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六君子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六君子湯中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偏燥性,而甘草性味甘平,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減少對脾胃的刺激。
- 增強補益效果: 甘草味甘,入脾經,能補脾益氣,與六君子湯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補脾健胃、益氣生津的功效。
此外,甘草還有解毒、緩解藥物毒性等作用,在六君子湯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
六君子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六君子湯以健脾益氣為主,白朮能補脾氣,助運化,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食少乏力、腹脹便溏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其二,六君子湯中常伴有濕氣重的症狀,白朮的燥濕利水之效,能去除體內濕氣,促進脾胃運化,從而達到健脾益氣、消食導滯的目的,使藥效更為全面。
六君子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和胃降逆: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六君子湯常用於脾胃虛寒、氣機不暢、痰濕阻滯等症,半夏可助其溫陽化濕、降逆止嘔,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 制伏藥性: 半夏可制伏茯苓、白朮等藥性偏燥,防止其燥傷津液。同時,半夏也能緩解甘草的甘潤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過於滋膩,影響脾胃運化。
總之,六君子湯中加入半夏,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其和胃降逆、化痰止嘔,以及制伏藥性、調和藥力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六君子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六君子湯主要用於脾胃氣虛、食少便溏、脘腹脹滿等症,陳皮加入其中可以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消除脹滿感。
- 行氣化濕: 陳皮入脾、肺經,能燥濕化痰,行氣止痛。六君子湯中常加入白朮、茯苓等燥濕健脾之品,陳皮的加入可以加強燥濕健脾的作用,同時也能防止藥物過於燥烈,使藥性更平和,利於脾胃氣虛患者的恢復。
六君子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健脾益氣: 茯苓性平和,入脾經,具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六君子湯以健脾益氣為目的,茯苓能利水滲濕,去除脾胃濕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二、寧心安神: 茯苓亦具寧心安神之功效,可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六君子湯中常伴隨心悸、失眠等症狀,茯苓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改善心神不安,提升療效。
六君子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益氣健脾: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六君子湯主治脾胃氣虛,氣血不足所致的食少便溏、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症,而人參能補益脾胃之氣,促進消化吸收,增強體力,故爲方中不可或缺之藥。
- 扶正祛邪: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之功效,能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六君子湯多用於脾胃虛弱,容易受寒濕之邪侵犯的患者,人參能增強患者抵抗力,預防疾病,提高療效。
方劑介紹
「六君子湯」及「香砂六君子湯」是網路上的熱門方劑,從Google Trend的紀錄看來,有愈來愈熱門的趨勢,尤其是日本人最喜歡這個方劑,遠遠超過「四君子湯」,台灣地區的人們則較偏向於「香砂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的主要功效,就是「益氣健牌,燥濕化痰,理氣降逆」,用來改善脾胃氣虛,兼有痰濕的現象,同時出現面色白、講話沒力、氣短乏力、食慾不振、大便溏瀉、咳嗽且痰多色白、噁心嘔吐、胸悶,舌淡苔白膩,脈虛。
傳統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將飲食中吸收的水谷精微轉輸至心肺,進而營養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同時吸收食物中的水液,亦將其轉輸至心肺。
