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蘇飲

Shen Su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21%
胃經 18%
肝經 9%
心經 9%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腎經 2%
膽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參蘇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參蘇飲以補氣為主,其中人參、黃芪性溫,蘇葉性辛溫,容易燥性。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藥性,使藥物更加平和,避免燥性傷陰。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調和脾胃、緩解胸悶氣短、止咳化痰的作用,與人參、蘇葉等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補氣化痰、止咳平喘的療效,使藥效更顯著。

總而言之,甘草在參蘇飲中起着調和藥性和增強療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參蘇飲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參蘇飲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痰濕阻肺,出現咳嗽、喘息、胸悶、惡心、嘔吐等症狀。半夏可以降逆氣,化痰濁,止嘔逆,配合其他藥物,共同起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2. 燥濕化痰: 半夏還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使痰液更容易排出體外。參蘇飲中常與茯苓、蘇葉等配伍,共同達到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目的。

參蘇飲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能去除體內多餘水分,緩解水腫。參蘇飲中,參、蘇等藥材具有溫肺化痰的作用,而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可以防止痰液過於黏稠,有助於痰液的排出。

此外,茯苓還具有健脾寧心之效,可以改善因脾胃虛弱引起的氣短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狀。參蘇飲中,蘇葉、紫蘇子等藥材具有一定的辛溫作用,茯苓的健脾寧心作用可以起到協調平衡,避免過於燥熱。

參蘇飲方中加入葛根,主要是因為其解肌退熱生津止渴之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葛根具有疏解肌表風熱、宣散肺氣的作用,能有效緩解風寒束表、肺氣不宣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同時,葛根亦能生津止渴,有助於緩解因發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因此,加入葛根能增強參蘇飲清熱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並有助於緩解患者的全身不適。

參蘇飲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宣肺利咽: 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消腫排膿之效。參蘇飲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桔梗的宣肺利咽作用可以幫助疏散肺氣,利咽開音,使痰液易於排出,減輕咽喉腫痛。

二、 助藥力: 參蘇飲中包含人參、蘇葉等藥物,以補益肺氣為主。桔梗能助藥力,協同人參、蘇葉等藥物,共同起到宣肺止咳、益氣化痰的效果。

參蘇飲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參蘇飲主要治脾胃氣虛、寒濕內阻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納呆等症狀,而木香能疏理脾胃氣機,消除寒濕阻滯,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健脾和胃:木香除了理氣止痛外,還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參蘇飲中含有參、蘇等溫補脾胃的藥物,與木香的健脾和胃作用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

參蘇飲中包含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前胡味辛性微寒,具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結之功效,可緩解肺氣鬱滯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參蘇飲本爲治療風寒咳嗽的方劑,前胡的加入有助於宣散寒邪,使肺氣宣通,痰液易於排出。
  2. 和解脾胃:前胡亦可調理脾胃,有助於緩解因脾胃不和導致的咳嗽症狀。參蘇飲中其他藥材如人參、蘇葉等也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與前胡共同作用,可更好地緩解咳嗽症狀,提高療效。

參蘇飲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補脾益肺、安神益智等功效。參蘇飲以蘇葉、杏仁等辛涼解表藥為主,容易耗傷正氣,而人參可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避免正氣虧虛,增強治療效果。

2. 調和藥性: 參蘇飲中蘇葉、杏仁等辛涼解表藥性較烈,人參性溫,可緩解藥性,防止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使藥效更溫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參蘇飲中加入枳殼,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 理氣寬中,降逆止嘔: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降逆止嘔的功效。參蘇飲主治脾胃虛寒,氣機阻滯所致的嘔吐、腹痛、腹脹等症狀,枳殼能疏肝理氣,降逆止嘔,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緩解症狀。

二、 助參蘇飲燥濕化痰: 參蘇飲以溫化寒痰為主,但若痰濕較重,則需配合燥濕之品。枳殼能燥濕化痰,有助於參蘇飲更好地消痰止咳,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參蘇飲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與人參、蘇葉等藥物配合,可增強解表散寒的效果,並促進肺氣宣降,達到止咳平喘的目的。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紫蘇葉氣味芳香,可調和人參等藥物的性味,使其更容易被機體吸收利用,從而增強藥物的療效。同時,紫蘇葉還具有理氣化痰的作用,可輔助人參、蘇葉等藥物疏風解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參蘇飲」以甘草、半夏、茯苓、葛根、桔梗、木香、前胡、人參、枳殼、紫蘇葉10味中藥材組成,具有益氣固表、止咳化痰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流感等外感疾病。各味中藥材協同作用,可以增強療效,緩解感冒、流感的症狀。

中藥方劑名稱叫做「參蘇飲」,這是在一本古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記載的。這個方子是由多種中藥組成的,具體來說包括:前胡、人參、紫蘇葉、茯苓各取三份,然後桔梗、木香、經過烹煮的半夏、陳皮、炒過的枳殼、以及炙過的甘草,這些材料各取半兩。

