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濕中和湯

SHEN SHI ZHONG H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胃經 21%
心經 13%
肺經 13%
肝經 8%
膀胱經 4%
腎經 4%
大腸經 4%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滲濕中和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濁: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濁之效。此方以滲濕為目的,蒼朮可有效祛除體內濕邪,並化解濕濁,使之排出體外,達到利水滲濕之效。
  2. 健脾利濕:蒼朮兼具健脾利濕之功,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胃濕困,進一步加強利水滲濕的作用,使濕邪無法停滯於體內,達到治本的效果。

滲濕中和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方劑中加入白朮,可健脾胃之運化,增強脾胃對水濕的運化能力,達到祛除水濕的目的。
  2. 中和脾胃:白朮能補脾胃之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並能中和脾胃濕邪,防止濕邪困阻脾胃。

滲濕中和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燥濕: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之效。方劑中滲濕為主要目的,而陳皮能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使濕氣得以消散。
  2. 調和藥性:方劑中可能含有其他藥物,如寒涼藥物,容易損傷脾胃。陳皮性溫,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傷脾,使藥力發揮更順暢。

滲濕中和湯方中加入赤茯苓,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赤茯苓性平味甘,歸脾、腎經,能滲濕利水,去除體內水濕,尤其擅長化解脾胃濕濁,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此外,赤茯苓還可健脾和胃,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助於整體濕邪的清除。

在滲濕中和湯中,赤茯苓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共同發揮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達到治療濕邪困脾、脾虛水停等症狀的目的。

滲濕中和湯中加入厚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滲濕中和湯多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厚朴能有效祛除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使痰液易於排出。

二、行氣寬中: 厚朴還具有行氣寬中的功效,可以緩解胸悶、胃脹等症狀。對於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氣短,厚朴能起到疏通氣機的作用,使胸膈舒暢,呼吸通暢。

因此,厚朴在滲濕中和湯中可以發揮燥濕化痰、行氣寬中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痰濕阻肺、胸悶氣喘等症。

滲濕中和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化濕: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化濕止嘔的功效。滲濕中和湯多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水濕停滯導致的症狀,而乾薑可溫脾陽,促進脾胃運化,將體內的水濕排出體外,達到祛濕的效果。
  2. 和中降逆: 乾薑可溫胃止嘔,對於脾胃虛寒、寒濕阻滯導致的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起到和中降逆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有效緩解患者的不適感。

因此,乾薑在滲濕中和湯中扮演著溫陽化濕、和中降逆的重要角色,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滲濕中和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緩解其他藥材的毒性或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滲濕中和湯中可能包含一些較為寒涼或辛燥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中和這些藥材的偏性,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水濕代謝,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滲濕利水、和胃止嘔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滲濕中和湯」的主要成分包括蒼朮、白朮、陳皮、赤茯苓、厚朴、乾薑、甘草,主要用於治療感受寒濕的邪氣,身體沉重,腹部脹滿,小便不利,感覺好像坐在水中一樣。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中藥方劑「滲濕中和湯」各個成分協同作用,可以有效地治療感受寒濕的邪氣,身體沉重,腹部脹滿,小便不利,感覺好像坐在水中一樣。

傳統服藥法


蒼朮(泔浸,炒)、白朮、陳皮、赤茯苓、厚朴(薑汁炒)、乾薑(炮)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以水2盞,加生薑1片,燈心1撮,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發汗、利尿作用,服藥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滲濕中和湯, 出處:《保命歌括》卷四。 組成:蒼朮(泔浸,炒)、白朮、陳皮、赤茯苓、厚朴(薑汁炒)、乾薑(炮)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寒濕身重,腹滿,小便不利,如坐水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