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

地骨皮

DI GU PI

  • 英文名稱:Lycium chinense Mill. Cortex Lycii Radicis Earth Bone Bark, Cortex Lycii, Chinese Wolfberry
  • 別名:山枸杞根,狗地芽皮,杞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狗奶子根皮,紅榴根皮,苟起根,地骨,甜齒牙根,紅耳墮根,枸杞根,地節,地輔
  • 藥品來源: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乾燥根皮。春初或秋後採挖根部,洗淨,剝取根皮,曬乾。
  • 生長環境:山坡, 丘陵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地骨皮的傳統功效


1. 清熱瀉火

地骨皮,即枸杞根皮,歷代醫家皆肯定其清熱瀉火之效,尤其針對陰虛火旺所致的熱證。其功效之精妙,在於不同於一般苦寒之藥,並非單純「瀉火」,而是透過益陰以制火。

《本草綱目》李時珍精闢指出地骨皮「甘淡而寒」,能清瀉下焦肝腎虛熱,與上焦的黃芩、黃連,以及下焦的黃柏、知母等苦寒藥不同,其「甘寒平補」,能「使精氣充而邪火自退」,避免傷及元氣。此觀點與《本草述鉤元》所述「裕真陰之化源,而不傷元陽」相符,強調其益陰的特性。

《藥品化義》提到地骨皮「內除有汗骨蒸」,說明其善治陰虛火旺導致的盜汗、骨蒸勞熱。《蘭室祕藏》李東垣則將其運用於婦女骨蒸,並認為配合牡丹皮效果更佳,再次佐證其清骨中虛火的功效。《本草新編》更直接指出,地骨皮「涼骨反能益腎而生髓」,與傷及腎氣的黃柏、知母有明顯區別。

《本草匯言》認為地骨皮「甘寒清潤,不泥不滯」,能清瀉骨中之熱,與其他滋陰藥不同。而《要藥分劑》更指出其能治肝腎同病所致的風,因其「退腎家虛熱,則龍火不熾,雷火亦平」,間接平息肝熱所致的風。由此可見,地骨皮清熱瀉火之效,並非單純的降火,而是透過益陰、清熱,從根本上解決陰虛火旺的問題,其臨牀應用也相當廣泛。

2. 清熱涼血

地骨皮,為枸杞的根皮,歷代醫家多認為其具有清熱涼血之效,其作用機理與其他清熱藥有所不同,並非單純瀉火,而是著重於益陰清熱。

《本草綱目》李時珍指出,枸杞根(地骨皮)性甘淡而寒,能清下焦肝腎虛熱,與枸杞子、苗之功效有所區別。他更強調地骨皮甘寒平補,能使精氣充盈,從而達到邪火自退的效果,與單純使用苦寒之藥不同,後者易傷元氣。此觀點指出地骨皮清熱之法,並非強行耗散,而是透過滋補陰氣,達到平衡陰陽的目的。

《本草匯言》王紹隆則認為地骨皮能清解骨髓中的虛火,其甘寒清潤的特質,與地黃、麥冬等藥不同,不會造成停滯。 《本草新編》更進一步區分地骨皮與黃柏、知母的差異,認為後者易傷腎胃,而地骨皮則能涼骨益腎,生髓而不傷元氣,尤其適用於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等症。

《藥品化義》則說明地骨皮的應用範圍廣泛,從外邪到內熱、從上焦到下焦,都能發揮作用。其能清肺熱、養血、解肌,並治療瘡痘等,顯示其清熱涼血的功能多樣性。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中,地骨皮的清熱涼血功效並非單純的瀉火,而是通過益陰、清熱,調節陰陽平衡,從根本上解決內熱的問題。其甘寒平補的特性,使其在治療虛熱症候上,具有獨特優勢,且較少損傷正氣。 不同醫家對其藥性的理解和運用也各有側重,但都肯定了其在清熱涼血方面的價值。

3. 清虛熱

地骨皮,為枸杞的根皮,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清虛熱的功效備受推崇。多部典籍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作用機理及臨牀應用。

《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指出,枸杞的根(地骨皮)、苗、子各有不同功效,地骨皮「甘淡而寒」,主治下焦肝腎虛熱,屬於清熱而不傷正的良藥,與單純苦寒的清熱藥不同,更能「使精氣充而邪火自退」。 他更提到以青蒿佐地骨皮退熱,效果顯著,足見其清虛熱之效。