如果服用後感覺噁心,可以加入乾葛;如果是因為腹部疼痛,則可以再加一些芍藥進去。

這個方劑的主要作用是增強體力、幫助身體抵抗外邪,同時也能調理氣機、化解痰濕。製作方法是把上述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或切碎,混合在一起。

1. 益氣固表

  • 人參:補中益氣,升陽固表。
  • 茯苓:健脾利濕,助氣固表。
  • 甘草:補中益氣,協調諸藥。

2. 止咳化痰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前胡: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 桔梗:開音利咽,宣肺化痰。

3. 解表散寒

  • 紫蘇葉:發汗解表,行氣寬中。
  • 葛根:解肌發汗,升津止渴。
  • 木香:理氣和胃,止痛。

4. 消食導滯

  • 枳殼:理氣消痞,導滯止痛。

適應症與禁忌症

適應症:

  • 外感風寒夾濕:症見頭痛、惡寒、無汗、鼻塞、咳嗽、痰多、倦怠乏力。
  • 氣虛感冒:症見易感風寒、氣短懶言、脈弱。
  • 流感:症見發熱、肌肉酸痛、咽喉痛等。

禁忌症:

  • 陰虛火旺:症見潮熱、盜汗、口乾舌燥。
  • 實熱證:症見高熱、便秘、舌紅苔黃。
  • 孕婦:部分藥材如半夏、木香等需慎用。

現代應用與研究進展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參蘇飲的應用範圍逐漸擴大,並且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更多的驗證和支持。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該方對於預防和治療感冒、流感等疾病均有較好的療效,並對免疫系統有調節作用。

1. 免疫調節作用

  • 參蘇飲中的多種藥材,如人參、甘草等,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能。
  • 研究表明,這些藥材能夠調節免疫細胞活性,增強機體對病毒的抵抗力。

2. 抗炎作用

  • 半夏、前胡、木香等藥材具有明顯的抗炎效果。
  • 這些藥材能夠抑制炎症反應,減少呼吸道炎症引起的不適。

3. 改善症狀

  • 葛根、紫蘇葉等藥材能夠幫助解表散寒,緩解發熱、頭痛等症狀。
  • 人參、茯苓等藥材則有助於提高機體的能量水平,緩解疲勞。

總體來說,參蘇飲是一種非常適合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夾濕、氣虛表虛所導致的感冒、流感等疾病的中藥方劑。通過科學合理的配伍,各味藥材之間相互協調、增效減毒,共同發揮著益氣固表、止咳化痰的功效。然而,在使用時仍需注意個體差異,最好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確保安全有效。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參蘇飲的臨床應用價值和潛力仍有待進一步挖掘和研究。

傳統服藥法


前胡3分,人參3分,紫蘇葉3分,茯苓3分,桔梗半兩,木香半兩,半夏(湯)半兩,陳皮半兩,枳殼(炒)半兩,甘草(炙)半兩。噦者,加乾葛;腹痛,加芍藥。
益氣解表,理氣化痰。
上為銼散。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白痰,白鼻涕發燒及發冷經常疲勞想睡幼兒嘔吐感冒慢性鼻炎動脈粥樣硬化氣喘痤瘡半身不遂鼻塞高血脂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

相同名稱方劑


參蘇飲, 出處:《婦人良方》卷二十二引胡氏方。 組成:人參1兩(另末),蘇木2兩。 主治:産後血入於肺,面黑發喘欲死者。

參蘇飲,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六。 組成:人參、紫蘇、半夏、桔梗、杏仁(去皮尖)、麻黃(去節)、荊芥、陳皮、防風、甘草、桑白皮。 主治:諸般咳嗽。

參蘇飲, 出處:《片玉痘疹》卷三。 組成:人參、半復、蘇葉、陳皮、赤茯苓、甘草、枳殼、乾葛、前胡、柴胡、香附、山楂肉。 主治:小兒痘疹發熱,惡寒咳嗽者。

參蘇飲,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四。 組成:紫蘇3分,陳皮2分,桔梗2分,半夏(薑汁炒)3分,前胡3分,乾葛3分,甘草2分,枳殼(去瓤)2分。 主治:小兒傷風、傷寒,發熱咳嗽,痰涎,喘急,未明痘疹,疑似之間。

參蘇飲, 出處:《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組成: 參蘇飲(《痘疹心法》卷二十二。)出處:《痘疹心法》卷二十二。組成:人參3分,紫蘇葉4分,桔梗4分,乾薑4分,前胡4分,陳皮5分,茯苓5分,枳殼3分半,半夏2分,木香1分半。主治:解發痘瘡。 。 主治:解發痘瘡。

參蘇飲, 出處:《三因》卷十三。 組成:前胡3分,人參3分,紫蘇葉3分,茯苓3分,桔梗半兩,木香半兩,半夏(湯)半兩,陳皮半兩,枳殼(炒)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益氣解表,理氣化痰。主治:虛人外感風寒,內有痰濕,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滿悶,苔白脈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