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

ST36

英文名稱Zusanli

位置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脛骨前肌中

所屬經絡足陽明胃經

別名鬼邪,下三里,下陵,三里

五俞穴合穴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1-07-26

穴名介紹


胃經氣血在足三里形成較大的氣血場。

解剖位置


  • 位於小腿前面,就在脛骨前肌和趾長伸肌這兩塊肌肉之間的地方。
  • 在這個區域,有著重要的脛前動脈和靜脈穿行。
  • 此外,這裡還有來自腓腸外側皮神經以及隱神經的分支,這些神經負責皮膚的感覺。
  • 如果我們再深入一點看,還會發現有腓深神經在此經過。

針刺方法


直刺1~2寸

穴道介紹


足三里穴可以說是最有名的一個長壽大穴,它是胃經的合穴,所謂「合穴」,就是全身經脈流注會合的穴位,而合穴治臟腑疾患,此穴最擅長的治療腹部的各種疾病。

《四總穴歌》提到:「肚腹三里留。」《黃帝內經》說:「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足三里。」可見只要是肚腹脾胃方面的問題,都可以運用足三里穴來治療。

由於中醫認為脾胃是萬病之源,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每天如果可以刺激按摩足三里穴,一定可以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由於脾為生痰之源,脾失健運時,水濕凝聚在體內會形成「痰」,此穴對於改善對於痰濕所造成的痰飲、癇證、癲狂...等等以改善效果。

國內外對於足三里的臨床研究非常多,明顯確認此穴道可以調整消化系統,對於胃酸(抑制胃酸分泌)、胃蛋白酶有調整作用,也可以改善呼吸系統疾病、減少因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改善嘔吐、調整免疫系統...等等。

穴道配伍


一、 補益氣血,調理肝脾:

  • 足三里配天樞、三陰交、腎俞、行間: 天樞為大腸經募穴,主治腹痛、便祕;三陰交為脾經、肝經、腎經交會穴,具有調理三陰之功效;腎俞為腎經背俞穴,補腎益氣;行間為肝經原穴,疏肝理氣。此配伍通過補益脾腎之氣,調節肝脾功能,達到治療月經過多、心悸等症的目的。原理在於整體調理臟腑功能失衡,從根本上改善症狀。

二、 和胃降逆,寬中利氣:

  • 足三里配中脘、內關: 中脘為胃經募穴,主治胃痛、嘔吐;內關為心包經絡穴,具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之效。此配伍針對胃脘痛,通過調理胃經氣機,和胃降逆,達到止痛的目的。原理是直接作用於胃經及其相關經絡,疏通氣滯,緩解胃痛。

三、 調理脾胃,溫陽散寒:

  • 足三里配脾俞、腎俞、氣海: 脾俞為脾經背俞穴,補脾益氣;氣海為任脈穴,補益元氣。此配伍溫補脾腎陽氣,適用於慢性腹瀉、脾虛等寒證。原理是溫陽散寒,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

四、 鎮痛作用:

  • 足三里配三陰交、上巨虛、切口兩旁俞穴: 此配伍鎮痛作用的機理,資料中未詳細說明,推測可能通過整體調節臟腑功能,以及針對局部經絡穴位,達到舒經活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五、 健脾化痰:

  • 足三里配曲池、三陰交、豐隆: 曲池為大腸經合穴,清熱瀉火;豐隆為脾經經穴,健脾化濕。此配伍健脾化痰,適用於痰濕阻滯等症。原理是通過疏通經絡,化解痰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六、 足三里保健方法:

資料中提到的按摩、拍打、艾灸等方法,皆可刺激足三里穴位,增強其強壯作用。艾灸尤其具有較強的理氣作用,化膿灸則據說有更佳的強腎效果,但需注意操作方法及個人體質。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本穴道可以改善86種症狀或疾病,在此隨機顯示68種。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 帶狀疱疹
  • 淋巴結腫大

腫瘤

  • 胃癌

血液、造血器官與免疫系統疾病

  • 貧血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月經不調
  • 甲狀腺腫
  • 甲狀腺機能減退
  • 肥胖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暴食症
  • 神經性厭食症
  • 憂鬱性障礙
  • 男性勃起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

  • 偏頭痛
  • 四肢麻痺癱瘓
  • 頭痛
  • 月經偏頭痛
  • 三叉神經痛
  • 半身不遂
  • 睡眠障礙
  • 梅尼爾氏病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 耳鳴

循環系統疾病

  • 原發性高血壓
  • 心臟病
  • 痔瘡
  • 心律不整
  • 心絞痛
  • 低血壓
  • 腦中風
  • 心肌梗塞

呼吸系統疾病

  • 氣喘
  • 慢性鼻炎
  • 感冒

消化系統疾病

  • 胃酸食道逆流
  • 舌頭痛
  • 胃腸出血
  • 腹中有鳴叫聲
  • 胰臟炎
  • 消化不良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大便秘結
  • 大腸激擾綜合症
  • 腸炎
  • 慢性肝炎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皮膚搔癢
  • 異位性皮膚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手肘外側痛
  • 膝蓋痛
  • 顳顎關節痛
  • 腕部關節痛
  • 背痛
  • 腱鞘囊腫
  • 骨關節病
  • 僵直性脊椎炎
  • 皮疹紅疹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腎及輸尿管結石
  • 子宮發炎
  • 子宮下垂
  • 子宮肌瘤
  • 子宮崩漏
  • 膀胱炎
  • 乳腺炎
  • 卵巢炎
  • 白帶
  • 月經腹痛
  • 月經不調

艾灸刮痧


艾灸足三里穴方法:

  1. 準備:
    • 艾條:選擇品質良好的艾條,以溫和灸法為主。
    • 灸具:可使用艾灸盒、艾灸罐等。
    • 藥棉:用於放置艾條,避免直接接觸皮膚。
  2. 定位:
    • 將艾條放置於足三里穴位上,確保藥棉將艾條與皮膚隔開。
  3. 施灸:
    • 溫和灸法:艾條距離皮膚約3-5釐米,以溫熱感為宜,避免灼傷皮膚。
    • 迴旋灸法:艾條在穴位上進行緩慢的圓周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
    • 留灸時間:每次灸治時間約10-15分鐘,可根據個人體質調整。
  4. 結束:
    • 灸完後,輕輕按摩穴位周圍,有助於溫熱感擴散。

遠紅外線加熱足三里穴方法:

  1. 準備:
    • 遠紅外線加熱燈:選擇專業的遠紅外線治療燈,確保安全有效。
    • 防護措施:佩戴保護眼鏡,避免眼睛直接暴露在紅外線中。
  2. 定位:
    • 將遠紅外線燈對準足三里穴位,距離約15-20釐米。
  3. 加熱:
    • 設定適當的溫度,以溫熱感為宜,避免過熱。
    • 加熱時間:每次加熱時間約10-15分鐘,可根據個人體質調整。
  4. 結束:
    • 加熱結束後,可輕輕按摩穴位周圍,有助於溫熱感擴散。

注意事項:

  • 施灸或加熱過程中,若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
  • 孕婦、經期女性、皮膚敏感者慎用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
  • 任何疾病或特殊情況,應諮詢專業醫務人員。

按摩推拿


足三里穴按摩方法:

步驟一:

  • 以大拇指或中指指腹,垂直按壓足三里穴。

步驟二:

  • 按壓力度以有針刺樣酸脹、發熱為宜。

步驟三:

  • 持續按壓5-10分鐘。

其他按摩方式:

  • 可改用拍打或敲打的方式刺激足三里穴。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