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味異功散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如下:
- 和胃降逆: 生薑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對於寒邪犯胃、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調和藥性: 五味異功散中含有多味藥材,藥性較為複雜,生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使其藥效更加協調,避免藥物相互衝突,達到最佳療效。
五味異功散中包含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甘溫益氣,養血生津: 大棗性味甘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的功效。五味異功散以補益脾胃、扶正祛邪為目的,大棗的加入可增強補益作用,並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
- 調和藥性,緩解燥性: 五味異功散中部分藥材性偏燥烈,大棗的甘溫之性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損傷津液。同時,大棗也具有緩解燥咳、潤肺止渴的作用,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五味異功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在於白朮的雙重功效:
-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能補脾益氣,燥濕健脾,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提升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解決飲食不佳,食慾不振等問題。
- 除濕利水:白朮亦具除濕利水之效,能祛除體內濕氣,利水消腫,有助於改善水腫,腹脹等濕氣過重導致的症狀。
五味異功散主要針對脾胃氣虛,濕困脾胃導致的症狀,白朮的健脾益氣、除濕利水功效恰好能針對這些問題,因此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五味異功散中包含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五味異功散旨在健脾化濕,而陳皮的理氣作用能幫助脾胃運化,消除濕氣,增強脾胃功能。
- 調和藥性: 五味異功散中多用甘寒之品,容易導致脾胃寒濕,陳皮的辛溫之性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使藥效更溫和、均衡。
五味異功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的功效。五味異功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溏泄等症,茯苓的健脾利濕作用可助於祛除脾胃濕邪,改善消化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五味異功散除了治療脾胃濕盛,也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茯苓的寧心安神功效,可有效緩解心神不寧,改善睡眠品質。
五味異功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固表止汗的功效。五味異功散主治氣虛表弱、易於感冒的症狀,人參可補益脾肺之氣,增強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固護表氣,起到預防感冒和緩解感冒症狀的作用。
- 協調藥性:五味異功散中其他藥材如黃芪、防風等,也有補氣固表之效,但性偏偏燥。人參性溫和,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起到協調藥性、防止燥性過強的作用,使藥效更溫和、更全面。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味異功散 深入解析
方劑組成與功效
五味異功散,由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五味藥材組成。其基本結構源於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再加一味陳皮,使其在補氣健脾的基礎上,增加了理氣化痰的功效。
- 人參: 大補元氣,益氣生津,健脾養胃。
- 白朮: 健脾燥濕,益氣固表,止汗安胎。
- 茯苓: 健脾滲濕,寧心安神,利水消腫。
- 炙甘草: 益氣補中,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 陳皮: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行氣止痛。
相較於四君子湯的純補,五味異功散因爲加入了陳皮,使其具有補而不滯、行而不峻的特點,更能適應脾胃氣虛兼有氣滯濕阻的病症。
古籍論述與觀點比較
古籍中對五味異功散的論述頗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與四君子湯、六君子湯的關係:
- 《古今名醫方論》明確指出五味異功散是四君子湯加陳皮而成,而六君子湯則是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
- 《成方切用》也強調五味異功散為四君子湯的變方,並提出六味異功煎,即在五味異功散基礎上加入乾薑,以應對兼有微滯的病症。
- 陳念祖在《時方歌括》中進一步闡釋了這三者的關係,認為去半夏即為五味異功散,並強調胃氣為生人之本,參、朮、苓、草能和緩補中,陳皮則行滯進食,半夏則除痰寬脹,木香、砂仁則行氣消脹。
治療範圍的擴展:
- 不僅用於脾胃氣虛、飲食減少、消化不良等症狀,還擴展到治療小兒脾虛引起的 various病症,如疳積、吐瀉、慢驚等。
- 《濟生集》用其治療赤白帶下,並根據虛實寒熱,加入不同藥材。
- 《幼科切要》用其治療小兒肺癇(突然昏迷,面色白,手足微動)。
- 《兒科要略》用其治療脾疳、久咳、以及脾胃虛寒引起的各種病症。
- 《兒科萃精》用其治療小兒吐瀉、寒脹等症,並提出先祛寒止痛,再用五味異功散調補的治療原則。
- 《證治準繩·幼科》中更是廣泛應用五味異功散治療小兒 various病症,如驚風、腹痛、疳積、吐瀉等,並根據不同症狀,配合其他藥物使用。
- 不僅用於脾胃氣虛、飲食減少、消化不良等症狀,還擴展到治療小兒脾虛引起的 various病症,如疳積、吐瀉、慢驚等。
對人參的認識:
- 陳念祖在《時方歌括》中特別強調對人參的正確認識,認為人參並非純粹溫補之品,而是甘寒之性,主要功用在於補陰養液,糾正了後世醫家濫用人參溫補的觀點。
- 他引用《神農本草經》原文,詳細分析人參的功效,並結合仲景用藥經驗,指出人參多用於汗、吐、下後津液虧損之證,或辛剛劑中配伍以養陰。
治療原理分析
五味異功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補氣健脾: 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味藥材,均為補氣健脾之品,能有效改善脾胃氣虛的狀態,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 理氣化濕: 陳皮的加入,不僅能理氣健脾,還能燥濕化痰,消除因脾虛濕阻引起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 調和陰陽: 陳念祖特別強調人參的甘寒之性,認為其能補陰養液,與方中其他溫燥藥材配伍,達到陰陽調和的作用。
- 補而不滯,行而不峻: 五味異功散在補氣健脾的基礎上,加入了理氣化濕的陳皮,使其具有補而不滯、行而不峻的特點,更能適應脾胃氣虛兼有氣滯濕阻的病症。
總結
五味異功散是中醫臨牀常用方劑,具有補氣健脾、理氣化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胃氣虛、運化無力、兼有氣滯濕阻所致的食少便溏、脘腹脹滿、倦怠乏力等症。臨牀應用時,需根據具體病情,辨證加減,方能取得良好療效。 通過深入研讀古籍,比較不同醫家的觀點,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五味異功散的組方原理、治療範圍和臨牀應用,從而更好地指導臨牀實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