脾之運化功能的發揮,要依賴於脾氣的推動作用和脾陽的溫煦作用。如果脾氣虛弱,運化失司,導致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氣血生化乏源,則食慾不振、大便溏瀉、面色少華。
脾胃在五行上屬土,基於「土不生金」,肺氣失充,就會出現少氣懶言,語聲低微。
脾主運化水液,水液代謝失常時,造成水濕停滯,積聚成痰。上犯於肺,出現咳嗽痰多、胸悶、噁心嘔吐。因此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因為脾氣虛弱,造成濕聚成痰就是本方劑設計的基本病機。
此方劑由「四君子湯」加半夏、陳皮而組成。可見本方劑是以脾虛為本,痰阻為標。醫家張介賓曾說:「見痰休治痰」、「善治痰者,治其生痰之源」所謂生痰之源就是脾胃。
因此四君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益氣補虛,健脾助運以改善脾虛之本,阻斷生痰之源,再加上半夏、陳皮燥濕化痰,除中焦之濕,效果更佳。
從組成看來,這是「四君子湯」與「二陳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之合方。
關於本方加減法,氣虛較嚴重者,重用人參、白朮。痰多壅盛者,重用半夏、陳皮。畏寒怕冷者,加炮薑、附子以溫中祛寒。痰多清稀者,加乾薑、細辛以溫肺化飲。
本方於現代常應用於治療胃及十一指腸腸潰瘍、慢性腸胃炎、妊娠嘔吐等辨證屬脾胃氣虛挾痰濕證。
六君子湯始見於《醫學正傳》後收錄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後世運用本方所治甚廣,是中醫臨床處方用藥的重要方法。
清代名醫柯琴在本方基礎上又加木香、砂仁,創造出「香砂六君子湯」,用於治療脾胃氣虛,濕陽氣滯之證,該方與六君子湯均在臨床亨有盛譽,被歷代醫家廣為沿用。
傳統服藥法
陳皮1錢,半夏1錢5分,茯苓1錢,甘草1錢,人參1錢,白朮1錢5分。上切細,作1服。加大棗2個,生薑3片,新汲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較溫燥,真陰虧損者忌用
現代藥理研究
- 對家兔離體十二指腸運動的影響:觀察六君子湯對家兔離體十二指腸運動的影響。結果表明,該方對十二指腸肌運動具有明顯的雙向調節作用、對興奮狀態的腸肌運動有抑制能力,對抑制狀態的腸肌運動有興奮功效,即具抗乙酰膽鹼和抗腎上腺素的雙重作用,對寒熱因素引起的腸管運動失常也有明顯的調整作用。同時觀察到本方出現作用雖緩慢,但藥效持續時間較長。
- 對消化管空腹期強收縮運動的影響:六君子湯可以明顯縮短消化管空腹期強收縮運動出現周期,以及十二指腸至迴腸蠕動運動的傳播時間,即全部小腸傳播時間,並能改善宿食停滯、無饑餓感、食欲不振、吐逆、便秘等情況。
- 對動物離體子宮舒縮功能的影響:家兔子宮對藥物的反應,在許多方面與人類子宮最為接近,研究結果表明,六君子湯能強烈、持久地興奮家兔子宮,使收縮幅度增大,收縮頻率加快,肌張力增高,反覆用藥不出現決速耐受性。本方能對抗麥角新鹼和縮宮素對小鼠子宮的興奮作用。
六君子湯的經絡型態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從每年冬天的時候脾經雖然是虛證,但是接近正常,有些人會轉成實證。
從4月開始脾經的能量暴減(急轉直下),一直到7-8月時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相對嚴重沒有能量),而後能量逐漸回升至正常,幾乎每年都是依照這個模式在循環著。
因此可以說,每年到了4-5月之後,就是運用六君子湯養生的季節,至少持續到每年9-10月。只要出現脾虛、痰濕相關症狀,都可以運用此基本方來改善。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六君子湯, 出處:《丹溪心法》卷四。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砂仁、陳皮(一方加半夏)。 主治:脾胃不和,不進飲食,上燥下寒,服熱藥不得者。
六君子湯, 出處:《片玉痘疹》卷八。 組成:人參、白朮(炒)、白茯苓、甘草(炙)、黃耆(炙)、陳皮、半夏、神曲(炒)、木香、砂仁、升麻(酒炒)。 主治:痘瘡起發之後,能食而泄瀉者。
六君子湯, 出處:《得效》卷五。 組成:人參、甘草、白茯苓、白朮、肉豆蔻(濕紙裹,煨熟,銼碎,以厚紙盛,壓去油)、訶子(煨,去核)各等分。 主治:臟腑虛怯,心腹脹滿,嘔哕不食,腸鳴泄瀉。
六君子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七引《德生堂方》。 組成:人參1兩半,白朮1兩半,白茯苓1兩半,當歸1兩半,黃耆1兩半,白扁豆1兩半,甘草1兩半。 主治:便血不止,脾胃虛寒,飲食不進,身體羸瘦。
六君子湯,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人參7分,白朮(去蘆)1錢,白茯苓(去皮)1錢,陳皮1錢,半夏(薑汁制)1錢,香附1錢2分,木香5分,砂仁5分,甘草3分。 主治:食厥。因過於飲食,胃氣自傷,不能運化,致昏冒者。
六君子湯, 出處:《回春》卷三。 組成:人參(去蘆)1錢,白朮(去蘆)1錢,茯苓(去皮)1錢,白芍(炒)1錢,山藥(炒)1錢,當歸1錢,藿香5分,砂仁5分,蓮肉10粒,烏梅1個,半夏(薑汁炒)8分,陳皮8分,甘草3分,炒米100粒。 主治:久病胃虛嘔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