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 陰陵泉。陰,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該穴名意指脾經地部流行的經水及脾土物質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積。
解剖位置
在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最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本幹,最深層有脛神經。
針刺方法
直刺0.5~1.5寸
穴道介紹
此穴道為脾經合穴。合,會合也。本穴為脾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會合之處,故為「脾經合穴」。傳統中醫提到脾臟的特性是「脾喜燥惡濕」,人體濕氣過重,脾臟就容易出問題,所以每天按摩這個穴位就能達到強健脾臟、去濕化濕的功效。
此穴道專門健脾、祛濕、消水腫,平時坐下來盤腿,就可以按壓到這個穴位。除了去濕之外,此穴在中醫臨床用途非常廣泛,算是一個大穴道,最常運用在以下的症狀或疾病:
- 泌尿系統疾病:小便不通,有尿尿不出來(膀胱內積有大量尿液而不能排出)、尿不乾淨,或是尿失禁、前列腺炎...等。
- 消化系統疾病:小腹脹氣、腹水、腹痛(腹絞痛)、腹瀉、腹水、腸炎、痢疾、腹膜炎、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 婦科疾病:此穴道常被運用來改善痛經、陰道炎、月經不調、白帶、陰部痛...等等。
- 關節疾病:肩周炎(很難想像這裡可以改善肩痛,而這是真的!)、膝蓋痛(膝脛酸痛、腰腿痛)、腰腿痛、膝關節炎,下肢麻痹...等等
- 男性疾病:遺精、陽痿、性慾異常...等等。
- 減肥、增胖:幾乎所有減肥的方法,都會運用此穴道,可以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促進代謝,所以也可以增胖,雙向調節。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本穴道可以改善184種症狀或疾病,在此隨機顯示110種。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腫瘤
- 胰臟炎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月經不調
- 肥胖
- 糖尿病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衰弱症
- 睡眠障礙
- 神經性厭食症
- 男性勃起障礙(陽痿)
神經系統疾病
- 嗜眠症(嗜睡症)
- 四肢麻痺癱瘓
- 頭痛
- 梅尼爾氏病
耳與乳突疾病
- 耳鳴
- 暈眩
循環系統疾病
- 心律不整
- 痔瘡
- 原發性高血壓
呼吸系統疾病
- 慢性鼻炎
消化系統疾病
- 慢性肝炎
- 腸炎
- 消化不良
- 牙齦腫脹痛
- 舌頭痛
- 胃腸出血
- 胰臟炎
- 大腸激擾綜合症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異位性皮膚炎
- 牛皮癬
- 濕疹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顳頷關節痛
- 肩痛(肩關節)
- 背痛
- 膝蓋痛
- 腱鞘囊腫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女外陰痛
- 前列腺增生
- 月經稀少
- 尿道結石
- 月經前緊張症候群
- 月經不調
- 白帶
- 陰道炎
- 子宮崩漏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下腹部痛(小腹痛)
- 肋間神經疼痛
- 胸悶胸痛
- 上腹胃脘痛
- 無尿及少尿
- 嗅覺減退/喪失
- 排尿困難
- 心律不整
- 夜間頻尿/多尿
- 尿失禁
- 全身性水腫
- 頻尿
- 腹瀉
- 肚臍周圍腹痛
- 暈眩
- 排尿後有殘尿感
- 腹水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尾椎疼痛
- 發熱(發燒)
- 胸悶胸痛
- 遺精
- 四肢抽搐
- 眼睛癢
- 鼻塞
- 赤白帶
- 多痰
- 肩痛(肩關節)
- 身體沉重
- 肩胛下痛
- 大便溏(稀薄)
- 肩胛部位痛
- 肚臍周圍腹痛
- 前額頭痛
- 手腳冰冷
- 手肘外側痛
- 月經腹痛
- 顏面神經麻痺
- 經血如水樣
- 耳鳴
- 帶下色黃且夾雜膿血
- 中背部疼痛
- 嘴中感到甜甜的
- 小便顏色偏黃
- 腳跟痛(足底筋膜炎)
- 帶下如水樣
- 月經期間暈眩
- 肛門出血
- 嘴中感到黏膩感
- 月經延後到來
- 膏肓痛
- 肩痛(肩後部)
- 上腹胃脘痛
- 腳背痛
- 大便次數頻繁
- 黃帶
- 小便量多顏色像水
- 面色較黑
- 四肢痿軟無力
- 睪丸疼痛腫脹
- 心胸煩熱
- 子宮崩漏
- 身體消瘦
- 口乾口渴
- 眼睛乾澀
穴道配伍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按摩推拿
- 拇指指端放於陰陵泉穴處,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以酸脹為度。
- 兩腳張開,肩膀與肩同寬。左側的手握拳,去敲打右腳(腳要往上抬高)的陰陵泉穴,再用右手去拍打左腳的陰陵泉穴。重複上述動作,左右各30下,1天至少做3回。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