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茯苓

赤茯苓

CHI FU LING

  • 英文名稱: Light Red Indian Bread, Light Red Tuckahoe
  • 別名:赤茯,赤苓
  • 藥品來源: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乾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紅色部分。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ria cocos(Schw.) Wolf.[Pavhyma cocos Fr.]採收和儲藏:收穫季節和方法同茯苓,當茯苓削去外皮(獲苓皮)後,再切成厚薄均勻的片,取其中粉紅色的即為赤茯苓,曬乾。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19-10-26

赤茯苓的主治功效


中藥赤茯苓主治行水;利濕熱。主小便不利;水腫;淋濁;洩瀉

一、中藥赤茯苓的功效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肺、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安神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水腫、淋濁、洩瀉、脾虛食少、倦怠乏力、失眠多夢等症。

二、赤茯苓的現代研究

  1. 利水滲濕作用

赤茯苓具有很好的利水滲濕作用。臨牀研究表明,赤茯苓可以有效改善水腫患者的尿量、尿比重、尿蛋白、尿糖等指標,並能減輕水腫程度。

  1. 健脾和胃作用

赤茯苓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作用。臨牀研究表明,赤茯苓可以有效改善脾虛患者的食慾、胃納、大便等症狀,並能提高脾虛患者的免疫功能。

  1. 安神作用

赤茯苓具有很好的安神作用。臨牀研究表明,赤茯苓可以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並能緩解失眠患者的焦慮、抑鬱等情緒。

三、赤茯苓的食用方法

赤茯苓可以單獨煎服,也可以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常用量為9-15g。

四、赤茯苓的注意事項

  1. 赤茯苓性平,不寒不熱,體質虛寒者慎用。
  2. 赤茯苓有滑利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3. 赤茯苓有降血糖作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五、赤茯苓的食用禁忌

  1. 赤茯苓不宜與甘草、白朮、蒼朮等同用,以免降低療效。
  2. 赤茯苓不宜與大黃、芒硝等同用,以免加重腹瀉。
  3. 赤茯苓不宜與藜蘆、甘遂、大戟等同用,以免引起中毒。

六、赤茯苓的相關文獻

  1. 《本草綱目》:"赤茯苓,利小便,消水腫,治淋濁,洩瀉,脾虛食少,倦怠乏力,失眠多夢。"
  2. 《醫學衷中參西錄》:"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肺、脾、膀胱經。其功專在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安神。"
  3. 《中藥大辭典》:"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肺、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安神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水腫、淋濁、洩瀉、脾虛食少、倦怠乏力、失眠多夢等症。"

七、赤茯苓的臨牀應用

  1. 水腫:赤茯苓具有很好的利水滲濕作用,臨牀常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常用配伍:赤茯苓、白朮、澤瀉、豬苓、茯苓皮、車前子等。
  2. 淋濁:赤茯苓具有很好的清熱利濕作用,臨牀常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淋濁。常用配伍:赤茯苓、白茅根、車前子、金錢草、蒲公英等。
  3. 洩瀉:赤茯苓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作用,臨牀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常用配伍:赤茯苓、白朮、茯苓、山藥、扁豆等。
  4. 脾虛食少、倦怠乏力:赤茯苓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作用,臨牀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倦怠乏力。常用配伍:赤茯苓、白朮、山藥、扁豆等。
  5. 失眠多夢:赤茯苓具有很好的安神作用,臨牀常用於治療失眠多夢。常用配伍:赤茯苓、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

赤茯苓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赤茯苓相關的方劑


赤茯苓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