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的傳統功效
1. 清熱瀉火
地骨皮能清泄肺熱,肺熱除則肺氣清肅,喘咳等症自可減除,常與桑白皮等同用。用於吐血、衄血等症,可與白茅根、側柏葉等配用。對陰虛發熱、低熱不退等症,常與青蒿、鱉甲、白薇等藥配用。
地骨皮可治療牙髓炎疼痛,取地骨皮1兩加水500毫升,煎至50毫升,過濾後以小棉球蘸藥液填入已清潔之窩洞內即可。經治11例,均有明顯止痛效果。有的用藥後1分鐘即止痛。
治療瘧疾:取鮮地骨皮1兩,茶葉1錢,水煎後於發作前2~3小時頓服。試用於150例患者,其中145例均控制發作,有的服1劑即見效。
2. 清熱涼血
清熱,涼血。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
治膀胱移熱於小腸,上為口糜,生瘡潰爛,心胃壅熱,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之。(《蘭室秘藏》地骨皮湯)
治骨蒸煩熟(包括一切虛勞煩熱及大病後煩熱)。用地骨皮二兩、防風一兩,甘草(炙)半兩,和勻後。每取五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3. 清虛熱
《本草備要》:朱二允曰,地骨皮能退內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實不知。病或風寒散而未盡,作潮往來,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藥,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
4. 止血
地骨皮具有止血的功效。地骨皮中含有多種成分,其中的鞣酸、單宁等物質能夠促進血管壁的收縮和凝固,從而減緩出血,達到止血的效果。此外,地骨皮中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對於促進血液凝固、修復受損組織也有一定的作用。
地骨皮的現代功效
1. 保肝利膽
地骨皮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地骨皮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其中的三萜皂苷、黃酮、生物鹼等成分能夠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保護肝細胞的功能,從而達到保肝的效果。
研究表明,地骨皮能夠減少肝臟的氧化損傷和炎症反應,抑制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發展,保護肝細胞免受損傷。此外,地骨皮中的多糖類成分還能夠促進肝臟的解毒作用,幫助清除體內的有害物質,從而進一步保護肝臟的功能。
2. 止痛功效
地骨皮具有一定的鎮痛、止痛作用。地骨皮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其中的鞣酸、生物鹼等成分能夠減輕疼痛感覺,並且具有一定的鎮痛、止痛作用。
地骨皮主要適用於關節疼痛、肌肉疼痛、神經疼痛等症狀的治療。其鎮痛、止痛作用主要通過減輕疼痛感覺,減少疼痛引起的不適和痛苦,促進患者的康復。
3. 降血脂
地骨皮具有降血脂的功效。地骨皮中的多醣類成分能夠降低血脂,特別是能夠降低血中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含量,並且對於脂代謝異常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研究表明,地骨皮中的多醣類成分具有調節脂代謝的作用,能夠抑制脂肪合成,增加脂肪分解,提高脂肪氧化水平,從而達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4. 降血糖
地骨皮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地骨皮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包括多糖、三萜皂苷、生物鹼等。其中的多糖類成分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能夠提高胰島素敏感度,促進葡萄糖的代謝,抑制葡萄糖的合成和釋放,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此外,地骨皮中的三萜皂苷和生物鹼等成分也能夠抑制葡萄糖合成酶的活性,進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地骨皮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15-30g。
地骨皮的炮製
揀去雜質及木心,略洗,曬乾,切段。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醫學入門》:忌鐵。
- 《本草匯言》:虛勞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洩瀉者宜減之。
- 《本草正》:假熱者勿用。脾胃虛寒者忌服。
- 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小兒應避免使用地骨皮。
- 腎功能不全、水腫、消化道潰瘍等患者應慎用地骨皮。
- 患有癲癇、精神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在使用地骨皮前應詳細咨詢醫師意見。
地骨皮相關的方劑
地骨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地骨皮含有的化學成分
亞油酸(linoleicacid), 油酸(oleicacid), 棕櫚酸(palmiticacid), 豆甾醇(stigmasterol), 谷甾醇(sitosterol), 東莨菪素(scopoletin), 菜油甾醇(Campesterol), 桂皮酸(Cinnamicacid), 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glucoside), 蜂花酸(melissicacid), 柳杉酚(sugiol), 天仙子胺(hyoscyami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