《本草匯言》的王紹隆認為,地骨皮能清解骨髓中的虛熱,其「甘寒清潤,不泥不滯」,與地黃、麥冬等藥不同,更能有效地去除深層的熱邪。 《本草新編》則進一步指出,地骨皮「涼骨而不涼腎」,與黃柏、知母等藥不同,後者容易傷及腎氣,而地骨皮則能益腎生髓,在治療陰虛火旺、骨蒸勞熱時,佐以補陰藥物,更能發揮其清熱益陰的功效。

《藥品化義》則從多個方面說明地骨皮的功效,包括外祛虛邪、內除骨蒸、清肺熱咳嗽等,其「性大寒」也使其在治療濕熱黃疸方面卓有成效。 《本草述鉤元》則強調地骨皮「裕真陰之化源,而不傷元陽」,能治療真陰中有火,自相蒸爍所致的有汗骨蒸,其益陰的功效能達到清熱的效果,而非單純的瀉火。 《蘭室祕藏》中李東垣也提到地骨皮配伍四物湯,治療婦人骨蒸之效甚佳。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普遍認為地骨皮具有清解虛熱,尤其針對下焦肝腎陰虛所致的虛熱,以及骨蒸勞熱等症狀,效果顯著,且其清熱而不傷正的特性,使其成為治療虛熱的優良選擇。

4. 清熱潤肺

地骨皮,即枸杞根皮,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清熱潤肺之效,歷來受到重視。多部醫書論述了其功效與作用機理,而非單純的「清熱」。

《本草綱目》中李時珍詳細比較了枸杞根、莖、葉、子的不同功效,指出地骨皮(枸杞根)「甘淡而寒」,作用於下焦的肝腎虛熱,與上焦心肺熱證的枸杞莖葉有所區別。他更強調地骨皮的甘寒平補特性,能使精氣充盈,從而自退邪火,與單純苦寒瀉火的黃連、黃柏等藥物有所不同,避免傷及元氣。李時珍更提到以青蒿佐地骨皮退熱,效果顯著。

《本草匯言》的王紹隆認為地骨皮能清解骨髓中的虛熱,其「甘寒清潤,不泥不滯」,與地黃、麥冬等藥物有所不同,更能有效地清熱而不傷陰。

《本草新編》則將地骨皮與黃柏、知母區分開來,指出地骨皮「涼骨而不涼腎」,能益腎生髓,而黃柏、知母容易傷及腎胃之氣。因此,在治療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等症時,常會加入地骨皮以涼骨中之熱,而非單純瀉火。

《藥品化義》則說明地骨皮具有多方面功效,包括清肺熱咳嗽、治療濕熱黃疸等,並指出其與牡丹皮的不同之處:牡丹皮清血熱,地骨皮清氣熱。

總而言之,古代醫家認為地骨皮的清熱潤肺功效並非單純的寒涼瀉火,而是透過益陰、涼骨,從根本上調節陰陽平衡,達到清熱的目的。其作用機理更偏向於滋陰清熱,而非單純的瀉火,這與現代醫學中強調整體平衡的觀念不謀而合。 地骨皮的應用,也展現了古代醫家對藥物作用機理的深入研究和臨牀經驗的積累。

5. 止血

地骨皮,即枸杞的根皮,古籍中記載其具有顯著的止血功效,並非單純的涼血,而是透過調整陰陽平衡來達到止血的目的。其止血機理,從古代醫籍中可窺見一斑:

《日用本草》記載地骨皮能「治上膈吐血;煎湯漱口,止齒血」,說明其在治療內出血和外出血方面均有作用。這與地骨皮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特性相符。《本草述鉤元》更廣泛地指出地骨皮可治「諸見血證、鼻衄、咳嗽血」,涵蓋了多種出血症狀,顯示其止血效用並非侷限於特定部位。

然而,地骨皮的止血作用並非單純的「止血」,而是建立在調整身體陰陽平衡的基礎之上。《本草綱目》指出地骨皮「甘淡而寒,下焦肝腎虛熱者宜之」,說明其主要作用在於清解下焦的虛熱。許多醫家認為,出血往往與陰虛火旺有關,地骨皮的甘寒性質,可以滋陰降火,從根本上解決出血的病因,而非僅僅是止住血流。

