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人參湯

GUI ZHI REN SH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其他名稱:桂枝加人參湯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4%
肺經 24%
脾經 22%
胃經 17%
膀胱經 6%
肝經 5%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2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浮脈,虛脈

舌象舌苔淡薄白

疼痛腹痛,下腹部痛(小腹痛),全身酸痛,上腹胃脘痛,中背部疼痛,腰骶痛,下背部疼痛

症狀腹瀉,食慾不振,經常疲勞想睡,手腳冰冷,怕吹到風,怕冷,發熱(發燒),大便溏(稀薄),味覺減退,胃腸脹氣

現代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

方劑介紹


桂枝人參湯

桂枝人參湯是《傷寒論》的方劑,主要功效是「解表溫裡,益氣消痞」,原書提到「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裏不解者,桂枝人參主之。」

當一個人得到「太陽病」,表不解時,依照程序應該發汗解表,結果數次誤用下法,損傷太陰脾土,脾陽傷而寒濕內生,體寒伴隨表證。因為表證未除,所以會出現「發熱惡寒、頭身疼痛」。

脾陽損傷,運化失職,壅塞在胃脘之間,所以心下痞硬。脾氣清陽不升,所以腹瀉不止,同時會出現腹痛現象。中焦虛寒,所以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脈浮虛。

基於這樣的理解,本方證是表裡同病,表裡皆寒的證候,治宜辛溫解表,溫裡益氣。以太陰病虛寒為主,故治宜温裏解表。本方以溫裡為主,兼以解表,為表裡雙解之劑。

提到「桂枝加人參湯」許多人感到陌生,如果說是「理中湯」加桂枝,大家就能更輕易理解。理中湯溫中散寒,補益脾胃,可改善腹瀉。增炙甘草之量,意在加強補中之力。加入桂枝,辛溫通陽,散肌表之邪而除表證。

桂枝辛溫以解太陽之表,人參大補元氣,助運化而正升降。以辛熱之乾薑溫中焦脾胃,脾陽不足,脾氣不運,水濕易生,故佐以白朮,健脾燥濕止利。故方中重用甘草,益氣健脾和中,為佐使之用。

由於是「理中湯」加桂枝組成,煎服時先煎理中湯四味,後入桂枝。這是因為傳統煎藥,遵循治裡的藥(理中湯)先煎,解表藥(桂枝)後下的原則,桂枝後下在於保全其辛香之氣。

加減法:若虛寒甚者,可加附子以增助陽之力。腹痛者,加白芍緩急止痛。利下不止,加黃耆、升麻等益氣升陽止瀉。

現代常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伴隨脾虛寒症狀,亦可改善急慢性胃腸炎、慢性結腸炎、腹瀉、胃痛、十二指腸潰瘍...等病等屬脾胃虛寒或兼外感表證者,均可應用。

本方與「葛根黃芩黃連湯」均可用於太陽病,誤用下法所致的腹瀉。然而,葛根芩連湯證為表邪不解,內陷陽明,表裡俱熱的腹瀉。而桂枝人參湯是表不解而裡虛寒,表裡俱寒的腹瀉。二方雖同屬表裡雙解劑,而一為解表清裡,一為解表溫裡。

有些人會問「這是治療太陽病表證未除,表裡同病的證候,若無表證能否用本方?」由於此方是理中湯為主,桂枝雖為解表藥,也能溫中止痛,溫中補虛,所以虛寒下利而無表證者,亦可運用。

傳統服藥法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方劑組成解釋


方中人參補脾益氣,乾薑温中散寒,白朮健脾燥濕,甘草和中益虛,四味相合,共奏温中散寒止利之功;桂枝解太陽之表邪,並能助理中湯温中散寒。諸藥相伍,共成温裡解表之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藥性偏於溫燥,熱證下利及陰虛患者,均不宜使用。

桂枝人參湯的經絡型態


桂枝加人參湯的經絡型態,常見於「手三陽經」虛證,伴隨脾經與膀胱經異常(同時實證或虛證)狀態。由於手三陽經最終通往腹部,這三條經絡能量是強旺的,絕大多數人呈現實證狀態,而少部分人出現虛證,代表腹中虛寒。

這種手三陽經虛證現象,經常會伴隨「手三陰經」虛證,呈現「上半身虛寒」的經絡現象。這通常是一種感冒傷寒後遺症的結果,可以運用治療表證的中藥方劑加以解除,桂枝加人參湯就是其中一個選擇。

上半身虛寒的經絡現象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人參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桂枝4兩(别切),甘草4兩(炙),白朮3兩,人參3兩,乾薑3兩。 主治:溫補中兩解表裏。主治: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裏不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