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肺氣虛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脾肺氣虛證,是「脾氣虛」同時兼有「肺氣虛」的一種複合證候,造成脾失健運,肺失宣降,水津不布,痰濕阻塞的病變。
脾肺氣虛證的形成,可能有兩種情況:
- 先脾虛後肺虛:由於脾氣虛弱,運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輸布到肺,導致肺氣虛弱。
- 先肺虛後脾虛:由於肺氣虛弱,宣降失常,水津不能輸布到脾,導致脾氣虛弱。
這種臟腑虛證,常常因為感冒、疲勞累積所造成。常見於年老體弱、大病初愈、久病之人身上,婦女產後正氣沒有恢復的人,也容易出現此證。
脾肺氣虛證的症狀,有可能是肺氣虛或是脾氣虛,肺氣虛症狀,主要是:慢性咳嗽、氣喘、咯痰、痰白而稀、疲倦乏力、胸悶氣短、口乾舌燥、咽喉乾燥、面色白、皮膚乾燥、抵抗力下降、自汗、容易感冒。
脾氣虛症狀主要是:食慾不佳、腹脹氣、大便溏瀉、四肢疲倦、面浮足腫、舌淡苔白,脈細弱。
基於陰陽五行原理,脾臟屬土,肺臟屬金,脾土生肺金。當脾臟之氣無法生肺氣,所以肺氣愈虛,則造成「脾肺兩虛證」。
秋天是肺氣虛的高發季節,由於秋季天氣乾燥,燥邪容易侵襲肺部,導致肺氣虛。
夏季濕氣重,是容易脾虛的季節,如果沒有保養好身體,進入秋冬之後就會出現脾氣虛。
所以進入秋冬之後,如果經常出現咳嗽,這常常都是在夏天沒有保養好遺留下來的一個後遺症。
《黃帝內經》提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夏季如果經常喝冰水傷害到脾胃,到了冬季的時候脾胃不好,結合肺氣虛弱就很容易感冒。
脾肺氣虛證的進一步發展影響及腎,由於肺金生腎水,久了之後,腎之精氣也就來源日少,可形成「脾肺腎氣虛證」。以病情進展論,脾肺氣虛證較輕,而肺脾腎氣虛證則較重。
若從經絡的角度看來更是容易理解這種抽象概念。下圖是肺經、脾經與腎經同時虛證時的3D人體經絡現象,從圖上可以清楚看到,這三條經絡都會影響到實質的肺臟。
現代人普遍脾經、腎經長期虛證,只要時間累積一定的程度,就容易出現肺部的病變。
這就足以解釋為什麼許多罹患肺癌女性,一輩子並不抽煙。只要脾經、腎經長期虛證幾十年下來,依然有可能罹患各種肺部疾病。
整個夏天至少50%以上的人脾經呈現虛證,累積數個月到了秋天的時候,自然出現肺虛症狀,因此「秋養肺」也就理所當然了,而秋養肺還是要從根源的脾胃下手。
因此《脾胃論》提到:「脾胃之氣既傷,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疾病是萬病之源。
脾肺氣虛證常見於古代中醫疾病如「感冒」、「咳嗽」、「喘證」等疾病中,是一種相當常見的中醫證候。
從經絡理解脾肺氣虛
造成脾肺氣虛的4種主要原因
脾肺氣虛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脈相
脾肺氣虛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脾肺氣虛的相關證型
改善脾肺氣虛的常用方劑
改善脾肺氣虛的常用穴道
脾肺氣虛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脾肺氣虛證常見於脾經虛證的經絡型態,尤其是「鐵三角」經絡型態,這種經絡型態常見於夏季,有些人一年四季都保持這種型態,成為一種體質現象。
若累積多年以後難以避免出現肺病,這是因為脾經氣血長期無法滋養肺臟所致。
肺經與脾經同屬於「太陰經」, 此之間具有「負相關」的連動性。 也就是說,當脾經能量提升之後,肺經能量就會下降,彼此之間會達到平衡的狀態,這也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五行的關係。
列出常見幾種經絡型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