《本草新編》更進一步闡明:「地骨皮雖入腎而不涼腎,止入腎而涼骨耳」,強調其涼的是骨髓中的熱,而非直接傷及腎陰。這與其他寒涼止血藥物有所不同,避免了過度寒涼傷及正氣的風險。 《藥品化義》中提到地骨皮「同養血藥,強陰解肌」,也說明其止血作用需要與養血藥配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中對於地骨皮止血功效的記載,並非僅僅停留在單純的止血作用,而是更深層次地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思想,強調在平衡陰陽、調整臟腑功能的基礎上,纔能有效地解決出血問題。 地骨皮的止血作用,是其滋陰降火、清熱解毒功效的體現。

地骨皮的古代典籍


地骨皮的現代功效


1. 保肝利膽

地骨皮具保肝利膽之功,其三萜皁苷、黃酮、生物鹼等多種活性成分,可促進肝細胞修復再生,保護肝細胞功能,減少氧化損傷及炎症反應,抑制肝纖維化及肝硬化,保護肝細胞免受損傷。此外,地骨皮之多糖類可促進肝臟解毒作用,清除體內有害物質,進一步護肝。

2. 止痛功效

地骨皮富含鞣酸、生物鹼等活性成分,具鎮痛、止痛作用,可減輕關節疼痛、肌肉疼痛、神經疼痛等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3. 降血脂

地骨皮,味甘,性寒,歸心、肺、肝經。《本草綱目》載:「地骨皮,補益精血,滋陰降火,清熱涼血,利尿通淋。」現代研究表明,地骨皮中的多醣類成分具有降血脂的功效,可以降低血中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含量,對於脂代謝異常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4. 降血糖

地骨皮中含有多糖、三萜皁苷、生物鹼等活性成分,其中多糖類成分具降血糖作用,可提高胰島素敏感度,促進葡萄糖代謝,抑制葡萄糖合成和釋放,降低血糖。三萜皁苷和生物鹼等成分也能抑制葡萄糖合成酶活性,降低血糖水平,合力達到降血糖的功效。

地骨皮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15-30g。

地骨皮的炮製


揀去雜質及木心,略洗,曬乾,切段。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地骨皮注意事項

  1. 忌鐵:不可與鐵製器具或鐵質食物同時服用,以免影響藥效。
  2. 脾胃虛弱者慎用:脾胃薄弱且發熱者不宜過量服用,以免加重虛弱情況。
  3. 假熱者勿用:因內熱虛火導致的虛熱患者不宜使用。
  4. 脾胃虛寒者忌服:脾胃虛寒者使用地骨皮易傷及脾陽,導致腹瀉等症狀。
  5. 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小兒避免使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小兒使用地骨皮安全性尚未確定,建議避免使用。
  6. 腎功能不全者慎用:腎功能不全者使用地骨皮易加重腎臟負擔。
  7. 水腫患者慎用:水腫患者使用地骨皮易加重水腫情況。
  8. 消化道潰瘍患者慎用:消化道潰瘍患者使用地骨皮易加重潰瘍情況。
  9. 重大疾病患者諮詢醫師:癲癇、精神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患者使用地骨皮前應詳細諮詢醫師意見。

地骨皮相關的方劑


地骨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動脈粥樣硬化前列腺炎腳氣病糖尿病心內膜炎尿道炎膀胱炎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阿茲海默症四肢麻痺癱瘓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尿道膿傷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暈眩咳血咳嗽全身性水腫忽冷忽熱心情煩燥容易健忘流鼻血小便疼痛牙齦出血半身或下肢麻木面部疼痛四肢關節疼痛吐血腰痛頭痛腦中風損傷口乾疼痛潮熱低血糖肝纖維化瘧疾

地骨皮含有的化學成分


甜菜鹼(Betaine), 苦可胺A(Kukoamine A), 枸杞環八肽A(Lyciumin A), 枸杞環八肽B(Lyciumin B), 枸杞酰胺(Lyciumamide (Aurantiamide acetate)), 亞油酸(Linoleic acid), 亞麻酸(Linolenic acid), 蜂花酸(Melissic acid), 桂皮酸(Cinnamic acid), 柳杉酚(Sugiol), 東莨菪素(Scopoletin), β-谷甾醇葡萄糖苷(β-Sitosterol glucoside), 正二十三烷(n-tricosane), 正三十三烷(n-Tritriacontane), 長鏈醇(Long-chain alcohols), 膽固醇(Cholesterol), 菜油甾醇(Campe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谷甾醇(Sitosterol), 硬脂酸(Stear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阿托品(Atropine), 天仙子胺(Hyoscyami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