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降氣湯

SU ZI JIA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備急千金要方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胃經 21%
肺經 17%
肝經 12%
心經 9%
膀胱經 5%
大腸經 3%
腎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蘇子降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蘇子降氣湯以蘇子、杏仁等辛溫之品為主,具較強的發散作用,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味甘緩和,能調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保護脾胃,避免傷陰。

二、 增強療效: 甘草能解毒,緩解蘇子、杏仁等藥物的毒性,並能補脾益氣,增強藥物療效,使藥力更易於到達病所,達到止咳化痰、降氣平喘之目的。

蘇子降氣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蘇子降氣湯主要以蘇子、杏仁等寒涼藥材降氣止咳,而生薑性溫,能緩解藥性寒涼,避免損傷脾胃,使藥效更柔和。
  2. 溫肺化痰: 生薑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能輔助蘇子等藥材,加強降氣止咳的功效,使痰液更容易咳出。

因此,生薑在蘇子降氣湯中扮演著調和藥性、溫肺化痰的重要角色,使方劑功效更完善。

蘇子降氣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調和藥性: 蘇子降氣湯以蘇子、杏仁等辛涼之品為主,具有降氣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大棗性甘溫,味甘入脾胃,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可調和藥性,避免過於寒涼傷胃。

二、補益氣血: 蘇子降氣湯在治療咳嗽喘息等病症時,常會耗損氣血。大棗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藥效,促進患者康復。

蘇子降氣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蘇子降氣,但若痰濕阻肺,則氣難以下降,半夏可助蘇子化痰,使氣機通暢,降氣效果更佳。

2. 和解脾胃: 半夏同時具有和解脾胃的作用,可緩解因痰濕阻滯而引起的脾胃不適,如噁心、嘔吐等症狀。這有助於提升藥物的吸收和療效,使降氣效果更顯著。

蘇子降氣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補血潤肺: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養血滋陰、補肺益氣的功效。蘇子降氣湯主要針對肺氣不足、氣虛下陷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加入當歸可以補益肺氣,同時滋養陰血,使肺氣充足,更有效地降氣止咳。

二、調和藥性:方中蘇子、杏仁等藥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而當歸性溫,可以溫補脾胃,使藥性更和緩,不易傷及脾胃,更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和發揮療效。

蘇子降氣湯中包含厚朴,主要原因有二:

  1. 厚朴燥濕化痰:蘇子降氣湯主治肺氣不降,痰濕壅肺,厚朴性燥,味辛,能燥濕化痰,幫助宣肺降氣,使痰液易於排出,改善氣喘咳嗽等症狀。
  2. 厚朴行氣止痛:厚朴亦具行氣止痛之效,能疏通氣機,消除胸悶、胸痛等不適,配合蘇子等藥物,共同發揮降氣止痛的作用。

總而言之,厚朴在蘇子降氣湯中起到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雙重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降氣止喘、緩解胸痛的效果。

蘇子降氣湯中包含前胡,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宣肺降氣: 前胡味辛性溫,能宣散肺氣,降氣止咳。與蘇子、杏仁等藥物配合,可有效宣通肺氣,利於痰液排出,適用於肺氣壅滯、痰多咳嗽的症狀。
  2. 疏肝解鬱: 前胡兼具疏肝解鬱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對於因肝氣不暢導致的胸悶、氣短、咳嗽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與柴胡、枳殼等藥物配合,可有效疏肝解鬱,幫助氣機順暢。

因此,前胡在蘇子降氣湯中扮演著宣肺降氣、疏肝解鬱的重要角色,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蘇子降氣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蘇子降氣:蘇子降氣湯主治肺氣不降,寒邪阻肺之症,肉桂性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它可以溫煦肺氣,助蘇子降氣,使氣機通暢,痰濁易於排出。
  2. 溫補脾腎,提高藥效:蘇子降氣湯中除了蘇子外,還有其他具有清肺化痰功效的藥材,如杏仁、半夏等。肉桂溫補脾腎,可增強機體正氣,提高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總之,肉桂的加入,既能溫陽散寒,助蘇子降氣,又能溫補脾腎,提高藥效,使得蘇子降氣湯的治療效果更佳。

蘇子降氣湯方中包含蘇子,主要是因為蘇子具有以下功效:

  1. 降氣化痰:蘇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降氣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對於因肺氣鬱滯、痰濁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蘇子可起到疏通氣道、化解痰液的作用。
  2. 潤肺止咳:蘇子富含油脂,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對於燥咳、乾咳等症狀,蘇子可以滋潤肺燥,緩解咳嗽。

