紅潮、眼睛紅、發熱、煩躁、口渴、愛喝冰水、口臭、口苦、便秘、尿黃、舌質深紅、脈數或洪大。
  • 虛熱症狀:這是體內陰虛所造成的內熱,是因為陰虛而造成火旺,身體的組織液(或稱陰液)受到損耗,而出現口乾、煩熱、潮熱、盜汗、舌質紅、舌中無苔、脈細數。

中醫也將熱分為「表熱」與「裡熱」,症狀差異如下:

  • 表熱症狀:主要是感冒症狀,例如:發熱、怕風、頭痛、口渴、出汗、脈浮數。
  • 裏熱症狀:與上面的實熱症狀幾乎一樣。

中藥的清熱藥,具有解熱、消炎、抗菌等作用,常用於熱病高熱、痢疾、癰腫瘡毒、以及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呈現各種裡熱證候。這裡列出15種「淸虛熱藥」:能清虛熱、退骨蒸,常用於午後潮熱,低熱不退,類似淸熱涼血藥用於虛熱。計有青蒿、地骨皮、銀柴胡、胡黃連、荷葉、綠豆、白薇。

關於清虛熱的3種常見中藥或食物

1. 青蒿

青蒿

青蒿性辛,寒,苦。主治清熱、解暑、除蒸。治溫病、暑熱、骨蒸勞熱、瘧疾、痢疾、黃疸、疥瘡、瘙癢。

青蒿之清虛熱功能,源於其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清熱、瀉火、涼血之效。其藥性主治溫邪傷陰、陰虛發熱、骨蒸勞熱等病症,尤擅清虛熱。與藿香、佩蘭等配伍,清外感暑熱;與黃芩、竹茹等同用,治溫熱病寒熱往來及瘧疾等症;與秦艽、鱉甲等配用,治陰虛發熱或原因不明的低熱。


2. 白薇

白薇

白薇性味苦、鹹、寒。主治清熱涼血、風溫灼熱多眠、肺熱咳血、溫瘧、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用於溫邪傷營發熱、陰虛發熱、骨蒸勞熱、風濕痛、產後血虛發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

白薇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虛熱、養陰生津的功效。主治虛熱咳嗽、肺燥乾咳、陰虛盜汗、熱病煩渴等症。 白薇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維生素,能夠滋陰清熱,養陰生津。同時,白薇還能夠清熱解毒,降低體溫,緩解虛熱症狀。


3. 地骨皮

地骨皮

地骨皮性味甘、寒。主治清熱、涼血。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的功效。它能清散外感風熱,退內傷陰虛之熱。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內傷陰虛引起的發熱、口乾、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本草備要:熱無明顯病因者,名曰虛熱。地骨皮能退內潮,亦能退外潮。如風寒散而未盡,作潮往來,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裏之藥,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


關於清虛熱的9種中藥清單

請點選以下中藥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

關於清虛熱的1種食物清單

請點選以下食物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