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陰陵泉

位置: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國際代碼SP09

英文名稱Yinlingquan

所屬經絡足太陰脾經


別名陰陵,陰之陵泉

五俞穴合穴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1-07-26

穴名介紹

  • 陰陵泉。陰,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該穴名意指脾經地部流行的經水及脾土物質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積。

解剖位置

在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最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本幹,最深層有脛神經。

穴道圖片

陰陵泉開啟線上3D

針刺方法

直刺0.5~1.5寸

穴道介紹

此穴道為脾經合穴。合,會合也。本穴為脾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會合之處,故為「脾經合穴」。傳統中醫提到脾臟的特性是「脾喜燥惡濕」,人體濕氣過重,脾臟就容易出問題,所以每天按摩這個穴位就能達到強健脾臟、去濕化濕的功效。

此穴道專門健脾、祛濕、消水腫,平時坐下來盤腿,就可以按壓到這個穴位。除了去濕之外,此穴在中醫臨床用途非常廣泛,算是一個大穴道,最常運用在以下的症狀或疾病:

  1. 泌尿系統疾病:小便不通,有尿尿不出來(膀胱內積有大量尿液而不能排出)、尿不乾淨,或是尿失禁、前列腺炎...等。
  2. 消化系統疾病:小腹脹氣、腹水、腹痛(腹絞痛)、腹瀉、腹水、腸炎、痢疾、腹膜炎、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3. 婦科疾病:此穴道常被運用來改善痛經、陰道炎、月經不調、白帶、陰部痛...等等。
  4. 關節疾病:肩周炎(很難想像這裡可以改善肩痛,而這是真的!)、膝蓋痛(膝脛酸痛、腰腿痛)、腰腿痛、膝關節炎,下肢麻痹...等等
  5. 男性疾病:遺精、陽痿、性慾異常...等等。
  6. 減肥、增胖:幾乎所有減肥的方法,都會運用此穴道,可以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促進代謝,所以也可以增胖,雙向調節。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本穴道可以改善202種症狀或疾病,在此隨機顯示12種。

腫瘤

  • 胰臟炎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衰弱症

  • 睡眠障礙

  • 四肢抽搐

呼吸系統疾病

  • 慢性鼻炎

  • 氣喘

消化系統疾病

  • 牙齦腫脹痛

  • 慢性肝硬化

  • 胃下垂

  • 腹股溝疝氣

  • 胃腸出血

  • 胃酸食道逆流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牛皮癬

  • 濕疹

  • 皮膚搔癢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五十肩

  • 膝蓋痛

  • 背痛

  • 纖維肌痛症

  • 腰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月經不調

  • 尿道結石

  • 子宮發炎

  • 前列腺增生

  • 月經稀少

  • 子宮肌瘤

  • 女外陰痛

  • 子宮崩漏

  • 尿道炎

  • 白帶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肚臍周圍腹痛

  • 排尿困難

  • 暈眩

  • 腹水

  • 頻尿

  • 嗅覺減退/喪失

  • 下腹部痛(小腹痛)

  • 肋間神經疼痛

  • 心律不整

  • 全身性水腫

  • 黃疸

  • 排尿後有殘尿感

  • 心悸

  • 糖尿病

  • 身體消瘦

  • 胸悶胸痛

  • 夜間頻尿/多尿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上腹胃脘痛

  • 膏肓痛

  • 小便顏色偏黃

  • 肚臍周圍腹痛

  • 肚子餓卻吃不下

  • 胃腸脹氣

  • 牙齒痛

  • 尾椎疼痛

  • 心情煩燥

  • 經血如水樣

  • 前額頭痛

  • 腰痛

  • 眼窩前額眉稜骨痛

  • 面色較黑

  • 下背部疼痛

  • 肋間神經疼痛

  • 身體消瘦

  • 腳背痛

  • 黃帶

  • 遺精

  • 皮膚搔癢

  • 手肘內側痛

  • 身體沉重

  • 膝部腫大疼痛

  • 下肢萎縮

  • 肛門出血

  • 膝蓋外側前側痛

  • 發熱(發燒)

  • 肩痛(肩後部)

  • 月經腹痛

  • 大便次數頻繁

  • 多痰

  • 耳鳴

  • 胸悶胸痛

  • 手肘窩痛

  • 膝蓋內側痛

  • 打鼾

  • 眼睛癢

  • 四肢抽搐

  • 小便量多顏色像水

  • 腳大趾痛

  • 食慾不振

  • 大便失禁

  • 心胸煩熱

  • 腳跟痛(足底筋膜炎)

  • 小便渾濁不清

  • 肩痛(肩關節)

  • 手腳冰冷

  • 赤白帶

  • 帶下如水樣

  • 四肢感到疼痛

  • 腳內側痛

  • 鼻塞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淋巴結腫大

神經系統疾病

  • 半身不遂

  • 偏頭痛

  • 頭痛

  • 四肢麻痺癱瘓

  • 睡眠障礙

循環系統疾病

  • 原發性高血壓

  • 心律不整

穴道配伍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按摩推拿

  • 拇指指端放於陰陵泉穴處,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以酸脹為度。
  • 兩腳張開,肩膀與肩同寬。左側的手握拳,去敲打右腳(腳要往上抬高)的陰陵泉穴,再用右手去拍打左腳的陰陵泉穴。重複上述動作,左右各30下,1天至少做3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