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避穢丹

早起避穢丹

ZAO QI BI HU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7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胃經 19%
心經 14%
肺經 14%
肝經 14%
心包經 4%
大腸經 4%
腎經 4%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早起避穢丹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蒼朮性溫,味苦辛,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早起時,人體氣血運行尚緩,容易感受外邪,蒼朮可燥濕化痰,健脾益氣,增強人體抵抗力,避免外邪入侵。
  2. 闢穢止嘔:蒼朮亦有闢穢止嘔的功效,能有效預防因濕濁之氣引起的不適,如噁心、嘔吐等。早起容易出現脾胃虛弱,濕氣積聚的情況,蒼朮可疏風解表,燥濕化痰,防止濕邪影響脾胃功能,達到闢穢止嘔的效果。

早起避穢丹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益氣,固護脾胃: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等功效。早起容易脾胃虛弱,容易受寒濕侵襲,而白朮可以溫補脾胃,提升脾胃運化能力,抵抗寒濕,預防脾胃不適。

二、 扶正祛邪,增強抵抗力:白朮可以增強人體正氣,提高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早起容易氣血虛弱,抵抗力下降,白朮可以補氣固表,增強人體的防禦能力,預防疾病。

早起避穢丹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如下: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早起時,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復,容易出現胃氣不暢、脾虛濕困等症狀。陳皮可理氣健脾,有助於改善早起時的胃腸不適,促進消化吸收。
  2. 化濕解毒: 早起容易受到外界環境中的濕邪和毒氣侵襲,而陳皮具有化濕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抵禦濕邪侵襲,保護身體健康。

早起避穢丹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化濕: 厚朴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行氣化溼、燥溼止瀉的功效。早起容易感受寒溼之氣,厚朴可以幫助驅散體內寒溼,防止脾胃受寒導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
  2. 理氣止嘔: 厚朴還能理氣止嘔,對於因寒溼阻滯所致的噁心嘔吐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早起若有胃氣不適,厚朴可以幫助理氣和胃,促進消化吸收。

早起避穢丹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有調和諸藥之功效。早起避穢丹中包含多種藥材,性味各異,甘草能使各藥材性味相協,避免藥性過於偏激,更利於藥物發揮功效。

其二,甘草具緩解毒性的作用。早起避穢丹旨在抵禦外邪,一些藥材可能帶有微毒,甘草能減輕藥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確保藥物安全有效。

早起避穢丹中包含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白蒺藜味苦辛,性平,入肝、胃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早起避穢丹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引起的各種不適,白蒺藜有助於疏通肝氣,解除鬱結,改善脾胃功能。
  2. 利濕通淋,消腫止痛:白蒺藜還具有利濕通淋、消腫止痛的功效。早起避穢丹中常配伍其他利濕藥物,白蒺藜的加入有助於加強利濕通淋作用,改善水濕停滯,消除水腫。

早起避穢丹中加入丹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丹參性涼,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早起避穢丹主要針對外感風寒、暑濕所致的頭昏腦脹、四肢痠痛、口苦咽乾等症狀,丹參能清熱解毒,消散風邪暑濕,起到緩解病症的作用。

二、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丹參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有助於預防外邪入侵,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名為「避穢丹」,主治因外感穢濁、飲食不節或寒溫失調引起的消化系統症狀,如嘔吐、腹痛、洩瀉,並兼治感冒風邪及瘧疾。其作用核心在於「避穢化濁」——通過燥濕健脾、理氣和中,抵禦外邪(如穢氣、風寒暑濕)與內傷(如油膩飲食)所致的氣機紊亂,恢復脾胃運化功能。方中強調「早起」服用,可能因清晨人體陽氣初升,此時服藥可助脾胃正氣驅邪外出。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燥濕健脾

    • 蒼朮、白朮為君藥,蒼朮辛烈燥濕,解穢濁之鬱;白朮甘溫健脾,固中焦之氣。二者合用,一散一補,祛濕不傷正。
    • 厚朴寬中下氣,協同蒼朮增強燥濕除滿之效(如「平胃散」思路),針對腹脹嘔逆。
  2. 理氣調中

    • **廣皮(陳皮)**理氣化痰,與厚朴配伍疏通脾胃氣滯,防止濕濁凝聚。
  3. 疏風通絡

    • 白蒺藜祛風疏肝,善治外感風邪夾濕,兼能緩解肝氣犯胃之嘔逆。
    • 丹參活血通絡,古人認為穢濁易阻滯氣血,少量丹參可防濕鬱致瘀(如瘧疾寒熱往來之血絡不暢)。
  4. 調和藥性

    • 生甘草解毒和中,緩和蒼朮、厚朴之峻性,並黏合諸藥(煉蜜為丸亦具緩釋護胃之意)。

整體方義
此方融合「祛濕、行氣、扶正」三重機制,以健脾燥濕為本,理氣辟穢為標。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

  • 外避穢濁:蒼朮、白蒺藜芳香辛散,能化外界濕濁瘴氣(類似「藿香正氣散」部分功能)。
  • 內調脾胃:通過「蒼朮-厚朴-陳皮」結構重啟中焦升降,止嘔瀉、消腹痛。
  • 兼顧血絡:丹參引入血分,呼應古人「無濕不成瘧」之說,輔助化解寒熱交爭。

附加考量
「煉蜜為丸」提示此方適用於慢性調理或反覆發作者,丸劑緩行,持續作用于脾胃。而「白滾湯送下」則借熱湯助藥力溫散寒濕,符合「治穢當溫」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蒼朮(米泔水泡,去皮,炒黃)3兩,於白朮(炒)3兩,廣皮3兩,厚朴(薑炒)3兩,生甘草1兩5錢,白蒺藜(去刺,炒)1兩5錢,丹參1兩5錢。煉蜜為丸,如龍眼大。
每服1丸,白滾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和胃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適合於早起或冷暖不時,或食油膩,或聞穢氣,多有嘔吐腹痛、泄瀉等症,並治感冒風邪、寒暑瘧疾的患者服用。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相關疾病


嘔吐腹痛胰臟炎瘧疾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大腸激擾綜合症感冒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早起避穢丹, 出處:《奇方類編》卷下。 組成:蒼朮(米泔水泡,去皮,炒黃)3兩,于白朮(炒)3兩,廣皮3兩,厚朴(薑炒)3兩,生甘草1兩5錢,白蒺藜(去刺,炒)1兩5錢,丹參1兩5錢。 主治:早起或冷暖不時,或食油膩,或聞穢氣,多有嘔吐腹痛、泄瀉等症,并治感冒風邪、寒暑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