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平陳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止痛的功效。平陳湯用於治療脾胃濕困,症狀如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大便溏泄等。蒼朮的燥濕作用可祛除脾胃濕邪,健脾和胃,改善消化功能。
- 行氣止痛: 平陳湯中常配伍香附、陳皮等理氣藥,蒼朮的辛散之性有助於行氣止痛,促進氣血流通,緩解脘腹脹痛等症狀。
總之,蒼朮在平陳湯中發揮燥濕健脾、行氣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脾胃濕困的效果。
平陳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溼化痰: 半夏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平陳湯主治痰飲阻滯、胸悶氣喘、咳嗽痰多,半夏可有效祛除痰溼,緩解氣道阻塞,改善呼吸困難。
- 降逆止嘔: 半夏還能降逆止嘔,對於平陳湯所治的痰飲上逆、噁心嘔吐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平陳湯中加入半夏,正是利用其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痰飲阻滯、胸悶氣喘、咳嗽痰多、噁心嘔吐等症的目的。
平陳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平陳湯以清熱利濕為主要功效,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溫,能緩解寒涼藥物的寒性,使藥性平和,減少對脾胃的刺激,避免藥物過寒傷正。
-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與其他藥材合用,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清熱利濕的作用,並能緩解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如腹痛、腹瀉等。
平陳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其行氣化濕的功效,用以治療脾胃氣滯、濕濁停滯所致的腹脹、腹痛、納呆、便溏等症狀。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辛散行氣,苦燥濕邪,能理氣化濕、燥濕止瀉,對脾胃氣滯、濕邪困阻所致的腹脹、腹痛、納呆、便溏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平陳湯中以厚朴配伍陳皮、半夏等藥物,協同作用,更能疏肝理氣、健脾化濕,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平陳湯中包含陳皮,主要原因在於其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能疏肝理氣,降逆止嘔,健脾消食,燥濕化痰。平陳湯中以陳皮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緩解脾胃氣滯,濕濁內阻所導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此外,陳皮還能促進消化吸收,幫助脾胃運化水谷,進而達到健脾益氣的效果。
平陳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健脾利濕: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平陳湯旨在治療脾胃濕熱,而赤茯苓有助於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使濕熱之邪得以降解。
- 化痰止咳: 赤茯苓亦能利水滲濕,化痰止咳。平陳湯中常伴有咳嗽、痰多等症狀,赤茯苓的加入有助於化解痰濕,緩解咳嗽。
主治功效
平陳湯主治功效分析
平陳湯,源於《局方》,由蒼朮、厚朴、陳皮、甘草、半夏組成(部分古方加減)。其主治功效,綜觀歷代醫家運用,可歸納為燥濕化痰,健脾和胃,並以此為基礎,治療相關的諸多病症。
組方分析與治療原理:
方中藥物,各司其職,協同作用,共同實現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的治療目標:
- **蒼朮:**燥濕健脾,為君藥,是全方之主,燥濕之力最強,為治療濕邪的核心。
- **厚朴:**行氣消脹,燥濕除滿,佐君藥,能協助蒼朮燥濕,並兼顧行氣消脹,針對濕邪導致的胸腹滿悶。
- **陳皮:**理氣和胃,化痰散結,臣藥,理氣化痰,和胃止嘔,協同厚朴,疏通氣機,使濕邪得以排出。
- **甘草:**調和諸藥,清熱解毒,使藥力平和,避免燥烈傷陰,並能緩解其他藥物的副作用,為使藥。
- **半夏:**降逆止嘔,燥濕化痰(部分古方加入),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尤其針對痰飲較重的病症。
主治病證分析:
從提供的古文記載中,可以看出平陳湯的臨牀應用非常廣泛,但核心治療原理始終圍繞著燥濕化痰,健脾和胃。 其治療的病證,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濕邪為主之證: 如《類證治裁》中記載的春雨連旬感濕成痢,脘悶食減,以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中提到的濕勝於熱的濕溫病,均以濕邪為主要病機,平陳湯通過燥濕健脾,消食化滯,達到治療目的。 此類證候常表現為脘腹脹滿、納呆食少、嘔吐泄瀉等。
痰飲內阻之證: 《湯頭歌訣》中提到平陳湯可治療痰證,與方中半夏、陳皮化痰作用相關。《柳選四家醫案》中則提到脾家濕痰,亦可用平陳湯化濕健脾,為痰飲內阻所致的病症,如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
風寒濕邪夾雜之證: 古代功效主治中提到“風寒風濕所傷,致痰嗽滿悶”,說明平陳湯亦可用於風寒濕邪夾雜的病證,其燥濕、行氣功效,可以祛除風寒濕邪,並緩解痰嗽、胸悶等症狀。
食積、積飲: 《柳選四家醫案》中提及積飲成囊,使用平陳湯,顯示其在治療食積、積飲方面的應用。
總結:
平陳湯以其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成為治療多種濕邪相關疾病的重要方劑。 其臨牀應用靈活多變,古方中常根據病情加減藥物,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方中藥物配伍精妙,協同作用,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不同醫家根據具體病情靈活運用,體現了中醫藥的靈活性和實用性。
傳統服藥法
蒼朮2錢,半夏2錢,甘草7分,厚朴1錢2分半,陳皮1錢2分半,赤茯苓1錢2分半。
祛邪逐痰。
上銼1帖。
加生薑3片,大棗2枚,水煎服。
陳平飲(《靈蘭要覽》卷上)、陳平湯(《醫級》卷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平陳湯有燥濕化痰、理氣寬中的功效,但陰虛內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平陳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五。 組成:蒼朮2錢,半夏2錢,甘草7分,厚朴1錢2分半,陳皮1錢2分半,赤茯苓1錢2分半。 主治:祛邪逐痰。主治:食瘧;風寒風濕所傷,致痰嗽滿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