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氣脹胃脘不適怎麼辦?從中醫證候,經絡與中藥理解!

- 最後更新:2022-12-23
關於胃腸脹氣的3D經絡穴道分析:點選開啟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胃腸脹氣


胃腸脹氣

腸胃脹氣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症狀,許多人在用完餐、喝水完之後就,上腹部出現腫脹感及壓迫感,伴隨噁心嘔吐或疼痛,同時出現打嗝、放屁的次數變多、肚子絞痛、痙攣...等等。

多數人的脹氣原因不同,脹氣就是腸胃中累積過多的氣體,而這些氣體的來源,則可分為吸入氣體、食物與疾病三大類

現代醫學認為,腹部脹氣經常是吞嚥空氣(邊吃飯邊說話)所造成。人在進食時本來就會連帶吞入一些空氣,但如果吃太快、吃太多,或是吃口香糖、喝碳酸飲料或啤酒,都會比平常吃喝東西吞下更多空氣,而導致肚子或腸胃脹氣。

某些特定食物而使人體產生額外氣體,最常見的是汽水、啤酒、氣泡水、加工食品(速食、調味汁、醬汁、罐裝湯、熟食肉和烘焙食品)。

脂肪含量高的食品也會造成脹氣,乳製品、蘋果、豆類食品、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西藍花、捲心菜、羽衣甘藍...等等)也會造成脹氣。

肚子脹氣消化不良讓人很不舒服
肚子脹氣消化不良讓人很不舒服

脹氣有時候是其他疾病的症狀,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潰瘍、胃食道逆流、乳糖不耐症、腸阻塞、肝腫瘤、胰臟炎、腸躁症、克隆氏症、腎臟病、心臟病、肝硬化等併發腹水、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尿毒症和自體免疫性疾病...等等。

脹氣經常不被認為是一種病,因為一項研究發現,約30-40%的病人在使用安慰劑之後症狀改善,可見不需要藉助藥物也可以治癒。

像這種常見且可以自癒的疾病,大部分的時候是不需要要看醫生,因此也可以運用各種另類療法來改善,中醫將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從中醫的觀點看胃腸脹氣


胃腸脹氣絕對是困擾中國人千年以上的症狀,遠在《黃帝內經.素問》就提到「少腹滿」、「中滿」、「腹氣滿」的概念。

《傷寒雜病論》中將腹滿程度區分,較輕者稱為「腹微滿」,腹滿而兼脹者稱為「腹脹滿」,兼痛者稱為「腹滿痛」或「腹滿時痛」,兼腹部堅硬者稱為「腹硬滿」。

古人探討「腹脹滿」經常與「心下痞」與「胸悶」一起辨別,常常會一起出現。「心下痞」是指心下胃脘部分的症狀,胸悶指胸部,而腹滿在胃脘以下的腹部。

腹脹滿經常與「心下痞」與「胸悶」一起辨別
腹脹滿經常與「心下痞」與「胸悶」一起辨別

由於胃腸脹氣實在太常見,因此許多人都可以自己觀察經絡,從經絡的角度來觀察自己出現脹氣的成因。依照雲端中醫會員長期的觀察,造成胃腸脹氣與消化不良,主要有以下3種經絡型態。

一、肝經與脾經(臟腑別通大腸經、小腸經)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肝氣犯胃」、「肝脾不調」一直是千年來古人出現胃脹氣的主要原因。古人觀察肝臟舒泄的能力不足,横逆犯胃之後,胃失和降能力,脾喪失運化的能力,脾胃不佳就會出現呕吐、打嗝呃逆、脹氣或噯氣、消化不良。

而這種抽象的理論,可以透過觀察經絡來理解。每年進入4-5月之後,多數人的經絡開始產生奇妙的變化,最大的特點就是肝經能量爆增(實證),脾經能量爆減(虛證)。因此現代醫學也發現,夏天是最容易出現胃腸脹氣與食慾不佳的季節。

依照經絡的對應關係(臟腑別通)關係(註1),「肝經」與「脾經」異常時會立即影響到「大腸經」與「小腸經」,大腸異常時候就容易放屁,也會影響到小腸經的消化能力,造成消化不良,因此連帶會出現相關脾胃症狀

肝經與大腸經的互動性綿密,只要長期觀察就可以親自驗證這個現象。在2022年時,某位很容易脹氣的M先生就回報,他自己的經絡體質屬於「鐵三角經絡體質」,他總是在吃完飯後感到脹氣,這些年來他在自己的身上驗證後發現,下圖就是他身上最常見的一種經絡型態。

