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除濕湯

BAI ZHU CHU S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脾經 15%
腎經 13%
心經 13%
胃經 13%
膀胱經 7%
肝經 7%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3%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朮除濕湯」

白朮除濕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白朮、生地黃、地骨皮、澤瀉、知母、赤茯苓、人參、柴胡、甘草。

白朮

性味:甘、平。 歸經:脾、肺。 功效: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

生地黃

性味:甘、寒。 歸經:心、肝、腎。 功效:清熱涼血、滋陰、補血。

地骨皮

性味:甘、寒。 歸經:肺、心。 功效: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

澤瀉

性味:甘、寒。 歸經:腎、膀胱。 功效: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

知母

性味:苦、寒。 歸經:肺、胃、腎。 功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赤茯苓

性味:甘、淡。 歸經:心、肺、脾、腎。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

人參

性味:甘、微溫。 歸經:脾、肺、心。 功效: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

柴胡

性味:苦、微寒。 歸經:肝、膽。 功效: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甘草

性味:甘、平。 歸經:脾、肺、心。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 午後發熱:在下午時分感到發熱。
  • 背惡風:背部對風邪有強烈的厭惡感。
  • 四肢沉重:四肢感到沉重、乏力。
  • 小便或多或少、黃色:小便量或多或少,顏色發黃。
  • 又治汗後發熱:此外,還可以治療出汗後發熱的症狀。

總結

白朮除濕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白朮、生地黃、地骨皮、澤瀉、知母、赤茯苓、人參、柴胡、甘草。具有補氣、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滋陰、止血等功效。主治午後發熱、背惡風、四肢沉重、小便或多或少、黃色、汗後發熱等症狀。

方劑組成解釋


  •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
  • 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
  •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 知母:具有清熱燥濕、生津止渴的功效。
  •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
  •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健脾益肺的功效。
  •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解表里、升陽舉陷的功效。
  •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急和中、補脾益氣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健脾益氣的功效,適合於濕熱內蘊、脾胃功能失調所致的午後發熱、背惡風、四肢沉重、小便或多或少、黃色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部不適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潮熱怕冷怕吹到風

相同名稱方劑


白朮除濕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白朮1兩,生地黃(炒)7錢,地骨皮7錢,澤瀉7錢,知母7錢,赤茯苓5錢,人參5錢,炙甘草5錢,柴胡5錢。 主治:午後發熱,背惡風,四肢沉重,小便或多或少、黃色;又治汗後發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