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肩髃:髃,髃骨,為肩端之骨。此穴在肩端部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故名。
解剖位置
有旋肱後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腋神經。
針刺方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穴道介紹
此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交會穴(手陽明、陽蹺脈),具有疏經利節,祛風通絡、理氣化痰之效果。
此穴位於肩關節,並與陽蹺脈相交會,故疏經活絡、通利關節的作用甚強,是改善肩膀痛、半身不遂、上肢痛、麻、涼、癱、不能上舉之重要穴道。
所謂的「肩三針」,就是肩髃穴,肩髎穴與肩貞穴,對於改善急性肩周炎、五十肩具有良好效果。平時多搓揉肩髃,可預防關節炎。
此穴還具有祛風通絡、清熱止癢的作用,可治療外感風邪或風與血分之熱相搏於肌膚之間所致的風熱癮疹,例如:蕁麻疹、皮膚搔癢效果好。此穴的通經理氣、化痰散結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瘰癧、癭氣。
現代研究發現,針刺肩髃穴對食道癌手術有良好的鎮痛作用,對血液循環系統有較好的調整作用。肩髃穴拔罐可以改善偏頭痛。
由於大腸經最終通往大腸,因此有一些人腸梗阻、腸道阻塞不通,透過拍打肩髃穴之後明顯改善,多數人在拍打肩髃穴時會感到非常疼痛。
常用配穴
- 肩髃穴配肩髎穴治肩臂疼痛
- 肩髃穴配天宗穴、肩髎穴治肩周炎
- 肩髃穴配陽溪穴,曲池穴治瘰癧
- 肩髃穴配陽溪穴治風疹
- 肩髃穴配曲池穴,外關穴,合谷穴,列缺穴,治半身不遂
- 肩髃穴配條口穴透承山穴,治肩凝症
- 肩髃穴配風門穴,中渚穴,大杼穴,治肩背紅腫疼痛
- 肩髃穴配曲池穴,天池穴,天井穴,三間穴,治瘰癧
- 肩髃穴配懸鐘穴,肩髎穴,肩貞穴,治肩周炎
- 肩髃穴配肩髎穴,肩貞穴,臑俞穴,有活絡止痛作用,肩關節周圍炎
- 肩髃穴配陽溪穴,有疏風清熱,調和營衛作用,風疹
- 肩髃穴配曲池穴,外關穴,合谷穴,有活血效用。
- 肩臂腫痛:肩髃、風門、中渚、大杼(《針灸大成》)
- 臂細無力,手不得向頭:肩髃、臂臑(《針灸大成》)
- 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環跳、風市、委中、絕骨、丘墟、陽陵泉、崑崙、照海(《神應經》)
- 隱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澤、手三里、環跳(《針灸逢源》)
- 瘰癧:肩髃、支溝、足三里、手三里(《簡易普濟良方》)
- 癭氣:肩髃、大空(《世醫得效方》)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本穴道可以改善60種症狀或疾病,在此隨機顯示48種。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甲狀腺機能減退
神經系統疾病
- 頭痛
- 上肢手部麻木
循環系統疾病
- 原發性高血壓
呼吸系統疾病
-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
消化系統疾病
- 胃酸食道逆流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牙齦腫脹痛
- 胃腸出血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蕁麻疹
- 皮膚搔癢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扳機指
- 肩痛(肩關節)
- 脖子(頸項)酸痛
- 五十肩
- 食指扳機指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坐骨神經痛
- 背痛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暈眩
- 腹瀉
- 胸悶胸痛
- 頭痛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媽媽手
- 手掌痛
- 食指痛
- 肩痛(肩井穴附近)
- 肩痛(肩頸交接處)
- 脖子(頸項)酸痛
- 皮膚搔癢
- 多痰
- 肩痛(肩中部)
- 胸悶胸痛
- 牙齦出血
- 肩痛(肩背交接處)
- 四肢痿軟無力
- 夜間多夢
- 大拇指痛
- 肩痛(肩前部)
- 前側頸痛
- 腹股溝痛
- 頭脹痛
- 鼻塞
- 遺精
- 肩痛(肩關節)
- 牙齒痛
穴道配伍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