經常出現脹氣的經絡型態
經常出現脹氣的經絡型態

若以3D將這張經絡圖呈現,可以發現通往肚子的經絡蠻紊亂的,這應該就是造成腹滿脹氣的主要原因。

由於鐵三角經絡型態的關鍵經絡就是「肝經」,這幾乎是以肝經為核心所變化出來的一種經絡型態。因此如果有一個人單純肝經異常(尤其是實證),就會出現胃腸不舒服。

2022年12月時就有一個典型案例,某會員L先生在進入冬天之後胃腸開始不太舒服,連續兩星期檢測經絡都出現肝經嚴重實證。在胃腸最不舒服的的當天,也出現最嚴重的肝經實證,分享經絡圖如下:

2022年12月肝經實證胃腸炎案例
2022年12月肝經實證胃腸炎案例

從3D圖可以發現,肝經通往腹部,與大腸經具有臟腑別通關係,大腸經最終也是通往大腸,因此肝經異常時會造成胃腸脹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依照不少會員過去幾年間的實際驗證,發現肚子脹氣只要按摩整條大腸經,在「曲池穴」、「尺澤穴」附近都會感到疼痛,只要從「曲池穴」沿著大腸經按到「合谷穴」,按完之後脹氣就會快速改善。

有趣的是,有些人透過拍打大腸經的「肩髃穴」,竟然也可以改善肚子脹氣。各位讀者可以拍看看,多數人都會感到很疼痛。

由於「肝經」與「大腸經」具有強烈的對應關係,因此與合谷穴相對應的肝經「太衝穴」也可以改善脹氣,古人稱這兩個穴為「四關穴」。

如果運用中藥的話,最常用的就是「四逆散」快速改善脹氣效果很好。

有會員C小姐發現用按摩梳子來梳頭20分鐘也可以消除肚子脹氣,在起初她很不解這是什麼原因?後來閱讀雲端中醫文章發現,原來這種「鐵三角」經絡型態的膀胱經虛證,單純運用梳頭就可以改善膀胱經氣血狀態

二、手三陽經實證或虛證

千古以來「脾胃虛寒」、「脾胃濕熱」一直是診斷腹部脹氣的主要中醫證候,而這個可以透過觀察通往腹部的「手三陽經」來理解。

人體的「手三陽經」(三焦經、大腸經與小腸經),最終就是通往腹部。依照不少會員的實際觀察,在每次脹氣的時候「手三陽經」出現異常的機率很高。

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手三陽經」對於天氣溫度非常敏感,天氣熱的時候容易出現實證,天氣冷的時候容易出現虛證。

尤其是三焦經與大腸經的連動性很強。當三焦經實證時,大腸經通常會連帶實證。相反的,當三焦經虛證時,大腸經也會虛證。

春夏季手三陽偏於實證,秋冬季節偏於虛證
春夏季手三陽偏於實證,秋冬季節偏於虛證

在夏天的時候,因為某些因為造成肚子火氣太旺,三焦經、大腸經總是偏向於實證,因此吃完東西後很容易出現脹氣。

在冬天的時候也會脹氣,而脹氣的原因似乎改變了,反過來是大腸經、三焦經虛證,此時會伴隨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症狀,有時候還會出現肩膀酸痛。

有些人經常愛喝冰水,或是食用太多寒涼的食物造成腹部阻塞不通,就會反應在三焦經與大腸經。如果有人在炎熱夏季卻大量喝冰水,也會出現冬天才有的「手三陽經」虛證,這時候也很容易出現脹氣(進階閱讀)。

基於此,不論「手三陽經」實證或虛證,都相對容易出現胃腸脹氣及各種其他腸胃症狀,關鍵就在於不要讓經絡平衡度過於偏頗,隨時要保持在合理的區間。

「手三陽經」虛證的人,要溫暖腹部,台北長庚醫院中醫師江昆壕就曾經提出:「喝薑茶對寒性腹脹比較有幫助,但熱性腹脹就不適合了」這就代表肚子脹氣其實還是有寒熱兩種可能性,必須注意食物的寒熱避免造成脹氣。

某些會員曾經運用吹風機在肚子附近、或肺經「中府穴」附近熱風吹半小時,竟然也可以消除脹氣。可見中醫診斷時經絡氣血變化多端,如果沒有一個運用經絡檢測來驗證,還真的是猜不出來呢?

