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蘇子降氣湯

JIA JIAN SU ZI JIA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15%
肺經 14%
肝經 13%
腎經 8%
心經 8%
大腸經 5%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三焦經 2%
小腸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蘇子降氣湯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宣肺止咳: 前胡味辛、性微寒,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的作用。對於因風寒襲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前胡可有效緩解,配合蘇子降氣湯中的其他藥物,可增強其宣肺降氣、化痰止咳之效。
  2. 清熱解毒,利咽止痛: 前胡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因熱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在加減蘇子降氣湯中加入前胡,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利咽止痛之效,更全面地解決患者的病症。

「加減蘇子降氣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降氣化痰: 厚朴味辛、性溫,具有降氣消痰、行氣止痛之功效。蘇子降氣湯本身主治痰氣阻滯,肺氣不降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厚朴的加入,可增強降氣化痰之力,助痰氣宣降,使呼吸通暢。
  2. 行氣止痛: 厚朴還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痛、腹痛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在部分患者的病症中,氣滯痰阻往往兼而有之,厚朴的加入可兼顧兩方面治療,使療效更佳。

蘇子降氣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和中降逆:蘇子降氣湯主治痰濁阻肺、氣逆喘咳,生薑性溫,具有溫肺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生薑與蘇子相配,可增強降氣化痰之效,避免藥性寒涼,損傷脾胃。
  2. 調和藥性:蘇子降氣湯中包含許多寒涼藥物,如蘇子、杏仁等,生薑性溫,可緩解藥性寒涼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效更易發揮,避免出現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生薑的加入,既能增強藥效,又能調節藥性,使藥物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加減蘇子降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蘇子降氣湯以蘇子、杏仁等辛涼之品降氣化痰,甘草性甘溫,可緩解藥性之寒,使藥力平和,避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補脾益氣,配合蘇子降氣湯,可增強補氣降氣之功效,有助於氣虛患者恢復體力,促進疾病康復。

此外,甘草還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在中藥處方中經常被用作引子或調和劑,提高藥效和安全性。

「加減蘇子降氣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潤肺: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調經止痛等功效。方中蘇子降氣,容易耗傷肺陰,而當歸可補肺陰,避免肺氣過於燥烈,同時可改善因氣滯血瘀而引起的胸悶氣短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當歸可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配合蘇子降氣,更能有效疏通氣道,緩解因氣逆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

因此,在「加減蘇子降氣湯」中加入當歸,不僅有助於平衡藥性,更能提高其治療效果。

「加減蘇子降氣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助氣:蘇子降氣湯主治肺氣虛寒,而肉桂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助陽氣、補腎氣的作用,可溫補肺氣,使降氣之力更強,有助於宣肺止咳、化痰止喘。
  2. 溫通經絡:肉桂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疏通肺氣鬱結,改善呼吸道功能,進一步增強降氣效果,同時還能改善因寒邪阻滯引起的胸悶、脘腹冷痛等症狀。

因此,肉桂在加減蘇子降氣湯中扮演著溫陽助氣、溫通經絡的重要角色,使其更加適合寒性體質的患者,治療效果更顯著。

加減蘇子降氣湯中的陳皮,其加入目的主要在於:

  1. 理氣降逆: 陳皮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降逆之功效。蘇子降氣湯主治咳嗽痰多、胸悶氣喘,而陳皮可協助疏散肺氣,降逆止咳,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
  2. 燥濕化痰: 陳皮性燥,能燥濕化痰,有助於清除肺部的痰液,配合蘇子、杏仁等藥物,更有效地改善痰多咳嗽的症狀。

加減蘇子降氣湯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蘇子降氣湯主治肺氣不降,氣逆上衝,痰多咳嗽,胸悶氣短等症狀。半夏在此方中可幫助降逆止嘔,緩解氣逆上衝造成的胸悶氣短、噁心嘔吐等不適。
  2. 燥濕化痰:半夏還有燥濕化痰的作用。蘇子降氣湯中常伴隨有痰濕阻滯,影響肺氣下降。半夏可幫助燥濕化痰,使痰液易於咳出,改善痰多咳嗽的症狀,促進肺氣下降,達到降氣止咳的效果。

對於[加減蘇子降氣湯]中的輕粉成分,輕粉在古代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皮膚病變。然而,輕粉含有汞,現代已明確指出其毒性,因此在現代臨床應用中已極少使用。

加減蘇子降氣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是為了燥濕化痰

方中以蘇子、杏仁等降氣止咳,但若痰濕阻滯,氣機不利,則降氣效果難以顯著。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健脾開胃之效,可以幫助清除痰濕,使氣機通暢,進而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降氣止咳效果。

此外,蒼朮還可健脾利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痰液排出,進一步增強降氣止咳的效果。

加減蘇子降氣湯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降氣止嘔: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降逆止嘔之功效。方中蘇子降氣,但氣機不降,可致嘔逆。木香加入,可助蘇子降氣止嘔,使氣機順暢,緩解噁心嘔吐等症狀。
  2. 理氣健脾:木香還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方中蘇子降氣,容易傷及脾胃。木香加入,可溫脾理氣,保護脾胃,避免過度損傷。

加減蘇子降氣湯中加入木瓜,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肝理氣: 木瓜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健胃的功效。該方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而肝氣鬱結也會導致氣機不暢,影響肺氣宣降。加入木瓜,可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有利於肺氣宣降,緩解咳嗽痰多的症狀。

