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滲濕湯

JIA JIAN SHEN S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4%
胃經 25%
肺經 13%
腎經 8%
心經 6%
肝經 5%
膀胱經 3%
大腸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滲濕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其燥濕健脾的功效。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其善於燥濕化痰,健脾開胃,對於脾虛濕盛,或脾胃氣滯導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肢體困重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蒼朮還有祛風除濕的功效,能有效治療風濕痺痛、濕疹等病症。因此,在「加減滲濕湯」中加入蒼朮,能夠更好地祛除濕氣,健脾利水,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加減滲濕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滲濕湯主要用於治療濕邪困脾所致的脾虛濕盛證,如腹瀉、水腫、痰多等。白朮能健脾益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進而促進濕邪排出體外,達到祛濕止瀉的效果。

2. 固澀止瀉: 白朮還具有固澀止瀉的作用,能固護脾胃,防止濕邪損傷脾陽,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滲濕湯中加入白朮,既能祛濕,又能固澀,有利於治療濕邪困脾所致的腹瀉。

加減滲濕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加減滲濕湯主要用於治療濕邪困脾所致的脾虛濕困,而赤茯苓能幫助利水滲濕,消退脾胃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2. 健脾益氣: 赤茯苓亦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在加減滲濕湯中,赤茯苓的加入不僅能利水滲濕,還能促進脾胃功能恢復,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加減滲濕湯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止瀉: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效。滲濕湯主治脾虛濕困,症見腹瀉、脘腹脹痛等。丁香的溫暖脾胃作用,可助脾陽運化水濕,緩解腹瀉症狀。
  2. 芳香化濕: 丁香氣味芳香,能芳香化濕,開胃消食。對於脾胃濕困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丁香能起到改善的作用,提升患者的整體康復效果。

因此,丁香的加入,在加減滲濕湯中起到溫脾止瀉、芳香化濕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諸多症狀。

加減滲濕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燥濕、止嘔的作用。滲濕湯主要針對脾胃濕困、氣滯不暢的症狀,砂仁的加入可以幫助理氣燥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濕困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噁心等症狀。
  2. 調和脾胃:砂仁還具有調和脾胃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失調,進一步促進濕邪的排出。滲濕湯中通常還會加入其他藥物,如茯苓、蒼朮等,砂仁的加入可以協同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滲濕除濕的作用。

「加減滲濕湯」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消食:木瓜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消食、化積止痛的功效。滲濕湯常用於脾胃虛弱、濕濁內阻所致的腹脹、腹痛、食少等症狀,木瓜的加入可助於健脾胃,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利於濕邪的排出。
  2. 疏肝理氣:木瓜亦有疏肝理氣的作用。濕邪阻滯,常會導致肝氣鬱結,木瓜可疏肝解鬱,使氣機運行通暢,進一步幫助濕邪的代謝,改善症狀。

綜上所述,木瓜的加入,既能健脾消食,又能疏肝理氣,有助於提升「加減滲濕湯」的療效。

「加減滲濕湯」中加入「神麴」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神麴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濁、痰飲停滯的症狀具有顯著療效。加減滲濕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困、水濕內停所致的證候,神麴的燥濕化痰作用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消散痰飲,改善濕困之症。
  2. 健脾和胃:神麴能健脾和胃,增進食慾,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加減滲濕湯中常含有健脾利濕的藥物,神麴的健脾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加強療效。

加味滲濕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藥力: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的功效。與滲濕湯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溫和脾胃,增強藥效,避免寒涼之藥傷及脾胃。
  2. 調和藥性,防副作用: 滲濕湯中部分藥材性寒,如茯苓、澤瀉等,容易損傷脾陽,導致脾胃虛寒。生薑性溫,能中和藥性,防止藥物寒涼之弊,避免出現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因此,加味滲濕湯中加入生薑,不僅增強藥效,還能調和藥性,保護脾胃,使其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滲濕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之效。滲濕湯以祛濕為主,而陳皮可協助理氣化濕,使濕氣更容易排出體外,增強藥效。
  2. 和胃降逆:滲濕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濕困、脘腹脹滿等症,而陳皮能和胃降逆,消食導滯,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濕氣的代謝,使治療效果更佳。

「加減滲濕湯」中包含「草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燥濕: 草果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燥濕化痰。滲濕湯主要用於治療濕邪困脾、脾陽不振所致的腹瀉、水腫等症,而草果可溫脾陽,助脾運化水濕,改善症狀。
  2. 行氣止痛: 草果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濕邪阻滯所致的腹痛、脹滿等症狀。滲濕湯中常配伍理氣藥物,草果的加入可增強理氣止痛的效果,使治療更全面。

「加減滲濕湯」中加入厚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方劑中若有濕邪困脾,或痰濕阻肺,厚朴可協助祛除濕痰,使脾胃運化正常,肺氣通暢,達到治療目的。
  2. 理氣止痛: 厚朴亦可理氣止痛,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痛、胸悶氣短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方劑中若有上述症狀,厚朴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使氣機疏通,達到止痛的目的。

加減滲濕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的功效。滲濕湯中可能含有較為辛烈或寒涼的藥材,甘草的加入可以減輕這些藥物的刺激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
  2. 增強藥效,補益脾氣: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外,也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功效。滲濕湯多用於治療濕邪困脾,甘草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更有效地祛除濕邪,並同時補益脾氣,改善脾胃功能,使藥物更易於吸收。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滲濕湯 」

組成: 蒼朮、白朮、赤茯苓、丁香、砂仁、木瓜、神麴、生薑、陳皮、草果、厚朴、甘草。

主治功效: 哮喘疾病。

藥方組成介紹:

  •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蒼朮: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草果: 草果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

  •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丁香: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 厚朴: 中藥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木瓜: 木瓜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

  • 砂仁: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 神麴: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結論

中藥方劑「 加減滲濕湯 」是一款中醫常用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哮喘疾病。該方劑由蒼朮、白朮、赤茯苓、丁香、砂仁、木瓜、神麴、生薑、陳皮、草果、厚朴、甘草等藥物組成,具有芳香化濕、燥濕健脾、止咳化痰的功效。臨牀上,該方劑常與其他中藥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嫩蒼朮3錢(炒),白朮3錢,赤茯苓4錢,丁香3錢,縮砂仁3錢,木瓜3錢,神曲3錢,綿薑3錢,陳皮3錢,草果3錢,厚朴(制炒)3錢,甘草2錢半。
上(口父)咀。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先用靈砂合來復丹服,若單服靈砂則秘,合服則通,次用本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道潰瘍等消化道潰瘍患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滲濕湯,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五。 組成:嫩蒼朮3錢(炒),白朮3錢,赤茯苓4錢,丁香3錢,縮砂仁3錢,木瓜3錢,神曲3錢,綿薑3錢,陳皮3錢,草果3錢,厚朴(制炒)3錢,甘草2錢半。 主治:喘疾。醫用下痰疏導之藥,引客邪入腎經,而兩足並外腎發腫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