綜上所述,蘇子在蘇子降氣湯中發揮著降氣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肺氣鬱滯、痰濁阻肺等症狀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介紹:蘇子降氣湯

蘇子降氣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由甘草、生薑、大棗、半夏、當歸、厚朴、前胡、肉桂、蘇子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化痰、降氣止咳、通便潤腸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氣喘、便祕等症狀。

  1. 甘草:
  •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
  • 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1. 生薑:
  • 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
  • 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發燒、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消化不良、關節疼痛、痛經、月經不調、風濕痹痛等症狀。
  1. 大棗:
  • 性味甘溫,歸脾、胃、肺經。
  • 具有補氣養血、滋陰潤肺、健脾益氣、安神助眠等功效。
  • 適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失眠多夢、消化不良、便祕等症狀。
  1. 半夏:
  •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
  • 具有化痰止咳、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適用於治療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1. 當歸:
  • 性味甘溫,歸肝、心、脾經。
  •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活血化瘀、補氣益血等功效。
  • 適用於治療血虛、血瘀、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絕、跌打損傷等症狀。
  1. 厚朴:
  • 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
  • 具有溫中散寒、降氣止咳、化痰解表、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適用於治療咳嗽、哮喘、胸悶、腹脹、腹瀉、噁心嘔吐、脘腹疼痛、水腫等症狀。
  1. 前胡:
  • 性味辛涼,歸肺、肝經。
  • 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 適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痰多、發燒、頭痛、咽喉腫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1. 肉桂:
  • 性味辛溫,歸心、肝、腎經。
  • 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補陽益氣、補腎壯陽等功效。
  • 適用於治療陽虛氣虛、手足冰涼、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惡露不絕、跌打損傷等症狀。
  1. 蘇子:
  • 性味甘平,歸肺、大腸經。
  • 具有清肺化痰、潤腸通便、降氣止咳等功效。
  • 適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痰多、便祕等症狀。

總結

《蘇子降氣湯》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化痰、降氣止咳、通便潤腸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氣喘、便祕等症狀。各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著藥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6g),水一盞半,入生薑二片,棗子一個,蘇葉五葉,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現代用法:加生薑2片,棗子1個,蘇葉2g,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外感風寒無汗沒有痰熱者不宜,氣虛脈弱者不宜 本方藥性偏溫燥,以降氣祛痰為主,對於肺腎陰虛的喘咳以及肺熱痰喘之證,均不宜使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扁桃腺炎胃潰瘍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白喉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急性會厭炎腰痛咳嗽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上腹胃脘痛舌頻頻伸出口外,又立即內收

相同名稱方劑


蘇子降氣湯, 出處:《便覽》卷二。 組成:蘇子1錢5分,厚朴1錢,陳皮1錢,半夏1錢,官桂1錢,前胡1錢,甘草5分。 主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

蘇子降氣湯, 出處:《簡明醫彀》卷四。 組成:真蘇子3錢,陳皮2錢,厚朴2錢,前胡2錢,肉桂1錢,半夏(制)1錢,當歸1錢,南星1錢,甘草5分。 主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壅喘嗽。

蘇子降氣湯,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一。 組成:前胡1錢,蘇子(真者)1錢,半夏(薑汁拌曬)1錢,陳皮1錢,厚朴1錢,甘草1錢,桔梗1錢,黃芩1錢,防風1錢,枳殼1錢,肉桂2分。 主治:弄舌喉風。

蘇子降氣湯,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一。 組成:蘇子、前胡、厚朴、甘草、陳皮、半夏、黃耆、人參、五加皮、乾薑、肉桂、桔梗、當歸、羌活、麥冬、連翹。 主治:纏喉風,熱毒積於脾家,病人癒後口中實,腹中絞痛者。

蘇子降氣湯,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二。 組成:川芎(去頭)5分,甘草(炙)5分,前胡(去蘆)5分,厚朴(薑制)5分,肉桂5分,蘇子(研)、半夏1錢,陳皮7分。 主治:逆氣,氣不升降,痰涎壅塞,氣滿氣痛等證。

蘇子降氣湯, 出處:《白喉全生集》。 組成:當歸2錢,前胡2錢,法夏(薑汁炒,搗碎)2錢,茯苓3錢,僵蠶3錢,陳皮1錢,水竹茹1錢,厚朴(薑汁炒)1錢,蘇子1錢,粉草1錢,蟬蛻9隻(去頭翅足),肉桂5分(去皮,蒸兌),生薑3片。 主治:白喉寒熱錯雜,脈見下虛上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