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ogeusia(Taste loss)
味覺減退怎麼辦?從中醫證候,經絡穴道與中藥理解!
最後更新日:2021-10-06
訂閱之後,系統將不定期提醒您關於此症狀(疾病)相關的養生方法。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味覺減退
「喪失味覺」是指長期性的吃東西時,感覺愈來愈沒味道,或口味愈來愈重。
在現代醫學的立場看來原因很多,例如:感冒病毒入侵、過敏性鼻炎、抽菸過多、糖尿病、甲狀腺功能過低、慢性肝炎或腎病、乾燥症、口腔癌、...等等。
以新冠疫情為例,在各國統計下發現,新冠病毒造成嗅覺喪失約20%-85%,味覺喪失也高達88%。
不少藥物的副作用,也會造成味覺喪失。例如:抗高血壓藥、糖尿病藥、抗抑鬱藥、抗生素...等。
通常味覺與嗅覺減退症狀都會是一起發生,因此有人發現通常鼻塞症狀消失後味覺就能改善。
綜合以上原因看來,如果是臨時出現的味覺喪失,除了病毒性感冒之外就很有可能找不出原因,這時候可以運用中醫的概念來探討。
從中醫的觀點看味覺減退
中醫稱味覺衰退為「口淡無味」、「口淡」、「口不知味」,是自覺口內發淡,而無法嘗出飲食滋味而言,一般都會伴隨脾胃障礙、食欲不振相關症狀。
中醫觀察口淡無味,可能有以下原因:
1.外感風寒、風濕、風熱
當外感風寒、風濕、風熱之邪時,造成所謂的表證,會導致脾胃之氣鬱滯,也會出現口淡無味、食慾不佳,伴隨其他感冒症狀,例如:頭痛、全身痛、流鼻涕、咳嗽...等等
2.脾胃氣虛
最常出現慢性口淡無味的現象,就是是脾胃氣虛、體內陽不升所造成,還伴隨食慾不振、疲勞、短氣乏力,肚子脹氣、大便溏瀉、舌淡苔薄,脈緩弱。
3. 濕氣困脾胃
由於濕氣經常是造成脾胃疾病的主因,濕濁內生,濕阻中焦造成「濕困脾胃」,這經常是造成口淡無味的主因。
4. 氣陰兩虛
中醫還認為氣虛、陰虛時也會造成口淡,伴隨口乾舌燥、疲勞、氣短乏力,舌紅苔少,脈細數無力...等症狀,這通常容易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5. 心血虛
由於「心開竅於舌」,中醫提到心血虛時也會舌不知味,同時出現心悸、失眠多夢、眩暈、健忘、面色淡白無華,舌質淡,脈細弱。
6. 痰迷心竅
痰迷心竅是指痰濁阻遏心神,引起意識障礙,出現神識模糊、精神抑鬱或舉止失常、喃喃自語,或昏倒於地、不省人事的現象,這時也會出現味覺減退。
7. 經絡阻塞
通往舌頭的經絡很多,依照經絡權威藺雲桂的《經絡圖解》一書所述,通過咽喉、舌部的經絡總共有經脈9條、絡脈及別絡11條,影響舌頭的主要經絡,就是心經、脾經、肝經與腎經。
而通往喉嚨的經絡(肺經、胃經、大腸經、膽經、任脈、衝脈),異常的時候也會影響到舌頭。當這些經絡因為某種原因氣血不足時(例如:秋天乾燥嚴重傷肺),也會造成口淡無味。
造成味覺減退的10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改善味覺減退最常用的12個穴道
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依照經絡權威藺雲桂的《經絡圖解》一書所述,通過咽喉、舌部的經絡總共有經脈9條、絡脈及別絡11條,影響舌頭的主要經絡,就是心經、脾經、肝經與腎經。而通往喉嚨的經絡(肺經、胃經、大腸經、膽經、任脈、衝脈),異常的時候也會影響到舌頭。
探討口淡無味的經絡現象,必須要從影響舌頭的主要經絡下手,主要是心經、脾經、肝經與腎經,同時也要兼顧而通往喉嚨的經絡(肺經、胃經、大腸經、膽經、任脈、衝脈),異常的時候也會影響到舌頭。
依照部分會員的觀察,鐵三角經絡型態脾經長期虛證,久了造成心脾兩虛體質現象時,最容易出現味覺衰退。同時這種經絡現象容易出現「肝脾不調」、「肝腎不調」的經絡變化型,最容易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因此年齡與味覺衰退成正相關。
在冬天時,肺經、大腸經、膽經、胃經、脾經、腎經、肝經時常同步出現虛證時,有些人也會發現出現味覺衰退現象。
個人化經絡型態分析
你今天有味覺減退嗎?
有沒有
改善味覺減退的23個中藥方劑清單
與味覺減退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關於味覺減退之相關中醫典籍
- 本文主要參考《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所撰寫而成。
- 《景岳全書/卷二十六》:「即如口淡一證,凡大勞大瀉大汗大病之後,皆能令人口淡無味,亦豈皆胃火使然耶!故凡臨此者,但察其無火證火脈則不宜以勞傷作內熱,而妄用寒涼。」「思慮勞倦,色欲過度者,多有口苦舌燥飲食無味之證。此其咎不在心脾,則在肝腎。」
- 《靈樞/脈度》「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