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人參湯
CHAI HU REN C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人參湯中包含柴胡,乃因柴胡具備以下功效:
- 疏肝解鬱:柴胡性微寒,能疏解肝氣鬱結,使氣血流通,適用於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情緒煩躁等症狀。
- 升陽解表:柴胡亦具升發陽氣之效,能解表散寒,適用於外感風寒,兼有肝氣鬱滯的症狀,如發熱、惡寒、頭痛、脈浮等。
柴胡與人參配伍,既能疏肝解鬱,又能益氣扶正,使氣血調和,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柴胡人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 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的功效。柴胡人參湯中加入人參,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患者抵禦外邪入侵,促進機體康復。
- 調和藥性,協同作用: 柴胡性微寒,善於疏肝解鬱,但其單味藥性偏寒,容易傷脾胃。而人參性溫,可以中和柴胡的寒性,避免其副作用,同時也起到協同作用,共同發揮疏肝解鬱的功效。
柴胡人參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是針對其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功效。
柴胡人參湯主治少陽證,以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目眩耳聾等症狀為表現。知母性寒,味苦鹹,入肺、腎經,可清熱降火,滋陰潤燥。
患者往往伴隨有熱邪上擾心神,導致心煩失眠、口渴舌燥等症狀。知母可清熱瀉火,降解體內的熱邪,同時滋陰潤燥,緩解心煩失眠等症狀,協同柴胡疏肝解鬱、人參益氣扶正,共同達到治療少陽證的目的。
柴胡人參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柴胡人參湯主要針對少陽半表半裏證,而石膏性寒,能清熱瀉火,緩解患者發熱、口渴、心煩等症狀。
- 抑制陽明熱邪:少陽病若發展至陽明,則熱邪更盛,可見汗出、便祕等症狀。石膏可清泄陽明熱邪,避免病情加重,有助於恢復少陽的正常功能。
總而言之,石膏在柴胡人參湯中發揮着清熱瀉火、抑制陽明熱邪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少陽病,使患者更快康復。
柴胡人參湯是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調理肝氣鬱結、脾胃虛弱所致的各種症狀。其組成成分中包含了柴胡、人參、甘草、生薑、大棗等,而加入葛根則有其特殊考量。葛根性涼,味甘辛,歸脾、胃經,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的功效。在柴胡人參湯中,葛根不僅能協同柴胡疏肝解鬱,還能增強方中人參補益脾胃的作用,對於改善由肝脾不和導致的食少乏力、口乾舌燥等症狀尤為適用。此外,葛根含有的黃酮類物質,能促進血液循環,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故其在方劑中的應用,既可提升整體療效,又能兼顧患者身體的全面調養,顯示出中醫方劑配伍的精妙之處。
柴胡人參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柴胡人參湯以疏肝解鬱為主,但同時也考慮到脾胃虛弱,濕氣困脾的可能。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和,能健脾利濕,去除脾胃濕氣,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 和解中焦: 柴胡人參湯用於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的症狀,赤茯苓能和解脾胃,使藥性平和,避免過於燥烈,更利於藥物滲透,促進整體療效。
總之,赤茯苓在柴胡人參湯中起到健脾利濕、和解中焦的作用,增強了方劑的整體療效。
柴胡人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柴胡性微寒,人參性溫,甘草性甘平,能調和柴胡的人參的寒溫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寒涼傷胃,溫燥傷肺,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的作用。與柴胡人參配合,能增強補氣升陽,疏肝解鬱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柴胡人參湯
柴胡人參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柴胡、人參、知母、石膏、葛根、赤茯苓、甘草。
柴胡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柴胡可治療感冒、頭痛、發熱、咳嗽、氣喘、鬱悶、胸脅疼痛、口乾目赤、小便不利等症狀。
人參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人參可治療疲勞、乏力、氣短、心悸、失眠、健忘、陽痿、早洩等症狀。
知母
-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 知母可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等症狀。
石膏
- 石膏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等功效。
- 石膏可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狀。
葛根
- 葛根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等功效。
- 葛根可治療感冒、發熱、咳嗽、氣喘、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等症狀。
赤茯苓
-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補氣的功效。
- 赤茯苓可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脾虛泄瀉、納少便溏等症狀。
甘草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甘草可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等症狀。
主治功效
柴胡人參湯主治傷寒病人在發汗治療後,潮熱仍然不退,而且口乾、煩躁不安。
總結
柴胡人參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生津止渴、補氣益血等功效,主治傷寒病人在發汗治療後,潮熱仍然不退,而且口乾、煩躁不安。
傳統服藥法
柴胡(去苗)3分,人參3分,生乾地黃(焙)3分,桔梗(銼,炒),知母半兩,紫菀(去苗土)半兩,桑根白皮半兩,枳殼(去瓤,麩炒令黃)半兩,赤芍藥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當歸(微炙)半兩,附子大者1枚(炮裂,去皮臍)。
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枚(擘破),同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擅自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藥物依賴。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人參湯,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七引《王氏手集》。 組成:柴胡、人參、芍藥、茯苓、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小兒脾熱生風,往來寒熱。
柴胡人參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卷九。 組成:柴胡3錢,人參1錢,麥冬3錢,白芍2錢,鮮生地3錢,阿膠3錢,炙甘草3錢。 主治:熱入血室,邪少正虛,夜微煩熱者。
柴胡人參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組成:柴胡(去苗)1兩,人參1兩,知母(焙)1兩,石膏(碎)1兩,葛根(銼)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傷寒汗下後,潮熱不退,口乾煩躁。
柴胡人參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組成:柴胡(去苗)3分,人參3分,生乾地黃(焙)3分,桔梗(銼,炒)半兩,知母半兩,紫菀(去苗土)半兩,桑根白皮半兩,枳殼(去瓤,麸炒令黃)半兩,赤芍藥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當歸(微炙)半兩,附子大者1枚(炮裂,去皮臍)。 主治:産後失於將理,血氣虛損,日漸困瘁,少寒多熱,煩渴嗽逆,痰壅減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