三、心包經虛證與胃經實證

除了「手三陽經」之外,同樣屬於陽明經的胃經對於天氣也是非常敏感。古代中醫發現「胃經實熱」時很容易出現脹氣,還會出現腹部疼痛、便秘、火氣大的一系列症狀。

從大量經絡數據中發現,現代人胃經長年虛證,而到了炎熱夏季有機會成為實證。天氣愈冷的時候,有一定比例的人也會出現實證

由於心包經與胃經具有臟腑別通關係,心包經在天氣愈熱的時候,愈容易出現虛證。在天氣愈冷的時候左右差距明顯擴大,有一定比例的人也會出現虛證

因此在這一虛一實的變化之間,胃經與心包經變得開始不平衡,因此也容易出現脹氣。

在2022年11月進入冬季之後,系統中發現大量的「上虛下實」經絡型態,而其中的關鍵現象就是「手三陰經」虛證,肝經與胃經實證(見下圖),這時後很容易出現胃腸脹氣。

2022年進入冬季大量出現的經絡型態
2022年進入冬季大量出現的經絡型態

某會員M小姐就分享,在2022年冬天之後,她發現自己的體內火氣蠻大的,而且經常脹氣。她開啟3D模式之後發現,腹部都是紅色的,很明顯是有火氣。

有一天,他自己透過按摩拍打「心包經」之後,不但脹氣現象改善,全身也感到莫名的舒服,感嘆經絡現象很不可思議。因此,她每天都會拍拍「手三陰經」,全部經絡一起疏通。

而這其中的原理就是心包經與胃經之間的對應關係,從圖上可以清楚看出,按摩拍打心包經,可以改善手三陰經虛證,更可以對應到胃經,而改善胃經的異常現象。


本文閱讀至此,可以清楚知道,要改善胃腸脹氣,首先就是要少吃引起脹氣的食物。

在脾胃運作不佳的季節裡,如果吃了一些容易脹氣的食物,就更容易脹氣與消化不良,例如:各種豆類(例如:紅豆、綠豆、黃豆、豌豆…等)、高麗菜、捲心菜、球芽甘藍(Brussels sprouts)、蘆筍、綠花椰菜(broccoli)、麵包與小麥製品、燕麥麩、馬鈴薯、玉米、牛奶和奶製品、糯米、番薯、蘇打水和其他碳酸飲料、口香糖、人造甜味劑…等等。

可以改善脹氣的中藥非常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四逆散」之外,還有「保和丸」、「平胃散」、「四君子湯」、「半夏瀉心湯」…等等,效果都是非常好的。

這些中藥的特點,就是調和肝脾、去濕氣、健脾與消食、去除體內過多火氣,與現代的「酵素」概念是一致的。

從上面這些經絡型態也可以清楚看出,造成脹氣主要原因,常常是「肝脾不調」、體內「寒熱不調」,經絡氣血不通所造成的,這經常都是晚上太晚睡覺或睡眠障礙所造成,所以經常熬夜的人根本就難逃肚子脹氣、消化不良的魔掌

有些在吃東西時一直講話,這樣的人必定難逃肚子脹氣,因為食物都與氣體一起進入腹部了。

現代人常常坐在電腦前大半天也不動,這樣全身的經絡氣血阻滯,氣不順就很容易出現脹氣,一定要隔一段時間就起來走動、拍打經絡才是養生之道。


註1: 在中醫的經絡裡有許多的對應關係,最常見的就是表裡關係,例如肺經與大腸經就是屬於表裡關係,這是根源於陰陽理論,大腸經屬於「陽明」,肺經屬於「太陰」,「陽明」與「太陰」的一陰一陽相對關係稱之為「表裡關係」。基於陰陽的原理,相同是「太陰」的經絡,就是同名關係,所以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就是同名關係。而「陽明」遇到「厥陰」,傳統習慣稱之為臟腑別通關係,因為手陽明經是「大腸經」,足厥陰經是「肝經」,一個是臟一個是腑,就是這樣命名。

相關的7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載入中...

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胃腸脹氣經絡型態,常見於肝經、脾經、胃經與膽經的異常狀態,還有通往腹部的手三陽經異常,可觀察這些經絡型態,常見幾種如下:

載入中...

改善胃腸脹氣的50個中藥方劑清單


與胃腸脹氣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關於胃腸脹氣之相關中醫典籍


  •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三焦病者,腹氣滿。」
  • 《證治匯補》「氣脹者,七情鬱結,胸腹滿悶,四肢多瘦。」
  • 《丹溪心法》:「黃連,入痰藥用炒山梔子、黃芩為君,南星、半夏、陳皮為佐,熱多加青黛。…肥人嘈雜,二陳湯少加撫芎、蒼朮、白朮、炒山梔子。」
  • 《醫學入門.嘈雜》:「心嘈似飢又煩雜。」
  • 《景岳全書.雜證謨》:「總之,嘈雜一證多由脾氣不和,或受傷脾虛而然。所以治此者,不可不先顧脾氣。然古人於此,悉以痰火論治。于恐專用寒涼,則胃氣虛寒不健者,反以日甚,而漸至噁心噯氣,反胃噎膈之類,將由此而起矣。」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