二、 助消化: 木瓜還具有助消化、消食積的作用。咳嗽痰多患者往往伴有食積不化,影響脾胃運化,進一步加重咳嗽。加入木瓜,可以幫助消化,減少食積對肺氣的影響,提高治療效果。

加減蘇子降氣湯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協同降氣止咳:茴香性溫,入脾、肝經,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與蘇子、半夏等藥物配合,可加強降氣止咳的作用,特別適用於寒邪犯肺、氣逆喘咳、痰多粘稠的患者。

二、溫脾和胃:茴香能溫脾和胃,促進消化,有助於緩解寒邪引起的脾胃不和、食慾不振等症狀,進一步提升降氣止咳的效果。

補骨脂為加減蘇子降氣湯中重要藥材,其加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補骨脂性溫,味辛,具有溫陽散寒、止咳化痰之效。本方主治因肺氣虛寒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症狀。補骨脂溫陽散寒,有助於溫肺化痰,改善肺氣虛寒所致的咳嗽氣喘。

2. 助蘇子降氣:蘇子為本方君藥,具有降氣止咳之效,但其性偏寒,對於陽氣不足者,單用蘇子恐難以奏效。補骨脂溫陽散寒,可助蘇子降氣止咳,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加減蘇子降氣湯主治功效分析

加減蘇子降氣湯主要用於治療氣逆相關的病症,特別是與肺氣有關的喘急嘔吐。以下是其治療原理的分析:

治療原理

肺氣虛與氣逆喘急

《幼科指南》中提到:「肺主皮毛,一受風寒,內傷肺氣,則氣逆不降,呼吸喘急」。這說明肺氣受損是導致氣逆喘急的主要原因。加減蘇子降氣湯被用於「肺虛外無風邪所傷,內無痰涎壅塞,惟氣逆喘急者」,說明其主要針對肺氣虛弱引起的氣機逆亂。方中蘇子為君藥,降氣平喘;肉桂溫補肺氣,助陽化氣;當歸養血活血,使氣血調和,有助於肺氣的宣降;前胡、厚朴、陳皮、半夏等理氣化痰,進一步協助降逆平喘。

氣逆與嘔吐

《儒醫心鏡》指出加減蘇子降氣湯「治氣逆而嘔吐」。氣逆是嘔吐的常見病機之一,胃氣上逆則嘔吐。方中半夏、陳皮、厚朴等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當歸、甘草調和脾胃,恢復胃氣和降的功能;香附、青皮、白朮、藿香的加入,增強了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氣機鬱滯導致的嘔吐有較好的療效。

吐血與氣逆

《蒼生司命》中提到加減蘇子降氣湯「治吐血不止,氣逆衝上」。這裡的吐血可能與氣火上逆,迫血妄行有關。方中以蘇子降氣為主,配伍白芍、山梔、片芩、扁柏等清熱涼血止血之品,以及童便(雖未列入原方,但此處特別指出加入)增強止血效果。同時,當歸、甘草、厚朴、陳皮等理氣和胃,減少氣機逆亂對出血的影響。

咳嗽與氣盛

《育嬰家秘》提到「咳嗽氣盛者,宜加減蘇子降氣湯」。這裡的「氣盛」可能指氣機壅滯、肺氣不降導致的咳嗽。方中蘇子、半夏、前胡、陳皮、厚朴等均有降氣化痰止咳的作用;大腹皮、桑白皮加強了利氣消腫、降氣平喘的效果,有助於緩解咳嗽症狀。

總結

綜上所述,加減蘇子降氣湯以降氣為主要治療原則,通過降逆平喘、降逆止嘔、降氣止血等多重功效,治療因氣機逆亂引起的喘急、嘔吐、吐血等病症。其配伍精妙,既能針對肺氣虛弱的根本,又能兼顧氣逆所致的各種症狀,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前胡(去蘆,洗淨)2兩,厚朴(去皮,薑制)2兩,甘草2兩(炙),當歸(去蘆,洗淨)2兩,肉桂(去粗皮)3兩,陳皮(去白)3兩,半夏(湯泡7次)5兩,真蘇子5兩(生用),蒼朮(泔浸,去皮)3兩,木香1兩半,木瓜(去瓤子)3兩,川棟子2兩(皮),茴香(炒,去沙淨)2兩,破故紙1兩半。
上銼散。
每服3錢,加生薑5片,大棗1枚,煎至7分,空心服。加沈香1兩半尤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全身性水腫面部浮腫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蘇子降氣湯, 出處:《育嬰秘訣》卷三。 組成:真蘇子、半夏曲、炙甘草、前胡、陳皮、厚朴(薑汁炒)、肉桂(去皮)、大腹皮、桑白皮各等分。 主治:咳嗽氣盛,兼治面部浮腫。

加減蘇子降氣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九十八引《經驗秘方》。 組成:前胡(去蘆,洗淨)2兩,厚朴(去皮,薑制)2兩,甘草2兩(炙),當歸(去蘆,洗淨)2兩,肉桂(去粗皮)3兩,陳皮(去白)3兩,半夏(湯泡7次)5兩,真蘇子5兩(生用),蒼朮(泔浸,去皮)3兩,木香1兩半,木瓜(去瓤子)3兩,川棟子2兩(皮),茴香(炒,去沙淨)2兩,破故紙1兩半。 主治:腳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