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幽化濁湯

TONG YOU HUA ZHU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脾經 18%
肺經 12%
大腸經 10%
肝經 9%
膀胱經 8%
腎經 6%
心經 4%
小腸經 4%
膽經 2%
三焦經 0%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小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通幽化濁湯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積導滯:枳殼味苦、辛,性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利濕的功效。方中加入枳殼,可以促進脾胃運化,消解積滯,有助於通暢氣機,化解痰濁。
  2. 疏肝理氣:枳殼還具有疏肝理氣之效,可以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方中加入枳殼,可以幫助消除肝鬱,改善胸悶氣短、腹脹等症狀,進一步促進脾胃運化。

總而言之,通幽化濁湯中加入枳殼,正是利用其消積導滯、疏肝理氣的作用,以達到通幽化濁、健脾理氣的功效。

通幽化濁湯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本方治療的是肝鬱氣滯、脾胃溼濁所致的腹痛、腹脹、嘔吐、便祕等症,青皮可疏肝解鬱,使氣機疏通,從而緩解疼痛、脹滿等症狀。
  2. 行氣導滯,消食化積:青皮還具有行氣導滯、消食化積的作用,可以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積滯,從而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對於脾胃溼濁、痰溼阻滯所致的腹脹、腹痛,青皮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通幽化濁湯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通利水道: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利水消腫的功效。方中加入木通,旨在疏通水道,利水化濕,有助於改善濕濁阻滯所致的諸症。

二、清熱解毒:木通亦具清熱解毒之功,能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對於因濕熱蘊結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木通能起到清熱解毒,通利水道的作用。

通幽化濁湯中加入車前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通利水道: 車前草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滲濕止瀉的功效。通幽化濁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阻滯,水液停滯所致的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車前草可幫助利水消腫,通利水道,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減少水腫,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

2.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車前草亦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若患者因濕熱蘊結,導致血熱妄行,則可服用車前草,以清熱涼血,止血止痛。

因此,車前草在通幽化濁湯中起著利水消腫、通利水道,以及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濕熱阻滯、水液停滯所致的各種病症。

通幽化濁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化濕: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功效。通幽化濁湯主要用於治療濕濁阻滯、氣機不暢所致的胸悶脘脹、嘔吐腹瀉等症狀,赤茯苓可健脾化濕,促進脾胃運化,消解濕濁,使氣機通暢,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2. 利水滲濕: 赤茯苓亦能利水滲濕,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因溼濁阻滯導致的腹脹、水腫等症狀。通幽化濁湯中常與其他利水滲濕藥物配伍,如澤瀉、豬苓等,共同發揮利水滲溼作用,更有效地消除溼濁,改善患者症狀。

通幽化濁湯中加入瓜蔞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通利水道: 瓜蔞仁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利水消腫、通利水道之功效。對於水濕停滯、濁氣阻滯所致的腹脹、便祕、小便不利等症狀,瓜蔞仁能有效改善,有助於化解水濕、通利大小便,進而達到通幽化濁之目的。
  2. 清熱解毒,化瘀止痛: 瓜蔞仁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濕熱蘊結、毒邪侵襲所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瓜蔞仁能有效清熱解毒、化瘀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通幽化濁之效。

通幽化濁湯中包含厚朴,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行氣化濕: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肺經。其擅長行氣解鬱,燥濕化痰,可化解中焦濕濁,疏通氣機,幫助濕濁排出體外,改善濕阻所致的脘腹脹滿、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
  2. 降逆止嘔: 厚朴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在通幽化濁湯中,厚朴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化解濕濁,理氣降逆,幫助止嘔止瀉,改善脾胃功能。

通幽化濁湯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功效: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之效。通幽化濁湯主要用於治療濕濁阻滯、氣機不通所致的腹脹、腹痛等症狀。木香可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幫助氣機流通,緩解腹痛。
  2. 燥濕化濕:木香兼具燥濕化濕之功。濕濁阻滯是通幽化濁湯的主要病機,木香可燥濕化濕,幫助清除體內濕氣,改善腹脹、腹瀉等症狀。

因此,木香在通幽化濁湯中發揮了行氣止痛、燥濕化濕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通幽化濁之效。

通幽化濁湯中包含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烏藥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之效。通幽化濁湯主治胸腹脹滿、氣機阻滯、胃脘疼痛等症,烏藥能疏通氣機,緩解疼痛,有助於改善患者症狀。
  2. 降逆止嘔: 烏藥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噯氣等症狀有較好療效。通幽化濁湯常用於治療食積、胃氣阻滯導致的嘔吐,烏藥的降逆止嘔作用,可配合其他藥物協同止嘔。

通幽化濁湯中加入穀芽,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健脾開胃: 穀芽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功。對於脾胃虛弱、飲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穀芽能有效改善。
  2. 清熱燥濕,利水消腫: 穀芽亦具清熱燥濕、利水消腫之效。對於濕熱內蘊、脾虛水停所致的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穀芽可協助其他藥物,達到清熱利濕、消腫止痛之功效。

因此,通幽化濁湯中加入穀芽,可起到消食健脾、清熱利濕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達到通幽化濁之目的。

通幽化濁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溫中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通幽化濁湯主治脾胃濕濁,導致的脘腹脹滿、嘔吐等症狀。生薑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止嘔,配合其他藥物,達到通幽化濁的效果。
  2. 調和藥性: 通幽化濁湯中藥材較多,性寒涼者居多。加入生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寒,對脾胃造成損傷。同時,生薑還能提升藥物的療效,使其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通幽化濁湯」,主要成分包括枳殼、青皮、木通、車前草、赤茯苓、瓜簍仁、厚朴、木香、烏藥、穀芽、生薑,主治功效為小腸脹氣、小腹脹滿。

枳殼: 性味苦寒,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青皮: 性味辛、溫、微苦,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木通: 性味寒、苦,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車前草: 性味甘、寒,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祛痰、涼血、解毒等功效。

赤茯苓: 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化痰止咳、清熱解毒等功效。

瓜簍仁: 性味甘、涼,具有清肺熱利咽、通便、止咳化痰、活絡止痛、潤肺、生津止渴、保肝等功效。

厚朴: 性味辛、溫,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木香: 性味辛、溫,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烏藥: 性味辛、溫、苦,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穀芽: 性味甘、平,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益氣寬中、消食和中等功效。

生薑: 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總之,通幽化濁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理氣行氣、健脾胃、消食化積、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腸脹氣、小腹脹滿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枳殼1錢5分,青皮1錢5分,木通1錢5分(酒炒),車前2錢,赤苓2錢,蔞仁3錢,厚朴1錢,木香5分,烏藥1錢,谷芽3錢(炒),薑3大片。
分理水道,通行二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通幽化濁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四。 組成:枳殼1錢5分,青皮1錢5分,木通1錢5分(酒炒),車前2錢,赤苓2錢,蔞仁3錢,厚朴1錢,木香5分,烏藥1錢,谷芽3錢(炒),薑3大片。 主治:分理水道,通行二便。主治:小腸脹。小腹脹,引腰而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